在经历了“晒衣”“晒食”“晒就业”“晒股票”后,上周以来,网友们掀起新一轮的“晒工资”热潮。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的“晒工资”热潮却是因为国家统计局的一项统计数据引发的,很多人觉得大众的工资水平被统计局算高了,网友们诙谐地将之称为工资“被增长”。
——摘自某公开报道
2009年7月28日,就在国家统计局发布“2009年上半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56元,同比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上半年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均超过GDP增长幅度”数据的第二天,一位名叫夏余才的网友在个人博客中率先使用了“被增长”一词。意思是说,他的实际收入虽然并没有增长,但在统计数据中却被增长了,从而使得自己被统计数据“幸福地”笼罩着 1。
这种感受很快得到大多数人认同,于是“被增长”一词迅速传播开来,并带动产生了一大批诸如“被自杀”“被就业”“被小康”“被统计”等热门名词。有人甚至惊呼,中国由此进入“被时代”,各大网站纷纷对此展开热烈讨论。
平心而论,只要一谈到“被”字,就表明这是弱势的一方——他们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甚至连定义权也只能由掌权的另一方拿着,任人摆布。他们是“被迫”的,是无奈的,有一种被强奸民意的感觉。
例如,2009年8月12日国家教育部推出《通用规范汉字表》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就出现了一例“被统计”案例。
国家教育部推出这份征求意见稿,提出在恢复51个异体字的同时,拟对44个汉字进行“动刀整形”(即调整写法)。结果没想到,这一据说是“历时8年”“经过专家全盘考虑,反复研究才得以出台”的局部性汉字技术改良方案,遭到全社会一片反对。
大型门户网站的在线调查表明,在389345人参加的投票中,选择反对的占90.4%,选择支持的只占5.0%,几乎呈一边倒趋势 2。
就在这种背景下,国家教育部网站推出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在过去的9天中他们接到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的将近1500条建议和意见,其中67%持“赞成”态度,认为字形调整是必要的;“反对”意见只有6% 3。
消息刊出后,许多公众笑称自己和这44个汉字都“被统计”(被赞成)了。因为无论如何,即使这1500人的意见是真实的,国家教育部也不该只看这些人的意见而忽略了另外38.9万人的大多数意见。但事情明摆着,无论公众如何表达反对意见,都没有话语权。
但随后传出的消息颇具戏剧性。国家教育部公开辟谣说,“67%的公众支持汉字字形调整”的消息是媒体误读,称它们得到的统计数据也是绝大多数公众反对汉字微调的,和网上的调查数据相吻合 4。
这下子公众更糊涂了,不知道究竟谁是谁非。但由此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统计样本不全导致的统计数据一定不真实。那么相反,能不能说统计样本越大越好呢?当然也不是。因为任何统计调查都有它的特定目的,是统计目的决定统计样本大小,不必过大也不能过小,否则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
例如,在2009年9月20日沈阳举行的一场报告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的一位著名专家认为,我国的房地产价格根本就不高,根本就不该和外国比。因为我国的房价中并没有统计农村住房和单位集资建房在内,如果把这些也算进去,我国的房价其实是很低的 5。
这话听起来确实有道理。那么这是否能说明,我国农民的住房和单位集资建房没有“被统计”在内就错了呢?在这里,这位专家实际上就犯了两个错误:
一是我国的农民住房并不是商品房,所以根本就不能和城市商品住宅混在一起计算价格,否则得到的就不是“商品房”价格数据了。事实上,哪怕农村住房的价格再低,城市居民也是买不到的,或者说这种买卖是非法的。
二是国外没有城乡二元制度,也没有专门针对农民的歧视政策,所以根本就没有“城”“乡”之别,这和城乡有着天壤之别的我国现实完全不符,所以不能进行这种比较。
同样的道理,单位集资建房和廉租房的产权也不能进入房地产市场交易,所以根本就“没有”市场价格,这又怎么能混杂在商品住宅中一起进行商品房价格计算呢?
