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影响社会决策的因素(1 / 1)

一、个人因素

1.决策者

在决策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应是决策者。虽然,决策者应按严格的科学程序办事,但是其素质修养的高低仍是决策成败的关键。就一般而言,决策者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

第一,要善于使用思想库。即要善于启发、引导其他有关决策人员发表意见,并鼓励争论,尽量听取不同意见,从中寻找出有利决策的意见。这样就可以使决策者集思广益,在诸多决策方案中作出明智的选择。

第二,要善于进行信息处理。决策者面对的可能是大量的信息,要求对这些信息进行正确的筛选和处理。这种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往往又取决于决策者的知识、经验及所掌握的决策技术和思维判断能力。所以一个善于进行信息分析的决策者应善于学习,吸收大量知识,善于总结积累经验,注意培养自己的定量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对信息的处理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而提高准确性。

第三,要善于摆脱主观愿望的影响。决策者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不能主观片面,要善于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解决决策问题。所以一方面应严格地按科学的决策程序办事,另一方面应熟练地掌握科学的决策方法。

第四,决策者应善于及时调整和纠正失误。一项决策的正确与否是要经过实践检验后才能确定,由于决策人员并非完人,而未来情况又是变化的,所以决策出现失误也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决策者能否及时发现并适时地调整和纠正。因此,当决策方案出现问题或情况发生变化时,决策者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发现失误必须及时纠正。掩盖矛盾,一意孤行,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2.其他相关人员

如上所述,影响决策的最主要因素是决策者,即决策者的偏好与价值判断、悲观与乐观、学历、习惯、个性、禀赋资质、责任与权力等。但是,决策并非决策者个人的主观行动,它还受到来自各方面人员的影响,其中包括决策者的上级、下属、同事、有关监督人员、观察人员等。决策者的上级对决策的态度,决策者对该项决策的权力和责任是否一致,决策是作为个人决策还是由集体共同进行决策等,都会影响有关决策行动的成败。此外,决策者的同事及下属在决策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决策方案的提出阶段,能否激发决策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充分考虑各种可行方案,是实现决策全面性优化的关键。监督及观察人员对决策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方案实施后的调整中,观察人员为决策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意见。

二、群体及环境因素

决策除了受人员因素影响以外,还要受到周围许多因素的影响,通常表现为决策过程中的限制性因素,主要分为两方面。

1.组织外部的环境

与组织管理活动有关的各种外在环境因素,包括宏观环境因素和微观环境因素。宏观环境因素是指对管理活动产生间接影响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因素。

具体地说,与决策有关的宏观环境因素主要有:政府的有关政策法令、法律条文的更动;一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及产业政策方向;高新技术开发的水平及发展方向;地区人口环境和文化价值观念等。微观环境因素是指与组织管理活动直接有关的因素。就企业而言,这些因素有:(1)市场上同类产品及代用品的数量、价格、质量;(2)消费者需求的变化;(3)社会商品购买力的变化;(4)有关生产要素的市场供应情况;(5)竞争者的产品开发、技术水平、资源条件和营销策略的情况;(6)社会团体、新闻媒介对企业造成的各种影响。这些因素对决策方案的制定、实施以及调整都有很大的影响,必须加以考虑。

2.组织内部的环境

组织内部的环境是指组织所拥有的资源条件和管理手段。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其中,人力资源是指各级管理层及职工的能力、素质;物质资源指组织所需各项要素的来源及保证程度,如内部各种技术、设备、空间的可行性等;财务资源则是指组织所拥有的资金及其来源,是组织活动的经济后盾。管理手段则包括组织的技术水平、组织机构的完善程度、组织制度的健全程度、组织要素的综合运用能力等。了解组织的内部环境是进行正确决策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