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年轻人,去参加汽车公司销售顾问的招聘。招聘内容非常简单,要求每个应试者做一份试卷,主考官说主要是想看看大家的综合知识水平如何,希望大家认真对待。答题时间只有20分钟。当试卷发下来时,大家都愣住了。试卷上是密密麻麻的内容,而且题目很广泛,有天文地理、哲学艺术……但这么短的时间,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年轻人完全不知从何下手,匆匆看了一遍试卷,却发现试卷中只有最后两题是与汽车销售有关的。在仅有的时间内,年轻人只选择了这两道题,便交了试卷。几天后,他收到了公司的录用通知。报到那天,主考官对他说:“你是所有求职者中答题最少的,但你做了要做的,你是一个能够分清主次,会动脑子会做事情的人,所以我们看中了你。”
年轻人的成功,在于他分清了主次,选择了最重要的去做。在孩子日后的生活中,他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人生“试卷”,他们没有办法全部做完,所以作为父母,从小我们就要教会他们分清主次,选择做其中最重要的部分,那些不重要的事,即使做了,也不过是无用之功罢了。分清主次,才能提高效率!
干大事的人就要雷厉风行,家长应该尽量让孩子变得能够独当一面,同时,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是重要的,什么事情是次要的,千万不要避重就轻,更不要让孩子养成不分主次的习惯。毕竟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孩子去关注。家长想要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加的优秀,自然应该教会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主要的事情。
一个孩子的思维如果分不清主次,到关键时候就把握不住机会,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分不清主次的孩子,他怎么能成功呢?
莉莉回到家后,马上把电视机打开,但是,动画片的片尾曲响起来了,动画片结束了。本来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做作业,莉莉心里已经很难过了,这次,连她最喜欢的《名侦探柯南》也错过了,莉莉伤心地哭了起来,并向妈妈抱怨说:“我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可是每天的事情太多了,要写作业、看电视、复习功课,还要帮妈妈做家务、锻炼身体……我觉得时间太不够用了……”莉莉的生活一直杂乱无章,这种情况一直持续着,她没能考上理想中的大学,工作成绩也一直勉勉强强,差强人意。
一个人在生活中常常会被各种琐事、杂事所纠缠,就会被这些事弄得精疲力尽,心烦意乱,总是不能静下心来做最该做的事;或者是被那些看似急迫的事所蒙蔽,根本就不知道哪些是最应该做的事,结果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一个人如果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把精力分散在微不足道的事情上,那么重要的工作就很难完成。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的,如果不能分清主次,做事没有计划,就会像莉莉一样把自己整得像一团乱麻,筋疲力尽,时间不够用。所以说做事必须要有轻重缓急,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妥当、更完美。因此,父母要引导孩子做事分清主次,要有一份明晰的计划,懂得什么事是要事,什么事情该优先做。
一位母亲的教子经验是这样的:
儿子最爱看的动画片是《恐龙世界》。对他来说,看《恐龙世界》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只要一听到这部卡通片的主题音乐,他就会立刻跑到电视机前,认真地盯着屏幕,沉浸在剧情中。
儿子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赖床,每每都要我千呼万唤才肯起床。每天早上,闹钟响了半天,动作超慢的儿子才磨磨蹭蹭起来穿衣服,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后来,电视台做了节目调整,把《恐龙世界》放在了早上6:30播出。儿子心爱的动画片改时段了,他怎么有时间看呢?正当我怕他哭闹的时候,儿子却说:“那以后每天早上我都用《恐龙世界》的主题曲当闹铃吧!电视台可真聪明,一定有很多妈妈很开心,从明天开始,你就不用再为叫我起床而犯愁了。”
我提醒他说:“看完动画片还要换衣服、梳洗,怎么来得及?”
儿子想了想,说:“头一天晚上,我就把书包整理好,放在门口,要换的校服就放在电视机前,我起床以后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穿衣服。妈妈你别担心,我不会再拖延时间了!”从这以后,儿子果真不用我催促了。
其实,分清主次轻重,并不是说每天只拣重要的事情做,而完全忽略其他事。而是引导孩子分辨出哪些事是最重要的,并优先完成,哪些事是次要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时间来做合理安排。
对于生活中繁杂的事情,爸爸妈妈应引导孩子按重要性和紧急性来确定先后顺序,例如先集中精力做大事,若有闲余时间再处理小事杂事,这样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全面的时间管理,就不会出现忙乱无功的状况了。
当然,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出现拿不定主意的情况,这就需要家长们耐心引导他们做出判断,将复杂的事情一一分类,排列出优先顺序,再逐一解决,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够逐渐学会分清主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