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艺无价”。也就是说,艺术只有欣赏价值,不会产生实质性经济价值。当然,作为艺术载体的艺术品还是有价的,否则无法达成交易。但艺术品的价格是通过市场来实现的,决不是几个人关起门来“鉴定”一番就能下结论。得不到市场认可的价格是不切实际的,虽然艺术品的价格同样需要由后来者以更高的价格交易来证明。
新疆首富孙某某收藏有500幅近代名家书画,其中200幅准备分三批注入新疆广汇集团所属广汇艺术馆,一家今后将作为该书画收藏基金化运作的平台。“粗略估计,200幅书画价值200亿元。”他的第一批70幅书画评估成35亿元注入广汇集团,发行了总价45亿元的4次中短期债券短期融资。据说,所有500幅书画共可评估成500亿元金融资产。
举个通俗的例子就是:兄弟俩在村里玩游戏,哥哥说你输了500亿,于是弟弟到他家自留地里去捡了500块石头抵押给了哥哥。如果就到此为止,兄弟俩未免童心未泯,很有趣。可是没想到,哥哥真的去请盲人评估事务所的一帮盲人来评估这些石头的价值。他们听了哥哥敲打石头的声音,就一致评定这些都是传说中的玉石,并推出一纸鉴定,说这500块石头就值500亿元金融资产,最终注入了哥哥的上市公司。
接下来这兄弟俩就大发了:哥哥的上市公司平白无故地就增加了500亿元“优质”资产,股价一路上扬;弟弟家的这块自留地自然也是价值连城,因为除了已经挖出的这500亿元石头,还有许多石头埋在那里。不用说,村上其他农民的石头比他家更多。这样,许多乱象就出现了:随便从地上搬起一块石头,就可以去邻村买到几百辆进口轿车、几十套商品房,买下邻村里那些没有石头的一切。
专家指出,其实,我国艺术品市场上的庞氏骗局特征具有某种普遍性:书画投资者A需要欺骗新的投资者B用更高的价格买下该书画才能获利,而B也需要欺骗之后的投资者C用更高的价格买走书画才能获利。这样一个个骗下去,就形成了所谓的“艺术品市场”;一旦没有新的投资者接盘,骗局就要破灭。更可笑的是,有时候只有A和B两个炒家自己买来买去甚至一个人自买自卖来确定该书画价格。说句不好听的话,这就像法律由罪犯自己来制定一样荒谬。如果这种情况下制定的价格能够评估成金融资产注入集团,不但严重违背基本常识,而且还会涉嫌巨额欺诈。
举例说,2011年4月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就出现过这样一例:一位并不知名的省市级画家的一幅实际价值只有十几万元的书画作品,被高估50倍、按600万元的估值上市交易,十几个交易日后被炒高20倍至1.12亿元,一个月内暴涨近1000倍,这在全球都是闻所未闻的。如果这样的金融泡沫进入实体经济,必将严重威胁金融体系。推而广之,如果泡沫再大一点,联合炒高几个画家,理论上可以买下整个地球!
可是要知道,艺术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其实是有“谱”的。2009年英国《泰晤士报》在全球进行过一次140万份有效问卷的调查,由此列出了一份“20世纪200位最伟大艺术家”的名单,依据其对人类艺术进程作出的重大贡献,分为5个级别,即:世界级、国际级、国家级、省市级、地区级。世界级艺术家有巴勃罗·毕加索、文森特·梵高等,一般作品在几百万美元,重点作品几千万美元;国际级有达明安·赫斯特、凯斯·哈林等,一般作品几十万美元,重点作品几百万美元;国家级艺术家有村上隆、草间弥生等,一般作品几万美元,重点作品几十万美元。
遗憾的是,这份名单中我国无一人入选。换句话说就是,我国在20世纪并没能出现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认可的世界级和国际级艺术家,充其量排名也在全球200位以后,国家级以下。业内推断,我国国家级艺术家的作品价格一般均在几千美元、重点作品几万美元,超过10万美元就有庞氏骗局嫌疑,意思是为吸引后来者以更高价格买下而设置的圈套。
从这个角度来评估,孙某某收藏的这500幅书画中虽然有刘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傅抱石、张大千等国家级和省市级艺术家的作品,总价值也不会超过1亿元,决不值500亿元人民币。[1]
[1]江因风:《新疆首富500亿书画骗局:实际价值就几千万》,台海网,2014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