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1 / 1)

孔子学堂 东篱子 506 字 1个月前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解意】

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

在三国时期,曹操和袁绍在官渡打仗。当时曹操的军队远远不如袁绍的军队强大,但是袁绍这个人却刚愎自用,不听信忠言,一再坐失战机。

而曹操则是非常富有谋略的人,更是善于用兵。结果,战事最后以曹操的胜利而告终。当曹操打败袁绍之后,曹军的将士在袁绍的军营里面搜到了一些信件,这些都是曹操手下的某些文臣武将与袁绍暗相勾结、示好献媚的信。当时就有人建议曹操把这些写信的人全都抓起来杀掉。

但是曹操并不同意这样做。他说:“当初袁绍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连我都感到难以自保,我们又怎么能去责怪这些人呢?如果我站在他们的位置,也许我当时也会这么去做的。”

于是曹操立即下令把所有的信件全部烧掉,对写信的人也是一概不予追究。而那些原本惶恐不安的文臣武将一下子把心放到肚子里,从此之后对曹操更是忠心耿耿、鼎力相助了。

【释用】

一个人不应该怕别人不了解你,而最怕的就是你自己不了解别人。这就让我们想到了孔子另外的一句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能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通病,常常觉得自己了不起,甚至在自己说错了一句话,就会脸红,可是三秒钟过后,脸立刻就不红了,因为我们会在心里马上找出很多理由来支持自己的错误,表面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的。等再过更长的时间,就会觉得自己更是对的。

人,就是这样,总是习惯怪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对于自己是不是了解别人这样一个问题却往往不去考虑。

【小语】

学会换位思考,说到底就是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为他人着想,这样就会在你的身边集聚更多的人,人们也更加愿意同你结交,你的朋友自然就会越来越多,你的事业和人生也会越来越顺利。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又有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们在看待事物、处理问题的时候总是习惯于用主观的、单一的思路进行思考,很难跳出自我的圈子。

如果这样长久下去就会形成“舍我其谁”的态度,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是不同的,生活阅历也不同,工作能力和经验更是有高低之分,观察和思考事物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思路也是存在差异的。只有用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处理问题,降低姿态、转换角度、调整视角、变换位置,求同存异,在比较中进行反思,我们就会发现结果也会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