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 / 1)

孔子学堂 东篱子 808 字 5天前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解意】

孔子说:“知道它的人比不上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又比不上以它为乐的人。”

有这样一个人,他在大学刚刚毕业的时候,对于做什么工作事先并没有打算。他的家里并不宽裕,可能是受此影响,他的工作方向就是向“钱”看。他在大学毕业后的五六年时间里,几乎是每年换一个工作。

这个人先是在办公室做行政管理,一年之后看到保健品市场很红火,于是就应聘到了一家生物制药公司去当推销员。

没过多久,保健品行业不行了。这个时候刚好有一位同学拉他去一家营销策划公司,收入还不错,于是他马上就去报到上班了。这回他做的时间还算长一些,大约有一年,收入自然也比以前多了一些,但是他的存折里的钱却并不是太多。

后来他又遇到了自己的另一位老同学,这位老同学让他非常羡慕,因为老同学已经开了一家小公司,生意还不错,正好需要帮手。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加盟了老同学的公司。还没干到半年,公司的生意又转淡了,他只好去了一家保险公司。

没过多久,满街都是做保险的业务员。后来,又听说他到了一家小公司当市场部经理,实际这家公司算上他才不过七八个人。

虽然他做事并不偷懒,还是非常努力的,但是这几年来总是这样折腾来折腾去,让他一事无成。

【释用】

孔子作为儒门的祖师,给我们讲授了不少学习方法。几千年来,一直在指导着人们的学习、立业和交际。

但是对于古人来说,人生最大的成功莫过于通过读书博取功名。所以,读书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呢?

孔子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学习要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效果往往是不一样的,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是更重要的还在于学习的人对待学习内容的态度或者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学习起来就比别人好。

而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主要讲了学习的三个层次,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紧接着衬托出好之者突出乐之者。这就好像是数学中的逻辑推导,层层推进,让我们对这一道理理解得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而且孔子的这一观点恰恰揭示并实践了一个人生真谛,那就是:做自己能够乐在其中的事情更容易成功。

正由于孔子对自己最喜欢的治学和办学之事乐在其中,最后才成为了一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其实,成功绝非仅仅是靠拼命努力就能够获得的,它需要与你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如果你能够做到“乐在其中”的境地,那么你就会比平常人拥有更多的成功的机会。如果你只是随便选择了一两个行业,一两份工作,那么即使你再努力,也未必能够出头。

【小语】

如何才能够找到自己“乐在其中”的兴趣爱好呢?第一要素就是要客观地评估和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不应该把社会、家人或朋友的认可或者自己看重的事情当作自己的爱好;也不要以为有趣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而应该亲身体验它并用自己的头脑作出判断;也不要误以为有兴趣的事情就可以成为自己的职业,但是,你可以尽量寻找天赋和兴趣的最佳结合点,而最好的寻找兴趣点的方法是尽可能开拓自己的视野,接触众多的领域。

有乐在其中的精神才能够成就事业。世上最幸福的人莫过于那些能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当成工作,乐在其中的人了。

这样的人,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不是苦役,而是快乐的源泉。在他们的心目中几乎没有“工作”这个概念,因为“工作”这个词意味着要完成一些硬性规定的任务,可对于他们来说,时刻都享受着创造的自由和快感,享受着审美的喜悦和**,根本没有刻板、约束和勉强之感。

把爱好当工作的人,他的幸福还不仅仅在于此,如果他能够在工作中取得成绩,那么他可以享受成果;如果他不能够取得成功,他则可以享受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对于他来讲已经是甚大的慰劳,而取得的成果则只是他另外的收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