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1 / 1)

孔子学堂 东篱子 613 字 20天前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

【解意】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生日,不可不时时记在心上。一方面因为父母的寿高而高兴,一方面又因他们寿高而有所忧惧。”

有一次,孔子到齐国去,在途中听到有人哭的声音,而且那声音非常悲哀。于是,孔子对他的家仆说:“这哭声悲哀是悲哀,但却不是丧亲的人的悲哀。”结果他们继续驱车上前,刚走了一段路,就看到一个和平常人不一样的人,只见那人抱着镰刀,戴着生绢(表示守孝),哭的样子却不甚悲哀。

孔子下车之后,追上去向他问道:“您是什么人?”回答说:“我是丘吾子。”孔子问:“你现在不是在办丧事的地方,为什么还哭得这么悲伤呢?”丘吾子说:“我失去了三样东西,自己发现的时候已经太晚了,现在后悔哪里还来得及啊。”

孔子说:“您失去的三样东西,可以告诉我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隐瞒。”

丘吾子说:“我年轻的时候很爱学习,周游天下,后来,失去了我的双亲,这是我的第一失;之后,我又长期辅佐齐君,但是他骄傲奢侈,失去了很多人才,我作为臣子的气节没有实现,这是我的第二失;我平时很少有至交好友,有一些朋友现在都分离,甚至是断绝了联络,这是我的第三失。树想要停下来,但是风却不停;儿子想服侍父母的时候,可是父母却已经去世了。不再回来的是时间,不能够再见的是双亲,请让我现在和您告别,就去投水而死吧。”于是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后来说:“大家一定要记住此事,这足以作为戒律。”从那以后,孔子的弟子中辞学回家服侍父母的人越来越多。

【释用】

在《论语》里面,有很多关于亲情具体而入微的论述,这正是因为孔子自己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亲情、讲孝道的人。

其实我们的很多遗憾与悔恨往往就源于自己对自身已有生活的冷漠。相反,我们对自己未曾得到的东西总是充满了渴望与关注,并且孜孜以求。“得到的太容易,所以不知道珍惜。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这就是我们一种很矛盾的劣根性。它让我们在不断追求外在事物的同时,又不断失去了自身所拥有的更加宝贵的财富。试想一下,在这个世界上,难道还有比父母之爱更加无私和伟大的情感吗?

【小语】

我们每个人对于自己的生日都能够熟记,而且,除了自己的以外,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肯定还记着朋友、同学、老师、上司等其他人的生日,以便能够随时提醒自己去及时地为他们送去祝福。可见,过生日已经成为了一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但是让我们感到遗憾的是,我们当中有许多人却不大能说得清或记下自己父母的年龄与生日。

可能父母每年都会给你过生日,但是我们却连自己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现在认识到自己以前的不足之处,幡然醒悟,还是来得及的。我们应该记住:对谁不好,也不能对自己的父母不好,谁跟你再亲,也不如父母跟你亲。特别是当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了,不抓紧时间尽孝,最后留给你的,除了悔恨和自责,那还能有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