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敢后也,马不进也(1 / 1)

孔子学堂 东篱子 545 字 1个月前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论语·雍也》

【解意】

孔子说:“孟之反是一个不自夸的人。战败了,他留在最后掩护全军后。快进自己城门时,他鞭马道:‘我不是敢在后面拒敌,我的马不肯走。’”

曹彬是北宋开国元勋,以仁义著称于世。

曹彬在出师南唐时,也从不邀功。在围攻金陵(今南京)时,曹彬怕将士残害百姓,自己佯装生病,要求将士们焚香发誓,攻城时不妄杀一人。宋军攻城后,受到城内老百姓的欢迎。曹彬对请降的南唐李后主和大臣们好言安慰,待之以宾礼。曹彬班师还朝后,并没有上书表功,只写道:“奉敕江南干事回。”意思是说皇上交待我去江南做的事已经完成了。在出师之前,皇上说过,如果曹彬能平定南唐,要委任曹彬为宰相。所以副帅潘仁美预先向他祝贺,曹彬却淡淡地笑着说:“不是这样,我只是履行自己的职责而已,这完全仰仗天威,遵从朝廷对战事进行的谋划,才能成功的。我有什么功劳呢?更谈不上丞相这个极品的官职。”

曹彬虽位高权重,但家无余财,其薪俸多散给了亲族。《宋史》中说他:“伐二国(后蜀、南唐),秋毫无所取。位兼将相,不以等威自异。”他在朝廷从没有违逆过皇上的旨意,也从没有议论别人的过失。曹彬在路上即使遇到士大夫的车子,也要让自己的车马避路让行。他从不直呼手下官吏的名字,表示对他们的尊重。每当有禀告事情的,他都要整衣戴冠后才接见。对于自己的僚属,他总是推己及人,宽宏大度。曹彬在徐州为官时,有一吏员犯罪,应处以杖刑,但曹彬却要一年后才杖罚他,人们都不知道原因。曹彬说:“我听说此人新婚,如果马上杖罚,他的父母必然以为是儿媳妇带来的不吉利,从而会日夜招致鞭打责骂她,使其难以自存。我拖延杖罚那个官员,于法也并不妨碍。”

曹彬死后,宋真宗哭的非常悲痛,每次与大臣们谈起曹彬,都痛哭流涕。后追赠曹彬为中书令,封济阳郡王,与宰相赵普同配飨太祖庙庭。后人尊称曹彬为北宋第一良将。

【释用】

古人是非常谦和的,从来不夸大自己的成就,但是有的时候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有的时候我们做事情也是一样,只要结果是好的,就不要太在乎,甚至是去追究做事情的过程,这样反而容易让我们感到生活的轻松与自在。

【小语】

关心、热爱、宽容是我们直达人心的钥匙,没有人能够拒绝别人善意的帮助,心怀善良与包容,有一颗乐于帮助他人的心,就一定可以赢得人心,驱除邪恶。有的时候,我们只要把自己的利益置之度外,处处学会为别人着想,包容别人,那么面对你这么无私的心底,如此博大的胸怀,即使是一个作恶多端的人,他也会对你表现出崇敬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