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氏骗局之所以遍地开花,原因之一是“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所以需要层出不穷才能满足市场需求。有时候甚至可以说,一些骗局十分拙劣、毫无技术含量,可照样有人前赴后继、死而后已。说到底,还是“贪心”两字在作怪,民间的说法是“贪小利、屙大利。”
在山东省临沂市,2016年有15家平台在从事“消费1000元返利600元”的所谓购物促销,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彻头彻尾的骗局。十个瓶子八个盖,总有一天要玩完。可依然有成千上万的人投入其中,为的就是贪图后面的那细水长流、画饼充饥式的高额返利。
一位已经参与该活动一年多的张某说,她家里的许多东西从汽车到日用品都是通过这种方式买来的。因为该平台宣称存1万元可以返利6000元,所以她一次性地就存了20万元,现在(2016年8月时)已经存了2个多月,巴望着再过半个多月就能返回20万元本金;之后返回的就都是赚的了。不但如此,她还把家里的存款也放到该购物平台赚取高额收益。不但是她,身边的许多亲友也都参与其中,有的还加盟了代办网店。[1]
这位做建材生意的张某难道会看不出来其中的风险吗?当然不是。但正如有些人所说:管后面的人风险干嘛,只要自己的钱能拿到手。对于这样的说法,只能用一句“呵呵”来回答。
日常生活中,某人只要有一点点“来头”如地位、实力、关系网甚至孝顺、看上去面善等,都会给行骗带来便利。
某银行上海普陀区分行信贷科副科长刘某,2009年借了60万元资金给汪某,没想到,时隔不久汪某便被捕,这样就给刘某留下了60万元的资金窟窿。于是,刘某想到了庞氏骗局。由于他在银行担任这一职务,凭这个身份借钱并不难,关键是后面的借贷利息要高于前者,这样才能完全覆盖息差缝隙。当刘某东窗事发时,他给出的月息已经攀升到9%了。他不断地反复借贷,很清楚这是一条不归路,最多只能拖延些时间而已。最终他铤而走险,决定用风险极高的黄金期货来赌一把、做个了断。
他先后投入两笔共计1000多万元的资金炒黄金期货,结果遇到2011年五六月份一波下跌12%的行情,被全部输光。红了双眼的刘某自称已经中了邪,每天都在思考究竟是窟窿2000万元时洗手,还是上限确定为3000万元、4000万元、5000万元。问题是,最后一直没甘罢休。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累计欠债约1亿元,家财散尽、亲友疏离。
这个骗局之所以会从60万滚至1亿元,可以说与“傻瓜”太多不无关系。获得回报稍微高一点,款子就会滚滚而来。[2]
[1]《赶紧看!新华社曝光高额赠送网站涉嫌庞氏骗局》,齐鲁壹点,2016年8月30日。
[2]胡懿新:《工行前员工诈骗案犯刘遥亲述:从60万到1亿》,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