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工作的基本原理
1.指明目标原理
领导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使人们充分理解社会组织的目标和任务。这项工作越是有效,就越能使组织成员了解组织的目标,明确自己的职责,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作出的贡献也就越大。同时也可相应地更好地满足成员的个人需求。
2.协调目标原理
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能够协调一致,人们的行为就会趋向统一,从而能更加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人们参加工作往往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某些需要,这些需要并不完全同组织目标相一致。领导者的职责就在于尽最大可能使个人与组织的利益协调一致,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辅相成,从而激发人们满腔热情、团结一致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努力工作、多作贡献。一个有成效的领导者,会十分注意利用个人的需要动机去实现集体目标,在阐明计划和委派任务时,尽量协调个人与组织的目标,以使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
3.命令一致性原理
领导者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下达的各种命令越是一致,人们在执行命令中发生的矛盾就会越小,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责任感也就越大。一般来说,人们只有接受同一个上级的领导,才能最好地按领导的指示办事。然而,有时为了提高一个组织或部门的全面工作效率,需要多方面指挥,并且按照管理宽度,一个领导者在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时,会同时指挥几个下属,这就必须强调命令的一致性。要设法体现出所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这一精神。不允许因为下级部门或个人的不同而不同,更不能朝令夕改,使下级部门或人员无所适从,造成工作秩序混乱,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同时导致下属心理上的不愉快、不满意。
4.直接管理原理
领导者同下级的直接接触越多,所掌握的情况就会越准确,领导工作就会更有成效。领导者应该保持与下级之间面对面的接触,这不仅因为人们喜欢亲自感受到上级对他们本人及其工作的关心,而且,作为领导者若不亲身体会,则永远不能充分地掌握所需要的全部情况。通过当面接触,领导者往往能用更好的方法对下级进行指导,同下级交换看法,特别是能够听取下级的意见或建议,及时发现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更有效地采用适宜的工作方法。
5.沟通联络原理
领导者与下级之间越是有效地、准确地、及时地沟通联络,整个社会组织就越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有机整体。面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大量的信息情报,领导者必须自己或组织他人进行整理、分析,以了解组织内外各种动态与变化。沟通联络是领导工作的重要手段,它能促使社会组织保持稳定并适应变化。没有沟通,也就没有组织活动。正是通过沟通联络,领导者向全体成员施加个人的影响力,率领大家为实现社会组织目标而竭尽全力。
6.激励原理
领导者越是能够了解下级的需求和愿望并给予合理满足,就越能调动下级的积极性,使其能自觉地为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多作贡献。社会组织成员对激励的反应取决于他们的个性、对报酬和任务的看法和期望,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因此,只笼统地确定人们的需要,没有针对性地采取一般的激励方法,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领导者必须对人性有充分的认识,要分析人们的个性特征以及心理动机和需求,必须考虑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条件下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随机制宜,有的放矢地选用合适的激励方法。
二、领导艺术的概念
1.领导艺术的含义
领导艺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为有效地实现领导目标而灵活运用的各种技巧、手段和特殊方法,它是领导者智慧、学识、才能、胆识、经验的综合反映,是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在方法上的体现。领导艺术贯穿于整个领导过程和领导活动的各个方面。它有三个显著特点:(1)非模式化。领导艺术是一种非模式化的、高度灵活的技能,它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2)创造性。领导艺术是富有创造性的领导方法的体现。由于实际情况是错综复杂的,社会发展又是日新月异的,领导者要解决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新问题,就必须作出创造。(3)科学性。领导艺术是建立在深厚的管理科学基础之上的。在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情况下,单凭领导者的经验猜测,主观臆断,谈不上领导艺术。只有在科学管理知识指导下,领导者才能想出富有艺术技巧的办法来。可以说,领导艺术是科学领导方法的特殊表现。
2.领导艺术的内容
关于领导艺术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可以作不同的概括。
从其发生作用的范围和产生影响的大小来说,领导艺术可划分为以下三种:(1)总体性的领导艺术。指对全局成败产生直接影响的综合性领导艺术。这种领导艺术的政治性很强,领导者要及时对内部和外部形式作出正确估计,并且不失时机地把自己的主要力量集中到关系全局的最重大问题上。(2)局部性的领导艺术。指为实现某一总体性目标而采取的机动灵活、随机应变的领导方式和方法,它影响到局部工作的效果,对局部工作进展的快慢和成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3)专业性的领导艺术。指在日常工作中,领导各项具体专业工作的艺术,它影响着专业工作的效能。每一种领导工作都具有不同的专业和特点,因而也就要求有不同的工作方式和领导艺术。
从领导艺术的指向来看,它也可分为三种类型。(1)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领导工作的实质就是对人的管理,就是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处理人际关系的一般原则是:对待上级,要争取支持;对待同级,要争取配合、协调;对待下级,要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2)运用时间的艺术。对于领导者来说,要惜时如金,这不仅仅是领导者个人的问题,它关系到组织工作的成败,要只争朝夕,不可错失良机。同时还应注意合理分配时间,把宝贵的时间用在关键的地方。(3)工作方法上的艺术。领导者要实现既定目标,就必须注重工作方法。工作方法往往能决定工作的成效,工作方法得当,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最低的消耗圆满完成任务,如果工作方法不当,不仅不能很好地完成有关任务,甚至可能得到相反的结果。工作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采用什么方法以及恰当地运用这些方法,这往往标志着领导者的能力和水平。
