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家—校”关系(1 / 1)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改变。我们中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前就是两张皮。甚至,家庭教育完全被忽视。我们常常听到家长这么说:“老师说的话就是圣旨,我们说什么他们都不听。”从这句话中,我们就可以窥探出家庭教育在中国的地位。教育孩子,就是老师的事。家长没有必要去说,说了孩子也不听。

2000年以后,我才感觉到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专家、讲座、报告、视频、电视节目开始层出不穷。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句话,家长们理解到什么程度,也还是一个谜。爸爸妈妈就是教会孩子说话走路的老师吗?其实不然。6岁之前的教育才是决定孩子一生的教育。孩子的性格、气质、行为、喜好、兴趣……包括初步的婚姻观、价值观、人生观,都是6岁之前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初步形成的。

而现在的学校教育也开始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它必须有很多的合作伙伴,才能让孩子6~18岁的教育充盈起来。社区、实践基地、家庭、户外……这些教育伙伴的参与,更能充分实现教育的最高目的。

而家庭和学校的关系、家长和学校的关系,现在也在逐步改变。学校如果还把家校关系定义为“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孩子犯错了,叫家长来学校训斥家长;有事情,找家长解决……那这就落伍了。如果家长把家校关系定位成“一对矛盾”:孩子在学校有什么事情,就用暴力或者投诉……那也不是好的方式。

新世纪的家校关系,应该是合作伙伴关系。学校和家长的目标都一致:培养、教育好孩子。我们的教育领地不同:一个在学校、一个在家庭。恰好是孩子一天中待的时间最长的两个地方。而我们培养的方式和方法、培养的内容也不同,形成了互补。这样的合作伙伴关系如果处理好了,孩子能多么受益呀!

所以,老师和家长,其实是平等的。在教育者这一层面来说,地位是相同的。我们需要正确地看待老师在学校教育中起到的作用,才能心平气和地和老师成为合作伙伴。当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出现问题、遇到难题,家长和老师需要做的就是携起手来,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互相推卸责任、互相指责。教师要负责好孩子在学校内受教育的效率和质量,而家长要管理好孩子在校外身心的健康成长。作为一对新世纪的合伙人,如何有效地沟通,是家长和老师必须解决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