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会有一节写字课。虽然现在新课标规定每堂课都要有写字的时间,时间还不得少于十分钟,但是我还是守住自己的做法。在一年级课堂中,第一堂课重点是诵读感悟。第二堂课集中写字。
班里有一个可爱的小男孩,长得白白净净、双眼皮大眼睛,看上去就像广告里的奶粉宝宝一样。他也有个帅气的名字:俊。俊是个惹人疼爱的小男孩,乖巧懂事,听讲也很认真。第一次写字,我教给孩子正确的握笔姿势、写字姿势。俊瞪着大眼睛,紧紧地盯着我,按照我说的仔细练习。而其他同学早都迫不及待地拿着笔在纸上写了起来,对于我说的“三个一”和坐姿毫不理会。
等我布置完书写的内容,孩子们开始书写的时候,我看到俊吃力地捏着笔,姿势非常标准,坐姿也很端正,但是写出来的字,却不怎么听大脑和手指的指挥。而其他同学,大部分都写得得心应手,但是真正执笔姿势正确的,却没有几个。
写好汉字是多么的重要。其实很多爸爸妈妈意识到这个问题比我要早得多。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买来纸笔,教孩子写阿拉伯数字。现在的孩子也是个个聪明,才四五岁就可以从1写到10。仿佛6岁之前能读会写就是神童一般。现在很多幼儿园也特别重视早教,在中班的时候就开始领着孩子们学习阿拉伯数字的书写以及简单的独体字的书写。
我对我们班孩子做过调查,在幼儿园就有了生字本、拼音本、田字格本用来写数字、拼音和生字的有42人,只有两个孩子在上一年级之前从来没有写过字。其中一个就有俊。
那些已经接触过写字的孩子,写字的速度和准确度,的确不用我操心。但是问题也特别多。
第一个问题就是:姿势大部分都不正确。
6岁的孩子还处于快速发育的时期,很多器官都没有发育到最佳水平。比如孩子的手,通常要到七八岁时才能基本发育成熟,而在6岁以前,都是“肉肉的”恰似机器猫的圆手,抓笔时五根手指不分瓣儿,指尖朝内握着笔尖部分。这样一来,握笔的手就会遮挡住自己的视线,势必造成侧头来看纸写字的姿势,长期如此,将给孩子在无形中埋下近视隐患。
6岁之前孩子的手部力量不够,一支小小的铅笔在他们手中就如同一根巨大的铁棍儿。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小宝贝们握着铅笔用上全身的力气,甚至食指都被压得发白,指肚都瘪了下去。因为掌控能力弱、不会恰如其分地使用手部力量,孩子们在握笔的时候容易造成拇指压食指或者食指压拇指的现象。有些孩子握笔的时候只用食指和拇指捏住铅笔,而铅笔身就斜斜地倚在食指的最后一个关节上。还有些孩子,因为手太小了,根本做不到手指离笔尖一寸,他们的小手要握住笔的最下端,才能灵活地运笔,否则,就像杠杆原理一样,手指离笔尖一寸,会增大控笔力度。这些不良姿势,都是因为过早拿笔,而家长和老师又疏于指导造成的。握笔姿势不正确,将来很难写出一手漂亮的好字。
过早写字的第二个问题就是:难以写出准确的字。
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可能在汉字基础方面确实缺少专业知识。很多字的笔画、笔顺都拿捏不准,甚至没有关注到笔画笔顺这件事。纯粹只是想让孩子提前写字。孩子的记忆力往往是很顽固的,当他们第一次接触这个字,记住了这个字的写法之后,很难再纠正。错误的笔顺、错误的笔画,会一直跟随着孩子。而汉字的造字特点就是独体字与偏旁的多次拆分组合。比如一个“火”字的笔顺写不对,所有带“火”的字,都会出错。独体字虽然简单,容易书写,但这是孩子们学习汉字的基础,不容忽视。
我们还会看到四五岁的孩子写数字,会把3写成“ε”,7写成“г”,10写成“01”,数字8写成“∞”。这种现象在心理学里称为“镜像书写”。这并不是孩子故意而为之,也不是孩子们捣蛋。儿童5~7岁才能达到以自己为中心来分辨左右,他们可以知道自己的左手和右手,但是一直到7岁左右,才能搞清楚站在自己对面的人的左右手各是哪一只。而4岁的孩子很难分辨左右,他们的短时记忆能力也不强,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不善于辨别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直到4岁后一般才开始辨别形状、大小、方向;6岁以后,区别左右的正确率才达到75%;到了七八岁,儿童对于图形和字符空间位置的辨别能力才基本发展成熟。儿童由于短时记忆能力较弱,记不住所看到的数字、拼音或汉字的形状与位置,所以产生了左右颠倒的错误,导致出现镜像书写现象。
如果家长和老师明白儿童发育的这个规律,看到孩子把数字写反、生字写倒,就不会大发雷霆,怪罪孩子不仔细观察、学习品质不够好了。毕竟对于四五岁的孩子来说,让他们提笔写字,是一件不够人道的事。这就像硬要让一个身高一米六的人跑去灌篮一样不可思议。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非常慢的过程。我们必须要有耐心,静静地等待孩子长大。6岁之前,不要让孩子写字。如果幼儿园已经开始了写字教学,家长们要做到的就是:关注孩子的握笔姿势、淡化孩子写出来的字的形状、不破坏孩子写字的兴趣、尽量少写,免得手指变形影响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