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计划的性质
1.社会计划的含义
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它的稳定和持续的发展离不开周密的计划。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紧密衔接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则仅指制定计划,即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预测和反复权衡,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社会计划的基本含义是,社会管理部门依据社会现实状况,经科学预测和反复权衡,制定和确立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社会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社会计划是社会系统持续运行的保证,是连接现实与未来的桥梁。
社会计划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实力,确定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目标,通过计划的编制和执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当然,人们并不能确切地预知未来,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也会干扰最佳计划的制定和实现,但除非人们愿意听天由命,任凭社会自然发展,从而不可避免地走向混乱和崩溃。否则的话,社会计划就是不可或缺的。
2.社会计划工作的基本内容
编制社会计划一般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做什么?明确计划工作的具体任务和要求,明确每一个日期的中心任务和工作重点。
(2)为什么做?明确计划工作的宗旨、目标和战略,并论证可行性。
(3)何时做?规定计划中各项工作的开始时间和完成进度,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
(4)何地做?规定计划实施地点和场所,了解计划实施的环境和限制条件,以便合理安排计划实施的空间组织和布局。
(5)谁去做?计划不仅要明确规定目标、任务、地点和速度,还应规定由哪个主管部门负责。
(6)怎么做?制定实现计划的措施,以及相应的政策和规则,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对各种派生计划进行综合平衡。
以上六个方面可以极其简洁地概括为“5W1H”(What、Why、When、Where、Who、How)。
3.社会计划工作的特点
社会计划工作的特点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1)目的性。所有社会计划及其派生计划均旨在促使社会发展总目标和子目标的实现。社会计划工作是最明确地显示出社会管理基本特征的主要职能活动。
(2)主导性。从社会管理过程上看,计划工作在管理职能中处于主导地位,是进行组织、领导、控制等的根据,因为它牵涉到制定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努力完成的目标。
(3)普遍性。虽然社会计划工作的特点和范围可能会因各管理层职权的大小而有所不同,但每个社会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工作。
(4)复杂性。由于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极其众多且难以把握,而社会计划工作又需涉及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以及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复杂困难的特点在所难免。
(5)连续性。社会计划工作是没有终点的,旧的计划完成了,新的计划又开始了。
(6)前瞻性。社会计划工作的一个明显特点是面向未来,为指导未来的活动和实现未来目标创造条件。
(7)效率性。社会计划工作应争取以最小的代价来实现社会发展目标,并给社会各方面带来尽可能大的效益。一个完美的计划,需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利益。
(8)创造性。社会计划工作需面对社会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机遇,因而它又是一个极富创造性的管理过程。
二、社会计划的种类
社会计划是对未来行动的事先安排,其种类很多,如果对各类计划的性质和特点认识不清,在实践中就无法制定切实有效的计划。各种社会计划按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下面介绍的是两种最基本的计划方式。
1.按社会计划的表现形式分类
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可将社会计划分为目的(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和预算。
(1)目的。各种社会活动若是有意义的话,都至少应有一个目的或使命。这种目的或使命表明社会系统及其子系统是干什么的,应该干什么,它往往比较抽象,带有原则性。一些宗教和社会哲学提出的各种设想便属于此类。
(2)目标。一定时期的目标或各种具体目标是在社会目的的指导下提出的,它具体规定了社会管理系统及其子系统在一定时期要获得的具体成果。目标不仅是计划工作的终点,而且也是其他各项管理工作要取得的结果。
(3)战略。指为实现社会长远目标所选择的发展方向,所确定的行动方针、资源分配方案的一个总纲。它是指导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主要是指明方向、重点和资源分配的优先次序。
(4)政策。指社会有关管理部门进行决策和处理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为的明文规定。政策只是指导决策,规定某些范围和界限,但允许并鼓励对某些事情可灵活处理。为使决策与目标保持一致,并有助于实现目标,政策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5)程序。指社会管理部门处理重复性问题的标准方法。它是行动而不是思想的指南,它既是一种工作步骤,又是一种经过优化的计划,其实质是对所要进行的社会活动规定时间顺序,是对大量日常工作过程及方法的提炼和规范化。
(6)规则。指在各种具体场合和具体情况下,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它是一种最简单的计划。规则与政策的区别在于规则在应用中不具有自由处置权,而规则与程序的区别在于规则不规定时间顺序,并且可把程序看成是一系列规则的总和。
(7)规划。指为了实施既定方针而制定的一整套有关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执行步骤、资源使用等的综合性计划。规划可大可小,一般是粗线条的,纲要性的。一个大的规划往往派生出许多小的规划,而每个小的派生规划又会影响总的规划。
(8)预算。指以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告书,是“数字化”了的计划。预算工作的主要优点是促使人们详细制定计划,并且平衡各种计划。由于预算总要用数字来表现,所以它能使计划工作做得更仔细、更精确。政府机构常常编制规划预算,在这些规划预算里,该机构和机构内的各个部门确定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详细规划,以及估算每个规划的费用。
2.按计划的期限分类
按计划的期限或时间,可以将计划分为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以及介于长短期计划之间的中期计划。不过,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界线告诉人们,超过多少时间的计划是长期计划以及少于多少时间的计划是短期计划。计划期的长短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不同的社会领域和社会组织,计划长短期的含义是不同的。
三、社会计划与社会规划的区别与联系
社会规划是指对一定时期内社会发展目标及其实现手段的总体部署。现代社会系统的复杂性和相互依赖性,迫切需要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指导和控制社会发展过程。社会规划依据社会目标进行社会管理的科学手段。指导和控制社会发展的思想古已有之,但真正科学的社会规划是20世纪以后才出现的。社会计划与社会规划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在管理学中,计划具有两重含义,其一是计划工作,是指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其二是计划形式,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事件。
所谓的规划是指进行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设计未来整套行动方案。提及规划,部分政府部门工作同志及学者都会视其为城乡建设规划,把规划与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其实,这是对规划概念以偏概全的理解。规划是指为完成某一任务而作出比较全面的长远打算的公文,是计划的一个种类,属于应用写作研究的范围。
虽然规划和计划同为对未来的一种设想性行为。其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
第一,规划的实际性、可操作性以及效应性更强。也就是说,规划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主要矛盾,给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安排,即在合理确定目标后,为实现这些战略目标,在今后应该落实的哪些主要任务,要分门别类地一条一条地列出来。
第二,计划仅指制定计划,即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准确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第三,计划是一种较主观的思考安排,而规划则是将主客观都考虑到的一项思考统筹安排。
第四,规划是计划中最宏大的一种。从时间上说,一般都要在十到十五年以上,规划带有方向性、战略性、指导性。
我国从1953年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编制和实施了十个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国家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从计划到规划,一字之差,充分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发展理念、政府职能等方面的重大变革;体现了从作为组织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运行机制向作为政府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手段转变;体现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更加注重政府履行职责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