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1 / 1)

孔子学堂 东篱子 765 字 1个月前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论语·公冶长》

【解意】

孔子说:“宁武子在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就显得很聪明,在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就装作愚蠢。他的聪明,别人可以赶上;他的装作愚蠢,别人是无法赶上的。”

杨修曾经是曹操手下的一位主簿,相当于现在秘书一类的角色。杨修非常聪明,但是他不懂得该收敛的时候需要收敛,特别是在曹操这样一个忌妒心、猜疑心极强的上司手下做事情的时候更需要“守之以愚”。但是杨修却恃才放旷,多次冒犯曹操。

有一次,曹操视察一处新建的花园,当时什么也没说,只提笔在花园的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之后人就走了。

身边的人都不知道曹操是什么意思,可能也有人知道,但是却装傻不说。后来杨修听说后为显示自己的聪明,说:“门内添‘活’字,是‘阔’字。丞相肯定是嫌门太宽了。”于是重新改建了花园门。

没过几天曹操再去,发现门改了,便问是谁猜出了自己的字谜。旁人都说是杨修。曹操嘴上夸了几句,但是心底里却非常不舒服。

还有一次,有人送来一盒酥饼。曹操接下之后,便在盒盖上写下“一盒酥”三字,放在桌上。

杨修见了,二话不说就取过勺子,自己吃了一口,又让别人吃。曹操问杨修为何,杨修说:“盒子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我们岂敢违背丞相的命令?”曹操这一次又夸杨修聪明,可是在他的心里却再一次添加了几分厌恶。

这样的事还不止这些,这也让曹操越来越无法容忍杨修了。后来有一次在外征战,形势非常不利,曹操想退兵,但是心又不甘,就硬挺着。

这个时候,执勤官来请示当晚军中的口令是什么,曹操当时正在吃鸡,便随口说道:“鸡肋,鸡肋”口令传下去了,杨修便开始整理行装。

旁边的士兵都觉得很奇怪,问道,“丞相还没下达撤退的命令,你为何收拾行装?”杨修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曹丞相正在犹豫,我看是要撤退了。咱们早做准备,免得到时慌乱。”

结果杨修这一说,其他人也开始做准备了。没一会儿,这件事情让曹操知道了,曹操再也不能容忍小小的主簿竟然比自己还聪明,便以惑乱军心之罪,将杨修杀了。

【释用】

我们经常用“愚不可及”来批评、挖苦蠢人蠢事,可是当我们读了《论语》这段话,才知道“愚不可及”有时是带有褒义的。孔子这里说的宁武子的“愚”,其实是一种真正的聪明,是一种大智若愚。一个人的聪明才干在环境好的情况下,可以尽力发挥;可是当环境变得恶劣时,如果聪明过分地显露,就可能招来杀身之祸。这个时候反而应该把聪明掩藏起来,把自己表现得碌碌无能,从而才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也减少了外界的阻力,不露声色地做些踏踏实实的事。其实,这才是一种智者的策略,如果没有一定修养的人,是很难做到的。

当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恶劣的环境里表现“愚”,并不是要向环境屈服,不是真的浑浑噩噩,更不是要改变自己的信念和操守,而是一种以退为进,以愚守智,不要让自己去做无谓的牺牲,不去授敌以柄。说到底,这是一种麻痹敌手、养精蓄锐、等待时机的手段。如果自己因为环境影响,自暴自弃了,从此混日子,苟且偷生,那就真是太愚了。没有信念和操守的支撑,我们会平庸一辈子,而没有大智慧,就很可能因为不能忍辱负重而遭到恶劣环境的重压,直到把自己压垮。

【小语】

人的弱点就是在为个人利益的谋划上显得太聪明,结果常常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所以,不如“愚”一点,糊涂一点,不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不要总是想着走歪门邪道,不为名利地位操心劳神,吃点亏也无妨,必要的时候应该把利益主动让给别人,并且能够做到不期望得到别人的事后报答。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将减少许多烦恼,拥有一个既踏实又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