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毫不肯不原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便无法修复。倘若你过分关注他人的过错,而不是尝试去纠正,往往会使事情偏离正确的轨道。30岁的女人应该成熟了,绝不能被气愤牵着鼻子走。
佛陀说:“对愤怒的人,以愤怒还牙,是一件不应该的事。对愤怒的人,不以愤怒还牙的人,将可得到两个胜利:知道他人的愤怒,而以正念镇静自己的人,不但能胜于自己,也能胜于他人。”这就是宽恕的力量。
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仇恨只能永远让我们的心灵生存在黑暗之中;而宽恕,却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自由,获得解脱。
其实,宽恕别人的过错,得益最大的是我们自己。曾有这样一个案例,荷兰的一所著名大学的研究人员组织了一批志愿者做了一项有关“宽恕”的实验。
志愿者们被要求想象他们被人伤害了感情,并反复“回忆”被伤害时的情景。研究人员发现,此时的志愿者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压力同时加大,伴随着血压升高,他们心跳加快、出汗、面部表情扭曲。之后,研究人员又要求他们停止想自己被别人伤害的事情,虽然没有刚才的生理反应大,但是某些生理症状却依旧存在。最后,志愿者被要求想象已经原谅了自己的“假想敌”,这时,志愿者感到身心放松并且非常的愉快。
这样,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宽恕别人,不意味着为犯错的人找借口,而是将目光集中在他们好的方面,从而把自己从痛苦中拯救出来。这正应了那句话: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优婆塞戒经·自他庄严品》上说:“怨亲等苦,先救怨者。见有骂者,反生怜悯。”《马太福音》第五章也说:“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这也许是一种境界,我们自忖德薄才浅,做不到,但是对做个“仁义之士”,还是心向往之的。
所谓“宽以待人”就是善意地对待别人的不足和缺点。因为无论在怎么看起来完美的人身上,都有至少一两个缺点,有的缺点甚至在别人看来难以接受。明朝有位学者说过这样的话:“人有不及者,不可以己能病之。”也就是说,看到别人的缺点、不如自己的地方,不能因为自己这一点比别人强,就自视过人甚至看不起对方。
每个人都会犯错,包括自己,可是我们往往能很快原谅自己,却无法原谅别人。这种原谅自己却不原谅别人的行为是软弱的表现,因为你只敢面对自己的过错,却无法面对别人的。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有的错误还是无意间造成的,是无心的。如果换个角度想想,你是那个犯错的人,是不是希望你“得罪”的那个人能原谅你?如果对方原谅你,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对人要有宽容之心,有的时候对方的做法可能不是有心的,是无意的冲动行为。知道他不是有心的,就不要把这件事再放在心里,而应该忘了它。一次战争中,某部队与敌军在森林中相遇,一番激战过后,两名士兵与所在部队失去了联系,而且他们还是来自同一城市的老乡。
二人在大森林中迷失了方向,他们艰难地走着,不断地互相鼓励、互相安慰。七八天过去了,他们仍未走出森林,找到部队。这一天,二人猎获了一只狍子,靠着这份保障,他们又苦熬过了数日。或许是战争的烟火惊扰森林中的动物们,使它们逃向了别处,此后二人再没猎过任何大型的动物,只能以一些松鼠、鸟雀充饥。
破船更遇打头风,这一天,二人再次与敌人相遇,一阵交锋过后,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追击,但是——子弹已然所剩无几,每人身上也只剩下了一些松鸭肉。就在他们自以为已经安全时,突然“砰”地一声,走在前面的士兵中弹倒地。索性“敌人”的枪法不准,这一枪打在了肩头上!后面的士兵慌忙跑上前去,他的身子在发抖,他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痛哭不已。随后,他颤抖着战友取出子弹,并将自己的军装撕碎,帮他包好伤口。
当晚,未受伤的士兵发起了高烧,迷迷糊糊中他一直喊着自己母亲的名字。这时,二人都以为自己将命丧于此,他们甚至不相信自己能熬过这一夜,但尽管这样,他们谁也没有去吃自己身上的松鸭肉。第二天,部队找到了他们……
40年后,已入古稀之年的的老士兵坦言:“我知道当时是谁向我开的那一枪,他就是与我共患难的战友!——当他抱住我时,我感到了枪管的灼热。我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他为什么要打出这一枪。但事实上,当晚我就原谅了他,因为我听到他在大叫自己母亲的名字。我恍然大悟,他是想要我身上的松鸭肉,他是想为自己的母亲活下来,这难道不值得原谅吗?此后30年,我一直装作一无所知。可惜的是,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便离世了。那天,我们一起去祭拜老人家,他在墓前跪了下来,要我宽恕他,我打断了他的话,没有让他继续说下去,这样我们又做了10年的朋友。”即使一个非常宽容的人,也往往很难容忍别人对自己的恶意诽谤和致命的伤害。但唯有以德报怨,把伤害留给自己,才能赢得一个充满温馨的世界。释迦牟尼说:“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
面对那些无意的伤害,宽容对方会让对方觉得你心胸的博大,可以消除无心人对你造成伤害后的紧张,可以很快愈合你们之间不愉快的创伤。而面对那些故意的伤害,你博大的心胸会让对方无地自容,因为宽容对方则体现出的是一种境界。宽容是对怀有恶意者最有效的回击,不管别人有意还是无意伤害了你,其实他的内心也会感到不安和内疚,或许是因为碍于所谓的“面子”而不肯认错,而你的宽容就会使彼此获得更多的理解、认同和信任。自己也有犯错的时候,并会因为犯错觉得担心,不知所措,希望对方能原谅自己,同时也会对自己的缺点忐忑,不希望被别人看不起。所以就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当自己遇到不原谅别人错误的人会怎么想。
事事计较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不会有任何改变,也不能扭转任何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以宽容的态度待人,以理解作为基础,站在客观的角度给人评价,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自己所没有的长处和优点,也能使自己对对方的不足给予善意的充分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时不时都会有如何要求别人的时候,还有如何对待自己的问题。能否把握好一个律己和待人的态度,不仅能充分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还能培养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在一次为战功彪炳的将军举办的鸡尾酒会上,一位年轻的士兵被选出来,专门伺候将军。音乐响起,这位士兵开始斟酒,但因敬畏和过度的紧张,反而不小心把酒洒到了将军那光秃秃的头上。
一时,整个酒会上的气氛立刻僵住了,士兵更是不知所措,其他的军官忍不住发怒嘀咕:“这个糟糕的家伙,明天肯定会被关禁闭。”
只见将军拿起餐巾,擦着秃头,笑着对大家说:“各位!这位老弟实在用心,只是这种疗法,就可使我长出头发来吗?”
话一说完,全场爆笑,只有那个脸色发白的士兵,含着热泪,满怀感激,傻傻地注视着将军。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有容乃大,不容无物。几句风趣话,多少宽容心。这位将军的伟大,显然不是霸功,而是大度。
女性朋友不妨想一想,当犯错的人是你自己时,是不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谅解、得到别人的支持?同样地,当你面对的是一个犯错的人时,对方也抱着这样的心情。所以,打开你心里的那扇窗户吧!你会发现,当你对别人表示宽容的同时,也会得到同样的回报,而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
宽恕,能使“我”与“他”开始重新建立关系;能使“我”与“他”从过错造成的负罪感中解脱出来,使彼此关系出现新的可能与机会;宽恕,能使人与人的交流重新顺畅,为爱铺平道路。宽恕的中心要素在于改变自己意欲报复、伤害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使之转向,转为——无私、谦让、慷慨与服务。女人到了30岁,应该懂得宽恕的伟大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