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和自己相处——把最好的一面带出来 (6)(1 / 1)

赵立明从来没有遭遇过这样严厉的指责,她哭了,工作了几年时间,她获得过极高的赞誉,也有过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从没有人对她说这么严重的话。可这一次不同,她知道自己的确犯了严重的失误,后来,每当领导强调幼儿工作的安全问题的时候,虽然领导是不点名地讲述“图钉的安全隐患”,但是每当讲起这个事件,她都如坐针毡,而且,每次讲完这个问题,领导总是很有意味地给她递来一个嘱咐的眼神!

这样几次之后,赵立明终于觉得很痛苦,而且无法抹去那件事情在心里留下的阴影,于是她辞职了。一个曾经最优秀,有前途,有爱心的老师,因为一枚小小的图钉,改变了自己一生的职业选择!

心理学专家支招

一间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上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就有更多的人往墙上涂满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相反,在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很不好意思扔垃圾,但是地上一旦有垃圾出现,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跟着随地乱扔垃圾,内心也没有罪恶感。

走向职场,每个人都不能纵容自己。纵容自己,就是给自己错误的机会。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所以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失,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自己就会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

而且,做任何事和任何工作的时候,我们都要给自己一把标尺。尤其要强调的一点是,任何工作都有其核心的任务。例如,财务工作就一定不能贪图金钱;幼儿教育工作就一定注意“保教结合,以保为主”等职业基本准则。如果违背原则,那么这个失误可以弥补,但同时也会被人们记住,影响自己的长远发展。

责任分散效应——用责任感,成就自己的不可替代

责任分散效应还有个名字叫做旁观者效应,指的是对某一件事,如果是单独的一个人被要求去完成,这个人的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人的责任感就会很弱,这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一个现象,那就是单独的个人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时往往会退缩,容易寄希望于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

有这样的一个事例很能说明问题,那是1964年的某一天,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吧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到凶手。当她绝望地喊出“有谁救救我”的时候,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

可是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喊叫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

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邻居中至少有三十几个人到窗前查看情况,但是遗憾的是却没有一个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也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从本质上来说,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

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旁观者的心理,对于公司来说,每个领导者都害怕这样的一个现象,那就是谁都只管自己的事。

飞机上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情,一个年轻的空乘不小心把水洒在了旅客的身上,旅客穿着湿乎乎的衣服当然非常难受,自然就开始发火,质问这名空乘是怎么回事。

看到旅客的愤怒之后,这名年轻的空乘更加紧张了,她其实很想用毛巾给旅客擦拭一下,但是又害怕旅客更严厉的呵斥,所以,就很客气地对顾客说:“先生,对不起,刚才我不是故意的。”

听到空乘说自己不是故意的,这让旅客更加生气了,他直接开始发脾气,说:“我穿着湿乎乎的衣服有多难受,你一句不是故意的,我是不是就该老老实实地干受罪?”

这时,年轻的空乘又开始道歉,可是这时候说什么,这名乘客也听不进去了,他的心情越来越糟糕,并且扬言一定要投诉这名空乘。

这时候,另外一名空乘看到当下的情况,并没有因为惧怕顾客的指责而赶紧躲起来,而是马上快步走了过来,主动尝试帮助同事化解这个情况,她俯身对旅客说:“先生,真对不起,把您的衣服弄湿了,这是我们工作的失误,您先消消气,我可以帮您擦一下湿衣服吗?”

然后,这名有经验的空乘马上对旁边惹祸的空乘说:“你去帮我拿块热毛巾,先给乘客擦一下。”年轻的空乘马上转身离去,快步去取毛巾。看到两名空乘已经有了具体的补救行动,这名旅客愤怒的情绪慢慢地平息了,毕竟他不能对着一个代人受过的乘务员发脾气。他也明白眼前这个殷勤的乘务员并无过错,而是非常有责任感,帮助自己的同事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后来乘务长得知此事后,在旅客下飞机时没有像从前一样和旅客道别,而是亲自来给这名旅客道歉说:“对不起,今天给您的旅途添麻烦了。”这时候的旅客不但不生气,还笑着说:“我发脾气也不对,谢谢你们周到的服务!”

就这样,一件看上去很棘手的事情,经过乘务组的集体配合,在大家共同的责任感的驱动下圆满解决了。

心理学专家支招

很多人在职场中,都会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远离离职危险,成为公司真正需要的人,那么,请记住这样一句话:当今社会的竞争,是责任感的竞争,对于企业来说,负责任的人,领导永远都不会嫌多!

怎样让自己有责任感呢,可以把自己想象成老板,学会站到公司的高度上思考问题。

打个比方说,如果你是员工,当顾客提出很多要求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非常烦,但是,如果你是老板,想一想,不久顾客就要把钱交出来放到你的口袋,你还会觉得顾客不可理喻吗?

如果自己的工作得过且过,想一想,如果自己就是老板,能允许事情无限期地拖延吗?所以,为了自己的职场生涯,应该培养出自己的责任感,带着责任感走路,将来一切的考验你都不会怕!

