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识字好不好(1 / 1)

上周一晚上去跳舞,碰到慧慧妈,一见面就跟我探讨减肥诸项事宜。问我这小蛮腰到底是怎么练出来的。我建议她跟我一起去肚皮舞班,跳上两三个月,再调整饮食,身材必然会有变化。谁知这慧慧妈抬手看表,着急忙慌地往前跑,说:“改天再说吧,我可没有时间跳舞,慧慧上识字班的时间到了。”这一转眼就跑远了,留我自己一头黑线呆在原地。

这识字班现在是如此热门,可是我一听妈妈们说让孩子去识字班,就想皱眉头。

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提倡孩子早识字。早识字可以提早自主阅读。提早阅读就可以增强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积累大量词汇……好处多多。

经常见到有家长在微博、朋友圈晒自家孩子多能耐,一年级就已经可以自己读书了,而且读的还是不带拼音不带图的纯字的书。接着就是一堆赞。

据我所知,很多孩子识字量大,都是早教教出来的。要么就是和慧慧一样去识字班学习,要么就是家长在家自己教孩子识字。其实,要教会孩子识字并不难。字,就是一个抽象的符号,把这个符号反复强调、出现在孩子面前,强迫记忆,很快他就会记住。但是,这些符号本身无味道、无触感、无滋味、无颜色。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你拿着一张草莓卡片,无论这草莓两个字孩子的记忆力记得多么清楚,无论你告诉他说,草莓多么香甜,他从来没有吃过甚至没见到过草莓,他永远对“草莓”这个符号没有感情。这个词语对孩子来说是失去意义的。

其实,我认为,孩童的心智发育、各种能力的发育都是需要一定的过程的。即使一个5岁的孩子能够自主阅读世界名著、自己能看报纸,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还是非常单纯和浅显的。即使他认识那些字,未必能读懂其中的含义。过早阅读纯文字的书籍,恰恰会破坏孩子用正常的成长秩序去认识这个世界。

儿童在低年级阶段的思维属于具体形象性的思维,一种表象的思维。他们对色彩、图形、有意义的画面特别敏感,也容易被吸引。而他们的思维还达不到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水平。从人类的发展史上看,图画语言甚至还早于文字语言,它比文字符号更加直观,表达的系统更符合儿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因此,对于幼儿、低年级儿童来说,绘本对他们的吸引力会更大。这是生理特征使然,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必然产生的结果。

绘本,尤其是一些著名作家绘画、编写的获奖绘本,对孩子的想象力的培养有非常大的意义。一般的绘本都是字特别少,而图画内容十分丰富。孩子用对图画的敏锐度去发现、去想象,往往,一幅图里会蕴含很多我们成人都很难发现的小秘密,而孩子却拥有发现的眼睛和想象的翅膀。

我和糖糖一起读《没耳朵的兔子》的时候,没有耳朵的兔子因为没有耳朵,遭到所有兔子的歧视,没有兔子跟他玩,他就和一颗捡来的蛋天天在一起。有一幅图是没耳朵的兔子和蛋坐在沙发上看恐怖电影。我念完字,简单看了看图,就翻页了。糖糖立刻阻止我,并翻回来,告诉我:“妈妈,我发现一个小秘密,没耳朵的兔子的爸爸妈妈也没有耳朵。他不是把耳朵丢了,而是遗传基因在作怪。”我很惊讶,说:“你怎么知道的?”糖糖指指书最上面,原来,在书页的夹缝附近,房子的墙上,挂着一张很小的全家福。里面的3只兔子,都没有耳朵。这本书,我讲给学生听过,自己读过,还做过PPT课件。反复折腾那么多遍都没发现这个小秘密。可是一个小孩儿的视角,和大人的视角真是不同。他们不仅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还能用自己的超凡想象力去描画这个故事。

看图、看绘本,还能让孩子的色彩感、空间知觉、形象思维、审美能力得到充分提升。本来,孩子们对色彩的敏锐度就高于成人。我给糖糖买来的32色彩笔,我永远分辨不出那些相差无几的颜色,而糖糖,能准确分辨,这我可没教她。玩涂色游戏,我永远不如她的配色好看。这些能力都是孩子这个年龄阶段必须保护的。

我们过早地压抑孩子,用大人的眼睛去看孩童的世界,剥夺他们对色彩向往的权利,对美好事物欣赏的权利,就会让孩子过早地失去这些本应拥有的特殊才能。这不是得不偿失吗?

有时候我很感慨,我们的这个世界怎么了。飞机提速了、火车提速了、瓜果蔬菜的开花结果提速了,现在连孩子的成长也在疯狂提速。这样的快节奏,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或许有时候,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放慢脚步,看看朝阳,摸摸绿草地,闻闻雏菊香,蹚蹚小溪水。牵着孩子的小手,静静等这颗小种子用自己的节奏和速度破土而出、抽芽含苞,而不是人为地造风造雨,把成人的评价标准和美好梦想强加给没有能力说不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