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庞氏骗局都穿着华丽的迷彩服。虽然也有一些胆大妄为者自称自己“就是骗局”,鼓动你去举报,然后称举报也没用,因为它们是“国家项目”、是“国家暗中支持的”,即使前门抓进去后门也会立刻放出来,政府这样做主要是“做做样子”的……但依然有许多骗局会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没骗人”,能够“确保”你的高收益率。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这里再列举几种常见的、本书其他地方提及较少的骗局类型,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消费折扣”
许多公司或平台会以低价折扣吸引特定顾客如白领、教师、退休职工、退伍军人、考生等购买某些特定商品,并且会通过熟人介绍,给你更大的折扣和回报,一旦钱款到手便会考虑逃之夭夭。所以,当某种商品价格低得离谱,尤其是可以通过推荐拿介绍费时,你就要想到这其中是不是有诈,或是质量低劣,或是商家潜逃、最终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你。
例如,2014年高端鱼市场不景气,某地就突然冒出个女商人,别人的龙虾每500克卖300元而她只卖180元,并且波纹龙虾、澳洲龙虾等应有尽有。半年来每期鱼虾都能按期运到,商贩们纷纷上门给款求购。一年半后骗局曝光,原来她一直在掏钱倒贴,最终用1000万元骗走1亿多。[1]
“金融互助”
这些年只要一提到“金融”,仿佛就会让人觉得高、大、上;而各种各样的“金融互助”骗局多少就占这么一点光,蒙蔽了不少参与者。并且从历史上看,金融理财一直都是庞氏骗局的重灾区。
2015年以来,我国各地兴起不少“金融互助社区/投资/平台/理财”字样的微信群、QQ群、朋友圈、微博等所谓理财平台,号称“月收益30%,年收益23倍,玩家相互转账,平台不收取任何费用,投资1万元一年后就能变成23万元。”并且,每拉一个人头还可以立即获得相当于投资额10%的收益提成。虽然这样的承诺一看就知道不可能兑现,但依然有太多的人冲着这高回报率山呼而去,甘愿“过把瘾就死”。
实际上,这种平台完全是庞氏骗局。它不经营任何实业,也不产生任何现金流,完全是在坐等并瓜分之后参与者的钱,属于一种击鼓传花游戏。一旦资金链断裂,尚在里面的钱就基本上拿不到了。
“质押担保”
通过开设加盟店收取加盟费和保证金的方式,通过质押销售、股权代持、股权认购等看似合法的方式,没有任何经营活动和利润来源,而是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手段,用后续吸收的公众存款来支付先期本金和利息,以高返利为诱饵,诱骗参与者拉人头。
例如,北京今朝汇元珠宝首饰有限公司就通过这种加盟方式,从2013年3月注册起至2014年7月,短短一年多在全国开设150家实体金店、17家虚拟金店,波及全国19个省份,涉案资金31亿元。其中,约16亿元用在了返回先期吸收的本金、利息及业务员提成上,另有3.36亿元用于归还公司建立前的投资窟窿。[2]
“入会费”
许多平台会邀请你加入它们,许诺你加入后能得到什么样的优惠条件和高回报率,但前提是需要你缴纳一笔数额不等的入会费。
例如,一种名为“女人授权给女人”的模式,就借口鼓励女性投资许诺参与者可以得到8倍的获利回报。而其实,这里的“8倍”只是随口说说而已,做局者看中的其实只是你的本金,无论金额大小。
[1]叶檀《警惕中国式“庞氏骗局”蔓延》,载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2015年1月5日。
[2]吴波:《非法吸收存款31亿,全国开156家金店》,载《辽沈晚报》,2015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