看来,农村住宅和单位集资建房没有“被统计”在商品房价格内是对的,公众不必犯这种把不是商品房也混淆为商品房的概念错误。
每年我国职工平均工资数据一公布,就会遭到一片骂声,也是这个道理。因为即使你的工资水平没有提高甚至在下降,可由于整个社会上总有一部分人的工资收入是不断增加的,所以这时候全国的职工平均工资数据一定是在增加的。换句话说,你的工资收入水平已经不得不“被增长”了。
除了统计数据的被统计外,统计范围的被统计也是非常容易忽悠人的。例如在职工平均工资收入统计中,目前的统计制度规定不包括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数据(这部分人的工资收入通常较低),从而使得绝大多数职工平均工资没有统计数据所称的平均收入高。那么这部分人有多少呢?具体数据是:我国城镇在岗职工一共3亿人,纳入统计口径的只有1.3亿人,将近60%的员工没有被统计在内 6。
不过话说回来,这并不全是统计部门的错。因为现行统计制度规定,职工平均工资是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职工在一定时间内平均每人所得到的工资额,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工资,以及单位从个人工资中代扣代缴的养老、失业、医疗、住房公积金等在内,并且还是税前工资;并且统计制度规定,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统计范围,仅仅包括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以及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单位,不包括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说到底,这还是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遗产”。
不过国家统计局表示,我国已经从2009年起建立年度私营单位工资统计抽样调查制度,把私营企业也纳入人均工资统计调查范围,以便使得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数据更符合实际。并且从2010年起,每年公布一次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收入,不再发布季度数据。
国家统计局2009年10月27日公布的数据表明,2008年末全国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约有6676万人,相当于当时劳动工资统计制度所包括从业人员的54.75%;2008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为17071元,相当于当时劳动工资统计制度平均工资数据的58.4% 7。
“被统计”现象和“不被统计”现象两者并存,是外国人不太愿意相信我国统计数据的原因之一。
例如,我国统计部门得到的对美贸易顺差,要比美国统计部门得到的对中贸易逆差高出40%,而按理说这两个数据应该是一致的,至少也相差不大。2003年1月到9月,根据我国统计得到的数据是,我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为420亿美元;而根据美国统计得到的数据是,1月到8月美国对我国的贸易逆差为770亿美元 8。
两者数据之所以相差这么大,除了我国统计数据中不包括经停港澳的转口贸易、美国统计数据中采用的是原产地统计方式 9外,也不排除有部分“被统计”因素在内。
不但外国人如此,即使中国人自己也经常会对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产生怀疑。香港凤凰卫视记者吴小莉在节目中提到,她曾经在中国日报英文版上看到一个统计数据,说中国人对政府发布的统计数据的不信任度,已经从2007年的79%上升到2009年的91% 10。
例如,在统计消费价格指数(CPI)时,统计部门就没有把房价算进去。所以,我国统计数据中出现的消费价格指数总是个位数;而如果把房价因素放进去,那就肯定是两位数。而从社会平均收入的职工买不起住房看,个位数的消费价格指数与公众感受不符。
那为什么不把房价因素考虑进去呢?虽然统计部门有各种解释,但主要原因之一是它们善于搞“被统计”——为了突出“政绩”,有时候会把一些数据给“和谐”掉,而不放到统计样本中去计算。这样得到的统计数据虽然也是“有根有据”的,却由于已经剔除一块统计样本,所以最终和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完全不一样。
当然,这种“选择性统计”制度不仅仅局限于统计平均工资数据时,还涉及其他许多方面。
例如,这种手法经常出现在各种排行榜评比中。有一年在计算我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时,南方某地级市位居排行榜第二位,紧跟在香港之后,比北京、上海的排名更靠前。然而这种数据却是不真实的。
究其原因在于,该市的经济总量是既定的,可是在统计人口基数时依据的是户口人数,大约为170万人;而实际上,该市的长期居住人口为700万人 11。由于不具备该市户口的530万人没有“被统计”在内,所以该市的人均数据轻而易举地就提高了530÷170=3.12倍。当然,其他城市也有这种情形,这就导致整个排行榜数据不可靠;换句话说,据此得到的城市竞争力数据并不符合客观实际。
在各种选择性统计中,最容易被遗忘的是农民和农民工。究其原因在于他们人数多,能够在“被统计”和“不被统计”时拥有更大权重。
可是要知道,他们是平时权利最缺乏保障的群体,如果连数量庞大的他们都没有被统计在内,这样的统计数据要比没有统计数据更可怕。
因为这种数据不仅会误导政府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部门决策的制定,还会在客观上加重他们的生计负担。例如,这就意味着这些处在平均收入以下的农民和农民工,也要按照平均工资标准来缴纳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说这是劫贫济富也不为过。
本书前面反复提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得到的调查失业率是9.4%,而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得到的登记失业率是4.2%,两者之间相差一倍多的原因之一,也在于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的统计范围不一。在统计登记失业率时,失业了却没有去进行登记,以及根本就不接受你登记的,就全都不算。与此类似的还有在计算人均GDP时,2004年以前的人口数字是按照户籍人口、而不是常住人口计算的,诸如此类等等 12。
