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1 / 1)

管理学上有一个“鲇鱼效应”,其实在家庭教育中同样适用。

鲇鱼,一种生性好动的鱼类,其本身并没有什么十分特别的地方。然而自从有渔夫将它用作保证长途运输沙丁鱼成活的工具后,鲇鱼的作用便日益受到重视。

沙丁鱼,生性喜欢安静,追求平稳。对面临的危险没有清醒的认识,只是一味地安逸于现有的日子。渔夫聪明地运用鲇鱼好动的作用来保证沙丁鱼活着,在这个过程中,他也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想方设法地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鲇鱼。鲇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鲇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著名的“鲇鱼效应”。

“鲇鱼效应”对于“渔夫”来说,在于刺激手段的应用。渔夫采用鲶鱼来作为刺激手段,促使沙丁鱼不断游动,以保证沙丁鱼活着,以此来获得最大利益。在家庭教育中,爸爸妈妈同样可以引入“鲇鱼效应”,刺激孩子快起来。

对孩子来说,他们没有接触社会的经历,自然感受不到紧张气息。但是,孩子要长大,一个作风拖拉的人是无法在竞争社会立足的。对此,从小训练孩子主动把握现实的能力和智慧是根本。具体做法是:适当增加生活的紧张气息,启发诱导孩子的竞争心理,提高他们的灵敏度,改变磨磨蹭蹭的现状。

竞争的力量会让一个人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创造出惊人的成绩。如果不鼓励孩子参与竞争,就很难开发他们的潜能。事实上,有些孩子确实需要竞争的刺激才能把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如果把握正确,竞争意识可以成为孩子尽力把事情做好的动力。

加拿大一位享有盛名的长跑教练,短时间内培养出了多名长跑冠军。人们四处打探他的成功秘诀,结果却让大家颇感意外。原来秘密就在于他有一个神奇的陪练,这个陪练不是人,而是一匹凶猛的狼。

为了使运动员始终保持竞技状态,作为每天训练的第一课,这位教练一直要求队员跑步到训练场,不能使用任何交通工具。有一名运动员的家距离训练场并不远,但他每天几乎都是最后一个到场。教练准备放弃他,劝告他早些改行,以免浪费自己的时间。

突然有一天,这名队员竟然比其他人早到了20分钟。教练根据他离家的时间进行测算,惊奇地发现其速度已经打破了世界纪录。于是,他向队员详细了解情况。

原来,这名队员在离家不久经过一段五公里的旷野时,遇到了一匹野狼。野狼拼命地追,吓得他在前面拼命地跑,直到将野狼远远地甩在后面。

打破世界纪录仅仅是因为一只野狼,因为后面有一个可怕的敌人,是敌人将人的全部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出来。教练对此颇有所悟。不久,教练就请了一个驯兽师,带来几匹狼,每到训练时刻,就将狼从笼子里释放出来,追赶运动员,结果队员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上述教练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掌握了一个道理,即竞争的力量能让一个人爆发出最大的潜能,创造出惊人的成绩。因为,竞争对手就在你面前,如果你不努力,你的生命就会有危险。同理,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也是如此,如果缺乏竞争力,最后只能被他的竞争对手打败。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呢?

(1)有意识地诱导孩子的竞争心理

让孩子经常和小伙伴展开竞赛:比速度、比勇敢、比仔细等,让孩子在竞争中逐步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养成敏锐捕捉信息并做出反应的思考力和行动力。在家,也可以常开展有益的亲子竞赛,通过胜负交替,锻炼了孩子的心智,也提高了灵敏度。

(2)给孩子找个同学做目标

在孩子的班里给他找一个合适的目标,引导孩子去跟他比试。就拿做作业来说,爸爸妈妈可以“有意无意”地对孩子提起:“我听老师说你们班里的某某同学作业做得又快又好,不知道你能不能也做到这样。”孩子接收到这种心理刺激,就会下意识地去赶超对方,当他们觉得自己超过对方的时候,甚至会换一个更好的同学作为目标比赛。

(3)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培养竞争意识

利用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比如,和孩子比赛拣黄豆。放一盆大米在桌上,里面掺些黄豆,妈妈和孩子比赛谁拣得快而准,爸爸在一旁数数,数到100时,双方停止。经常做这类竞技类游戏,可以锻炼孩子做事时神经的充分兴奋和精神的高度集中,培养做事高效的习惯。

(4)注意克服孩子的自卑感

这是孩子愿意持续竞争的保证。当孩子在竞争中遭受失败或挫折时,爸爸妈妈要正确引导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正确面对失败的事实,帮助孩子总结经验教训,调整竞争目标,寻求更有效的竞争方法,以备下一次竞争中能够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取得成功。

(5)使孩子树立“努力做到最好”的信念

要让孩子知道,胜利者,强者、伟人不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要相信自己只要坚定信念,也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做到最好。如果一个人毫无追求,对一切都感到很满意,那就谈不上为“做到最好”而奋斗了。

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父母的精心呵护只能使孩子慵懒柔弱,没有活力,经不起一点打击,缺乏竞争的动力与**。如此下去,当孩子走上竞争激烈的社会时,肯定会因能力不足而被社会淘汰。到那个时候,恐怕父母也回天乏术了。所以,要想让孩子适应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父母就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

需要强调的是,父母在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时,切忌一味向孩子强调竞争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否则,孩子有可能会过分关注自己在学业上的发展,看重自己的考分、名次。这是一种消极的竞争心理,它会导致孩子既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又不能客观地评价别人,往往因自己取得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或因一时失败而自暴自弃,或因别人的成功而失去自信,或因别人的失败而幸灾乐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