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1 / 1)

孔子学堂 东篱子 797 字 1个月前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

——《论语·八佾》

【解意】

孔子说:“君子对什么事情都不争,如果要争,那就要比比谁射箭多。双方互相作揖,谦让,然后登场;射完箭走下来饮酒。这种争叫君子之争。”

有一个小伙子走在街上,他心情非常不好,因为他还在为刚才没有做成的生意而懊恼着。这个时候,他走进了一家旅店,刚一进门就被吵昏了头,原来是旅店里面的客满了,人们都相互抱怨着。

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位绅士,他逐一把这些没有床位的人都轰走了,说:“请明天早晨八点再来吧,也许那时你们会有一些好运气!”小伙子听完这位绅士的话之后,真的想大发脾气,因为他自己并不缺钱,可是如今却连一个睡觉的地方都买不到!但是这位小伙子还是非常礼貌地对这位绅士说:“先生的意思是你让他们睡八个小时便做第二轮生意?”“当然,一天到头可做三轮生意,人多得像臭虫一样!”“你是这儿的老板吗?”“当然,整天被旅店拴着,想出去开油田多挣点钱都不成。”

小伙子听完之后有些兴奋,说道:“先生,如果有人买这家旅店,你会出售吗?”“当然,有谁愿意出5万美元,我这里的东西就属于他了。”小伙子听到这里几乎叫了起来:“先生,那你可以去开油田了,你已经找到了买主。”

小伙子只用了不长的时间翻看了账簿,就发现这个头脑中想着靠石油发财的家伙是个傻瓜。因为这家旅店的生意一直不错,财源滚滚,最后小伙子毫不犹豫地将它买了下来。

后来这个小伙子成了全美最大的旅店老板,而这个小伙子就是后来的希尔顿。

人与命运之间,就好像是一种合作的和谐关系,而重要的是能及时地认识到什么是机遇。

曾经有一位老人对他的两个儿子说:“你们的年纪现在已经不小了,也应该去外面见见世面了,等你们磨炼够了之后,再回来见我吧!”

于是,这两个儿子就听从了父亲的嘱咐,离开了家乡到城市里去锻炼自己去了。可是没想到只是过了几天,大儿子就回来了。

老人看到大儿子回来,显然有些惊讶,于是问道:“怎么回事?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呢?”没想到大儿子非常沮丧地回答道:“爸爸,你不知道,城市里面的物价实在是高得可怕,而且连喝水都必须花钱买,我在那里怎么可能生活得下去呢?我赚到的钱都还没有我花的多呢!”

就这样又过了几天,二儿子打了一个电话回来,并且用异常兴奋的语气地对父亲说:“爸爸,我太高兴了,在城市里到处都是赚钱的好机会,就连我们平常喝的水都可以卖钱,我决定要留在这里好好地开创一番事业。”

很快几年时间过去了,由于二儿子很早就看准了城市中的饮用水的市场,并且还掌握了大部分矿泉水的行销渠道和市场,所以二儿子很快就占领了城市整个水的市场,成为数一数二的富豪。

【释用】

一个人能否成功,固然要靠天生的才能,要靠努力,但善于创造时机,及时把握时机,不因循、不观望、不退缩、不犹豫,想到就做,有尝试的勇气,有实践的决心,多少因素加起来才可以造就一个人的成功。

所以,尽管说有人的成功在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但认真想来,这偶然机会之所以能被发现、被抓住,而且被充分利用,却又绝不是偶然的。

【小语】

机会是在纷纭世事之中的许多复杂因子,在运行之中偶然凑成的一个有利于你的空隙。这个空隙稍纵即逝,所以,要把握时机确实需要眼明手快地去“捕捉”,而不能坐在那里等待或因循拖延。

西方谚语说:“机会不会再度来叩你的门。”这并非说它架子大,而是说它也被操纵推挤在万事万物之间,身不由己。

徘徊观望是我们成功的大敌。许多人都因为对已经来到面前的机会没有信心,而在犹豫之间,把它轻轻放过了。“机会难再来”,这话是对的,因为即使它肯再来,光临你的门前,但假如你仍没有改掉你那徘徊瞻顾的毛病的话,它还是照样要溜走的。

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机会和机遇,只要我们勇敢地抓住机会,迎接挑战,相信我们会成长为有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