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模式是指为了达到社区管理的目的而采取的各种管理体制、机制、手段、方法的有机结合体。根据目前社区管理的现状,从社区管理活动的主体差异出发,可将社区管理模式分为政府导向型、半行政半自治型、市场导向型、社会导向型4种类型。
(1)政府导向型管理模式
政府导向型管理模式又称行政主导型的社区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以加强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为核心,以强化民政部门的主管职能为重点,以增强各部门的协调和社会各界的参与为基础的行政主导型模式。其实质是为强化基层政府的行政职能,通过对政治、社会资源的控制实现自上而下的社会整合;其社区管理范围一般为原街道行政区域。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凭借坚实的政治、经济资源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行政管理网络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包揽所有社会管理职能,有利于城市管理的整体推进;缺点在于这种政府办社区的方式,由于有“全能政府”、社区“单位化”之嫌,抑制了民间的活力,从而降低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政府机构有再度膨胀的趋势(社区基层机构吃皇粮的人越来越多)。从长远来看,对一些经济基础相对较弱的城市而言,这种模式的开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半行政半自治型管理模式
半行政半自治型管理模式又称混合型的社区管理模式,即把政府行政性的管理与居民自治性的管理结合起来,“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政府在社区管理中既不“缺位”,又不“越位”,遵照“权责统一、事费统一”的原则行事。这种模式便于实施,也易于接受,然而政府与居委会之间“指导与服务、协助与监督”的关系却不易把握好“度”。
(3)市场导向型管理模式
市场导向型管理模式又叫企业主导型模式。实现社区管理从行政化管理为主向市场化经营为主的转变,既发挥了企业在市场发育日益充分的条件下运用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优势,又克服了政府负担社区管理经费的缺陷,但这种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模式毕竟不能覆盖小区中的社会管理和行政管理,所以还不能说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社区管理,其地域的范围一般只为封闭性的小区。
(4)社会导向型管理模式
这一管理模式可称为社区居民自治模式,主要是指以社区居民为核心,联合社区内各种主体组织、机构,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实行真正的民主自治管理的一种模式。这是自治型模式的代表,其优点是能够调动社区内居民广泛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使社区居民真正成为社区的主人,管理自己的事务,有利于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的形成,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避免了“全能政府”的难以为继和市场的间或“失效”。此外,从经济的角度看,社区居民自治还是一种管理成本较低的一种管理模式;从政治的角度看,社区居民自治有利于推进基层的民主建设,有利于公民的政治参与,有利于造就新一代的公民。其不足之处在于,从现阶段社区管理实践看,离开政府的引导,离开法律的规范,社区自治有“流于形式、纸上谈兵”之嫌。
上述几种模式的界定只是相对的,相互之间存在交叉。目前,城市基层的政权结构、社会结构都处于动态的演变过程中,各种社区管理模式的形成与发展都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一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归根结底不能脱离不同地区、不同社区的具体条件和客观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