很显然,如果把本来应该被统计在内的统计样本还原过来,就可能会发现,原来非常好看的一些统计数据将会变得面目是非。
例如,我国官方估计的农村贫困人口为1500万人 13。而2009年4月8日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认为,如果按照当年的美元购买力来评价,我国仍然有2.54亿人每天花费少于国际最新贫困线(每人每天平均1.25美元) 14。2.54亿人和1500万人的数据相差16倍,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的贫困线认定标准过低,大量的事实上的贫困者没有“被统计”在内,从而导致他们得不到公共财政应有的援助和扶助。
所有这些都表明,在各种统计数据中,有一部分公民在有意无意间没有被纳入到统计范围中去。从这个角度看,能够“被统计”是这部分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至少是把他们当“人”看了,而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考虑是否把他们纳入到统计数据中去。这样的选择性统计不但会严重误导公众,而且太“伤”人感情。
有人专门对目前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工资制度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除了战乱国家以外的正常国家,工资统计范围全都包括所有从业人员,如美国的餐馆洗菜工、刷碗工,法国的保姆、发廊理发员、自由职业者、农业季节性工人等,都作为劳动职业统计在内。
道理很简单:任何劳动者都是国家财富的创造者,如果你不把他们统计在内,就相当于国家抛弃了他们,这是对他们的一种漠视 15。只有把他们包括在内,政府才能更好地了解哪些群体工资水平偏低,并采取相应措施。
低收入群体没有被纳入到统计范围中去,直接导致职工平均工资收入虚高,导致地方政府每年必须相应“提高”本地区的平均工资水平,从而也相应提高本地区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职工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缴费基数,直接增加职工负担,反过来又减少了职工实际收入。
读到这里,也许有些读者会为统计部门打抱不平了,认为既然这是统计制度规定的,统计部门就也没有办法。此言差矣。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统计部门有义务、有责任“加强对统计指标体系的科学研究,不断改进统计调查方法,提高统计的科学性、真实性。”既然法律赋予统计部门这项权利和责任,那么统计部门就应该认真行使权利,及时改进统计调查方法,以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满足公众需求。
可喜的是,国家统计局表示,针对社会公众对平均工资数据的质疑,已经着手开展劳动工资统计制度改革。除了已经开展的私营单位工资统计制度试点,国家统计局正在研究如何开展个体工商户的工资统计 16。虽说这一步国家统计局已经迈得有些晚了,但毕竟还是朝正确方向前进了一大步。
而实际上,要把这部分应该被统计在内的统计主体包括在内,真的这么困难吗?国家统计局人口就业司司长介绍说:“去年(2008年)的私营单位职工工资数据已经有了初步结果。由于平均工资是社会保障和国家赔偿等政策的依据,目前国家统计局正在就私营单位工资数据的使用和公布问题,和有关部委协商。”而在此以前,国家统计局已反复多次表达过诸如此类的苦衷:“为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关部门都希望继续发布(现有的)平均工资”,“新数字将比以往大幅降低……考虑到数据的敏感性,是否公布仍需要斟酌。” 17
由此可见,统计部门并不是缺少数据,而是由于各种原因不方便公布真实数据,这才是“被统计”或“不被统计”的苦楚。
我国需要尽快走出“被时代”,因为既然有人“被××”,就一定会有人在对别人施以“××”。随着社会的进步、统计制度的完善,但愿“被统计”这个词语会尽早从公众视野中消失。
【解读点睛】
应该统计在内时却没有被统计,不该统计在内时却强行被统计,这样的数据虽然会让人有被“幸福”笼罩着的感觉,但终究是歪曲的。
1 夏余才:《我的收入在国家统计局那里“被增长”了》,2009年7月28日。
2 乔志峰:《67%赞成汉字“整形”有点蒙人》,齐鲁晚报,2009年8月24日。
3 《近七成民众支持汉字调整》,深圳商报,2009年8月23日。
4 《教育部:多数人反对汉字整形,67%支持系误读》,中国广播网,2009年9月2日。
5 高航、赵大鹏等:《阳光100会客厅:经济复苏之下的地产投资》,沈阳搜房网,2009年9月20日。
6 《统计局回应工资“被增长”,承认统计范围过窄》,新京报,2009年8月7日。
7 《统计局:08年全国城镇私企人员平均工资17071元》,中国新闻网,2009年10月27日。
8 丁刚:《热点观察:中美贸易问题出在哪儿》,环球时报,2003年11月28日。
9 也就是说,进口货物的国别要按其原产地即商品的生产地、制造地或发生实质性改变的加工地来统计。例如,浙江省的皮鞋经香港出口到美国,美国就会把这部分出口皮鞋的贸易额全部记在中国大陆账上,这样就夸大了中国大陆的出口额。
10 《统计局长称看到网友说工资被增长觉得脸红》,凤凰卫视,2009年8月22日。
11 谢益辉:《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客观看待统计数据》,统计之都,2006年10月6日。
12 陈才:《“被统计”权也是一项基本权利》,新华网,2009年5月5日。
13 中国的贫困线标准2008年末是人均年收入785元,2009年大幅度提高到了1196元,但依然只有世界银行认定的贫困线标准40%左右。
14 张贵峰:《贫困线为何不能与国际接轨》,中国青年报,2009年4月10日。
15 刘植荣:《工资统计不能丢掉“85%”》,中国改革报,2010年1月7日。
16 《国家统计局称已着手进行劳动工资统计制度改革》,中国新闻网,2009年4月29日。
17 若夷:《以“被统计”消除“被增长”》,青年时报,2009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