3.领导艺术在社会管理中的运用
社会管理工作的特点是范围广、事情杂、头绪多,领导者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努力学习和掌握有关领导的科学理论和原则外,还必须注意运用领导艺术。
第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从管理的角度看,社会事物虽然复杂,但总有一个中心。作为一个领导者,既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做到中心突出,统筹兼顾。这样做,才能做到井然有序,忙而不乱,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既要防止没有工作中心,把一切工作等同起来的倾向,也要防止只突出重点,忽视全盘工作的倾向。
第二,全力抓好大事,善于运筹时间。对于领导者来说,时间、精力和人力总是有限的,重要的是要有全局眼光和战略眼光,在大事方面精明,全力抓好大事,绝不可陷入琐碎的事务堆中。能否分清主次,是否善于抓主要矛盾,这是一种重要的领导艺术。领导者应该自己办大事,小事委托部属办,自己注意检查督促。如果领导者事必躬亲,事无巨细,一概包揽,结果是领导者自己整天忙忙碌碌,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领导者一定要善于运筹时间,这直接关系到工作的成败。必须树立时间观念,精心安排自己的时间,杜绝浪费时间。
第三,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任何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组织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领导者除了要创立一个好的社会环境以外,还要建立一个具有吸引力的组织环境,包括建立严格的规章、纪律和程序的组织机构。大家有了主人翁的责任和合理的身份,有了赏罚分明的制度,有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工作准则,有了民主而友好的气氛,有了学习晋升的机会,领导工作就会得心应手。
第四,重视人才,控制压力。用人是领导者的职责,如何做到量才使用、人尽其才,是很有艺术的。作为领导者,要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发挥每个人的智慧和才能。据国外科学家测定,人的才能40%是靠领导有方发挥出来的。人的潜力是很大的,幸运的人可以使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极限,而一般的人往往只发挥了30%。可以说,只有无能的领导,没有无用的人才。领导者还要善于合理地控制压力。研究表明,对一般人来说,适度的压力会带来较高的工作效率,压力过小,缺乏必要的刺激,人们的动力不足,就不会勤奋工作;而压力过大,人们又会畏缩、躲避,感到挫折、焦虑、紧张,也会降低工作效率。高明的领导者会将群体中的压力(尤其是工作压力)调节到适度水平。
领导艺术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领导者要提高领导工作的效能,不仅要掌握和运用现代领导科学知识,还要十分注意和讲究领导艺术。领导者只有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才能有效地激励士气、鼓舞斗志,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出色地完成任务;才能根据特殊的环境和条件,采取特殊的措施和手段,开创领导工作的新局面。从领导层次上来说,越是高层的领导者,越需要领导艺术。因为高层领导者遇到非常规性的问题比较多,如果没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就会在这些问题面前一筹莫展。从环境和问题上来说,越是复杂的环境,越是棘手的问题,就越需要领导艺术,因为没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就无力驾驭形势的发展和变化。
[1]潘丽霞:《论第三部门与社会管理职能》,《四川行政和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2]吴志建:《理论逻辑推导保险社会管理功能》,《上海保险》2004年第11期。
[3]李真:《完善社会管理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5期。
[4]胡盛仪:《完善我国政府社会管理的思考》,《学习与习践》,2006年第10期。
[5]李军鹏:《政府社会管理的国际经验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12期。
[6]郑杭生:《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7]付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史研究述评》,《财会通讯》2008年第12期。
[8]H.赖欣巴赫:《科学哲学的兴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86页。
[9]《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63页。
[10][美]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出版。
[11]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计,1982年版,第39页。
[12]陈敏昭:《人性与激励》,〖BF〗http://www.dangxiao.henan.gov.cn/qsdx/smx/glzh/gl51.htm。
[13]童星:《社会管理学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79页。
[1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第188~189页。
[15][德]滕尼斯著,林荣远译:《共同体与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16]费孝通:《二十年来之中国社区研究》,群言出版社,1998年版。
[17]汪波:《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探索——行政、统筹、自治之三元复合体制》,http://www.chinainnovations.org/Iten.aspx?id=31431。
[18]《美国社会历史百科全书》,超星电子图书馆版,第451页。
[19]柳拯、柳浪:《当代国际社会工作》,中国社会出版社。
[20]姚瀛志:《澳门社会工作的反思》,《21世纪社区工作新趋势》,研讨会论文,2002年9月15日。
[21]许莉娅:《社会工作价值观教育之我见》,《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社会工作教育专刊,第1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