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我们会和自己情投意合的人成为好朋友、好姐妹,但也不敢保证自己不会遇到和自己性格合不来的人,这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做呢?30岁的女人,既要学会和与自己对脾气的人相处和谐,又要学会避免与自己性格不合的人发生冲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社交这条道路上稳扎稳打地走下去。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脾气和性格,两个人相遇到一起,性格合拍就是缘分,但是性格如果合不来,也没有必要发生冲突。30岁的女人要学会维护自己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要与自己脾气对路的人成为朋友,也要与性格不对路的人相处融洽,而不是带着敌意去与对方产生更多的冲突和矛盾。在人生的道路上,朋友是多多益善的,不要轻易为自己树立敌人。更何况对方也许并没有成心冒犯你的意思,而是因为你们天生是两种性格的人,如果说两个人的相遇并没有缔造多么大的缘分,但也不至于因此而撕破脸皮。有句话说得好:“低头不见,抬头见。”在当今这个倡导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的社交场上,谁也不敢保证,今后谁会有求于谁,所以,在此之前适当地保持距离,给彼此一个过得去的印象还是很有必要的。
女人置身于生活中,必然要与各种人打交道,遇到与自己性格合不来的人很正常。通常,你和其他人都能心情愉快地交谈,但就是会有人让你觉得话不投机半句多,谈正事、趣事都有一种尴尬,情况不好时还会发生争执。即便是自己选择的终生伴侣,因为个性不合而离婚的就高居排行榜的第一位。
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同样一句话,你对兰心说,兰心肯全神贯注地听,你对娅芝说,娅芝却顾左右而言他。这时候对兰心说,兰心乐于接受,那个时候对兰心说,兰心会觉得不耐烦。这除了表示兰心和娅芝两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也表示兰心前后的心情不一样。
所以,你要和对方说话,应该注意什么时候最适宜。对方正在紧张工作的时候,不要去说话;对方正在焦急的时候,不要去说话;对方正在盛怒的时候,不要去说话;对方正在放浪形骸的时候,也不要去说话;对方正在悲伤的时候,更不要去说话。只要有上述几种情形之一,你去说话,一定会碰一鼻子灰,不但说话的目的达不到,而遭冷遇,受申诉也是意料中的事。
你有得意的事,就该与得意的人谈,你有失意的事,应该和失意的人谈。和失意的人谈你得意的事,你不但不知趣,简直是挖苦、讥讽他,他对你的感情,只会更坏,不会变好的。和得意的人谈你失意的事,他至多与你作表面的应付,绝不会表示真实的同情。有时还可能引起误会,以为你是要请他帮助,他会预先防备,使你无法久谈。所以你要诉苦,应找相同情形的人去诉,同病自会相怜,不但能得到精神上的安慰,亦可稍抒胸中不平之气。你要谈得意事,应该向得意的人去谈,志同道合。年轻人涵养功夫不够,稍有得意的事,便逢人就说,且自鸣得意,结果招人骂你器小易盈,笑你沾沾自喜,无意中还会惹起别人的妒忌。偶有不如意,便会使你觉得满腹牢骚,如有骨鲠在喉,不免逢人就诉,结果惹人讨厌,说你毫无耐性,甚至笑你活该。
那么,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掌握因人而异的说话技巧呢?
第一,应先了解对方的一些经历情况和生活状况、思维方式,也要特别了解他的生活愿望、生活观点。
第二,必须注意对方的心境特征。如果在交谈当中,不顾对方的心理变化,而一味地将想法统统搬出来,那么,你是得不到他的认同的。一相情愿的谈话往往会让对方厌恶。
第三,必须考虑到对方的反应。在中国北方,老人故世了,以“老了”讳饰;老干部故世了,以“见马克思去了”讳饰,类似还有不下几十个同义讳饰词语。再如,生活中对跛脚老人,改说“您老腿脚不利索”;对耳聋的人,改说“耳背”;对妇女怀孕说“有喜”。总之,在语言交流中讲究讳饰,也就是“矮子面前莫说矮”,应做到“哪壶不开就别提哪壶”。其他如,长途汽车停车路边,让旅客如厕以“让各位方便一下”来避讳;用餐时需上厕所,一般以去“洗手间”来避讳。在社交场合用这些讳饰式的委婉语,不至于大煞风景。
第四,也可以用曲折含蓄的语言和商洽的语气表达自己看法的方法。例如:1981年8月31日《人民日报》介绍优秀营业员李盼盼,她在卖菜时,对公德观念不强的顾客说:“同志,请您当心一点,别把菜叶碰下来。”
作为一个30岁的女人,说话时一定要先看准对象,他是愿意和你说话的人吗?如果所遇非人,还是不说为好;这个时候,是你要说话的时候吗?如果时候不对,还是不说话的好,说话的成功与失败,诚然与你的说话技巧有关,而是否得其人得其时,也与你说话的成败有很大的关系。多说话,别人未必当你是能干;少说话,别人也未必当你是呆子。
30岁的女人,已经在社会的磨炼下越来越成熟,我们应该明白,对不同的人要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对不同的人要掌握不同的说话技巧。即便你对对方的有些想法并不持赞同的态度,即便有些时候你会觉得与对方是截然不同的两路人,但我们还是要明白,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社会,我们天生就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我们只有把这条思路滤清捋顺,才能在未来的社交场上赢得更多的胜利和支持。
我们不能要求别人什么时候都和自己步调一致,也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和自己脾气合拍,相处融洽。如果我们改变不了别人,就学着完善自己与别人的交流方式吧。即便是遇到与自己性格不合的人,也要尽可能地尝试与他们和谐地相处,即便对方的有些做法并不能得到你的认同,也不要轻易地表现出来。有句话说得好:“万事和为贵。”只有为自己营造好和谐的社交氛围,才能最大限度地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