过度理由效应——涨工资了,别人

过度理由效应指的是每个人都力图使自己和别人的行为看起来合理,因而总是为一些行为寻找原因。一旦找到足够的原因,人们就很少再继续找下去,而且,人们在寻找原因的时候,总是先找那些显而易见的外在原因。

当外部原因足以对行为做出解释时,人们一般就不再去寻找内部的原因了。这种情况在生活中非常多见,例如,家庭生活中的妻子和丈夫常常无视对方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因为夫妻之间,所有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如果是外人对自己的关心,就会容易感动,或者,当亲朋好友帮助我们的时候,我们不觉得奇怪,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最亲密的人,理所当然会帮助我们,但是如果一个陌生人向我们伸出援手,这个人就会被给予很高的评价。

在职场中,根据过度理由效应,管理者会注意用表扬、鼓励和信任激发员工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奖励的原则应是精神奖励重于物质奖励,这样职员会认为他自己勤奋、上进,喜欢这份工作,喜欢这家公司,而不是简单地把工作与待遇挂钩。

对于个人应该注意的一点是,如果人们希望某种行为得以保持,就不要给它过于充分的外部理由。你和同事都是800元的工资待遇,你也许不会抱怨工资少;但是当领导给大家涨完工资后,你发现同事的工资是1000元,而自己的却是900元时,尽管你的收入也提高了,但你心里的疑问却是同事为什么比自己多得100元。关注的重心并不是收入的多少,而是因为已经产生了收入的差距。

于是,你可能会发现,他工作和自己差不多,为什么不给自己多涨一部分工资!想到这里的时候,就会影响自己的心情。

王尊华在一个大型企业里做文职工作,她的能力有目共睹,无论工作能力,还是文字水平,都是单位里高水平的人才,公司有重要的事情也都交给她处理,这充分体现了对她的重视。

有一次,公司给少部分员工涨工资,王尊华认为自己应该在名额之内,可最后并没有她的份,却给了一个能力业绩都不如她的女同事。王尊华很生气,平时上司就对这位女同事特别关照,加薪这样的好机会都想着她,自己的能力明明超越自己的同事,可是领导只是分配一些大任务,让她好好工作,而加工资时却没她什么事。

这让王尊华郁闷了很久,可是,有一天,一个小故事让她茅塞顿开。

故事里讲了一名小女孩,她和弟弟一起帮妈妈卖菜,回家的时候,她拎着重重的菜篮子,让弟弟跑到前面敲门,妈妈看到弟弟之后,就夸奖弟弟说:“孩子,你真乖。”然后就给了弟弟一个大大的红苹果。而妈妈接过小女孩的篮子,只是说:“孩子,你可以去玩了。”

于是,这个小女孩就哭了一晚,她非常郁闷,而且,她不能理解的是,难道这样做是公平的吗?为什么自己辛辛苦苦没有得到大苹果,而弟弟可以轻轻松松拿到奖赏。

后来小女孩给报社的编辑写信,报社的编辑看到这封来信,也非常的伤心,他知道生活中的确有很多这样的现象,可是有一天,他的一个同事掉了一枚戒指,他就安慰她说:“你的手已经够完美了,不需要过多的装饰了。”这名同事就不那么郁闷了。

编辑有了主意,就给小女孩回信说:“对于你来说,勤劳就是对你自己成长最好的奖励。”

看完了这个故事,王尊华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她知道自己没有必要一定要找到同事涨工资的理由,因为成为一名优秀员工,就是优秀员工给自己的最好的奖励!

后来,王尊华心平气和地工作,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她的平静让领导刮目相看,虽然领导没有给她涨工资,但是不久后,领导却提升了她的职位,这一次的提升,她的收获就不再是和同事之间区区的工资差距了!

心理学专家支招

在职场中,很多时候不要过分地去找理由。这样只能让自己的情绪变得很糟糕,要学会不苛求什么,学会缓解释放压力,调整好心态,心平气和地做人做事。不要总觉得自己和别人差不多,很多要找的理由往往不是理由,别人涨工资,也有一种可能是他比平常人多想、多看、多了解而已。

这样想,当然不仅仅是为了让你的领导满意,而是为你的幸福着想,作为一个快乐的工作者,也是成功的加速因素。如果你想的是我不得不工作,因为我需要钱,那你就不会有很好的工作状态,你会因为没有加班费而计较个人的得失,因为待遇而抱怨领导的不公,这一切会使你的工作状态处于恶性循环。

应该努力去热爱工作,把工作当成娱乐,从中找到乐趣。比如,想一想自己的工作给了自己机会去结识更多的人,也让自己开阔了眼界,这样想,工作才能有不一样的新感觉!

关系场效应——集体决策PK个人决策

“关系场效应”给了人们这样的一个提示,那就是人们在与集体融合的过程中,既不能忽视群体对个体智慧的促进作用,也不能迷信群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比个体活动更有效率。

关系场效应体现了权利的微妙,也体现了个人奋斗的精神,当集体决策PK个人决策的时候,有两种情况。

群体决策的精确性、速度和个人决策的比较。许多研究证明,群体决策的精确性高于个人决策,这是因为群体成员间的相互提示和启发促进了信息交流,提供了许多选择方案,同时,成员间还能彼此检查对方意见所存在的不足;而个人决策由于是单独进行的,不能交流信息,也无法检查自己意见是否正确,所以难免失误。

但是,看问题不能如此简单化。凡事都有一个度,过犹不及,要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如果过于倾向于集体决策,总觉得大家一起讨论的东西就是最好的,可以实施,并带来巨大的利润,那么就会丧失个性,让个体角色、“个性化”,淹没在群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