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欲速,无见小利(1 / 1)

孔子学堂 东篱子 671 字 1个月前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

【解意】

子夏做了莒父邑的长官,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不要图快,不要贪小便宜。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小便宜就办不成大事。”

孔子的学生子路要去蒲县当县长,上任前去请教孔子,而且还说蒲县这个地方的青壮年较多,有的人还是桀骜不驯,很难治理。孔子说道:“你去做县官,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克服急躁的毛病,一定要以宽容正直的胸怀容纳那些比自己强的人,要以爱人和宽恕的态度对待所有的人,做到这些,就可以在任何环境中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应该采取温和而果断的措施,这样就可以抑制邪恶事情的发生。你如果能够做到这些,那么肯定会成为一个正直,并且受到老百姓尊敬的县官,而这样一来对于你治理蒲县就没有什么困难了。”

子路在蒲县做了三年的县官,可谓是治政有方,政绩显著,当时在卫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孔子也为自己的学生有如此的成绩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想亲自去蒲县看一看。于是,子贡便陪着孔子一同前往。

当孔子乘车一进入蒲县的地界,孔子就高兴地说:“好啊!子路在这里做官,做到了恭敬别人,别人也恭敬他!”

而当车子进入县城的时候,孔子又说:“做得好啊。子路能以信赖的态度来宽恕百姓,也一定会得到别人的信赖。”

当孔子下车进入县衙时,又说:“好啊!子路能明察事理,办事果断了。”后来,在回来的路上,子贡问道:“先生,您并没有亲自看到子路办理政事啊,在路上就听您一连三次称赞他做得好,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孔子说:“我刚刚一进入蒲地,就看见田地耕作整齐,田间的杂草也清除得非常干净,沟渠更是修整得完好平整。如果子路不是以恭敬的态度对待老百姓,取得百姓的信任,那么百姓会听他的话这样做吗?

在进入蒲县的时候,我看到城墙和房屋都修筑得非常坚固而且美观,树木也是郁郁葱葱、茂盛林立,这其实就是子路施政时对老百姓忠信和宽恕的表现。不然的话,老百姓是不可能不乱砍乱伐的,而不偷盗更是不可能的。

当我进入子路的办公地点,发现庭院清幽雅静,没有人在那里吵闹,人人都是各归其位,这说明子路办事果断而且明察下情,所以奸邪的恶事就少,也就没有奸邪之类的事情来干预他的政事了。”

【释用】

做事不能急功近利,生活如此,工作也如此。如果做一件事情就希望马上得到自己想要的回报,这种人是很难成大器,很难获得成功的。

而这一过程就好像是破茧成蝶,原本就是非常痛苦、艰辛,但是只有通过这一磨励才能够换来日后的翩翩起舞。

有时外力的帮助反而会让利变成了害,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其实,当我们将自然界中这一微小的现象放大至人生,就会发现意义如此的深远。

【小语】

如果做事情一味地主观求急图快,违背了客观规律,后果只能是欲速则不达。一个人只有摆脱了速成的心理,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步步为营,才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有它们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只能认识它、利用它,不能违背它、改变它。一旦违反了客观规律,光凭借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做事情,即使自己的用心是好的,但是结果也必然会碰壁,事情会办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