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们不妨先回忆一下,你上次为什么毫无必要地去推迟某件你知道自己需要去做的事情?当时,你的脑海里可能有“我不喜欢它”、“我不想去做”、“我明天再做”等想法。产生这种抗拒的原因是,你此时此刻不愿去体验消极情绪。
相关研究表明,被拖延的往往是那些被定义为枯燥无味、令人沮丧或困难的任务。它们会唤起恐惧、焦虑和烦躁的情绪。减轻这种情绪的办法很简单:拖延——让未来的自己来做吧!孩子,也有这种心理。他们会因为抵触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而拖延,比如有些学生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所以对他布置的作业消极怠工,作为反抗的一种形式。归根结底,拖延与情绪有关,倘若孩子不喜欢、不感兴趣,那么你就是说再多的大道理,他也还是我行我素,什么圣贤道理都起不了任何作用。这个时候父母不妨转换一下思维,尝试让事情愉快友好并且有趣地进行。事实证明,只要爸妈有足够的耐心,有趣的育儿可以替代厌烦的育儿,只是需要一点小技巧。
(1)和孩子一起玩“比赛”小游戏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大多数孩子对于大人刷牙很好奇,当大人刚买回小牙刷小牙膏时,他们会兴致勃勃地刷个不停,但没多久,孩子总是以各种借口拖延甚至不刷。马丽的孩子也是如此,她眼珠一转,计上心头。
“儿子,我今晚刷牙一定比你快!谁赢了维尼熊就会跟谁睡!哎呀我今晚能抱着熊熊睡了……”“不行!维尼熊跟我睡。我一定能赢你的!”前一秒还不肯放下手中玩具的孩子,咚咚咚地就跑进了洗手间,唯恐比妈妈落后了一点点。
然后母子俩抢着装水、赶着挤牙膏、忙着刷牙,她还故意总是落后孩子,当孩子先刷完时那种自豪感就像一只胜利的小公鸡,还兴奋地告诉她如何如何才能又快又干净。
在运用比赛法时,爸爸妈妈们可以参考以下三种方式:
①让孩子自己与自己比赛。家长可以针对孩子的某一个磨蹭毛病,帮孩子设计一张自己与自己“比赛”的成绩表,首先记录下孩子做这件事的最初时间,然后每天记录实际完成这件事的时间,过几天总结一次,促使孩子不断地提高自己。
②让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赛。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订一个和他的同学比谁早到学校的计划,并监督孩子此计划的实施情况;也可以让孩子邀请同学到家里做作业,并进行一个比赛,看看谁做得又快又好,谁能得第一。
③就像我们上面所说的那样,家长与孩子比赛。除了刷牙以外,还可以比一比看谁吃饭吃得快,比一比看谁衣服穿得快,等等。总之,生活中许多你希望孩子干得快的事情都可以作为游戏的项目。
(2)让卡通人物和孩子“对话”
孩子们都喜欢看卡通片,对于卡通片里的一些人物更喜欢的不得了。我们完全可以巧妙地把卡通人物搬出来,借助它们的影响力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苏苏最近玩玩具玩得很疯,到了睡觉时间也迟迟不肯睡,真是让妈妈头疼的不得了。那天,苏苏又不想睡觉,妈妈突然灵机一动,说:“儿子,刚刚熊二跟我说了,它说早睡的孩子才能长得跟它一样高、一样强壮,它还说认识你,它要我告诉你,你是个非常守时的孩子,一到时间会自己上床睡觉!”苏苏瞪大了眼睛,“真的吗?”“真的,你是个早睡早起的乖孩子!”苏苏丢下手里的玩具,然后爬上床自己盖上了被子,即使闭着眼睛,脸上仍旧带着笑容。
(3)用有趣的故事诱导孩子
孩子不喜欢做的事,你强迫他做,不仅无效反而有害。拿起床来说,很多孩子喜欢赖床,你非叫他起来,他就会大哭大闹,甚至起来后又倒下呼呼大睡。
微微就是这样一个孩子,有一天早上微微妈突然心血**,自己扮起了村长,把微微当成美羊羊。
“哎呀哎呀,美羊羊今天怎么还没去幼儿园呢?美羊羊还在**呼呼大睡呢。不好不好,灰太狼看见美羊羊没去上学,自己假扮成美羊羊去幼儿园了。”微微妈看了一眼孩子,她虽然还闭着眼睛在装睡,但明显已经屏住呼吸在听。
“美羊羊最喜欢吃的冰激凌被灰太狼吃了,你看,它一口又一口地把冰激凌全吞到肚子里面了。”冰激凌是微微最喜欢的食物。
“它还要代替美羊羊溜滑梯、玩游戏……不好了,老师和其他小朋友都把它当成美羊羊了。怎么办呀,真正的美羊羊要去揭穿它吗?”
微微终于按捺不住一骨碌爬了起来,“不行,美羊羊一定要去揭穿它!”微微非常有正义感,这样的故事正戳中她的要害。
(4)找个“坏人”刺激一下孩子
孩子的是非观很简单,他们通常只能分辨“好”与“坏”,一般来说,和他们有利益冲突的,都会被他们称作“坏人”。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找一个“坏人”,刺激他们一下。
蒙蒙一到吃饭的时候就拖拖拉拉。爷爷奶奶唯恐他吃不饱长不大,每次吃饭都是威迫利诱,甚至满屋子追着喂饭。前几天,爷爷奶奶外出探亲去了,蒙蒙妈就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一天晚饭时,蒙蒙像往常一样在看动画片,完全不理会妈妈叫他吃饭。
蒙蒙妈将一只玩具机器狗摆上了饭桌,“机器狗要吃掉蒙蒙所有的东西了,再不来就没有了哦。”
蒙蒙瞟了一眼,露出一副“这种伎俩骗不了我”的表情,然后不以为然地继续看电视。因为平时爷爷奶奶威迫利诱得实在太多了,以至于他习以为常不再相信了。
蒙蒙爸妈再也没叫他吃饭,而是悄悄地吃完并把剩饭剩菜倒掉了。
“哇!今天机器狗吃得好多呀,全部吃完了,真不错!”蒙蒙回过头来,看到饭桌上只有一只机器狗,哪里还有饭菜的踪影。
“我的饭呢?”蒙蒙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机器狗全给吃光了,你想吃的话,明天吧!”蒙蒙懊恼得说不出话。
晚上,妈妈和爸爸拿出小蛋糕和水果,不等叫,蒙蒙就自己跑过来吃了,那样子像是生怕机器狗再给抢光了似的。
孩子感兴趣,才有主动性,爸爸妈妈如果能成功引发出孩子的兴趣,那么教育必然事半功倍。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往往越夸张越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但需要提醒的是,孩子们其实很聪明,同一方法用了几次以后,他们就会熟悉你的招式,这时候爸爸妈妈就要开动脑筋创造新方法了。值得高兴的是,当孩子们养成了某些良好的习惯后,他们就会一直延续下去。但无论怎么样,也无论什么时候,爸爸妈妈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持着一份耐心,只有耐心才能让育儿生活变得有趣并充满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