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和自己相处——把最好的一面带出来 (5)(1 / 1)

酝酿效应来源于古希腊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的一个事例,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他又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国王只能是怀疑,但是却没有办法验证,因为这顶王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金子一样重,谁也不知道金匠到底有没有捣鬼。

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冥思苦想,他尝试了很多方法,但都失败了。索性,阿基米德不再思考这个问题了,有一天他去洗澡,他一边坐进澡盆,一边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觉身体被轻轻地托起,他突然想起了国王的王冠问题,于是,运用浮力原理解决了这个问题。

心理学家就把这种现象称为酝酿效应,在生活中,人们解决问题时,也可以运用这个效应,不要着急和勉强自己马上找到问题的答案,遇到难题的时候,可以尝试把难题放在一边,放上一段时间,满意的答案可能就会不经意地出现。

心理学家分析,人们容易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那时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个体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而进入创造性的思维状态。

这让我联想到这样的一个道理,一位教授上课前手里拿着一只盛着一些水的杯子。他举起杯子,让所有的学生都看到,然后问道:“如果我把它像这样举几分钟,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所有的学生摇头,教授接着问,如果举一个小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回答说:“老师,你的手臂会疼痛起来的。”

教授又接着问:“如果我把它举一天会怎么样呢?”另一个学生赶紧说:“你的手臂会变得麻木,肌肉严重拉伤和麻痹,最后你肯定得去医院。”教授很满意地问道:“在这期间水杯的重量发生改变了吗?”

“没有!”大家一致回答,教授停顿了一下又问道,“在我手臂开始疼痛之前,我该怎么办呢?”大家说:“应该放下!”

教授说:“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正如这个现象。你把它们在脑子里掂量几分钟,好像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如果想一天,你的大脑就会疲劳,更不会有答案,应该把问题放下。这样,你第二天醒来一身轻松,精神焕发,就能够应对可能遇到的任何机遇与挑战。”

所以工作遇到难题的时候,也不必苦苦埋首于案卷之中,不妨把问题放下,创造放松的状态等待迎接答案。

姜廷佳是一名摄影师,他知道对于摄影师来说,顾客的满意就是最高的鼓励。

所以,他遇到问题的时候,总会投入地考虑很久,可是效果并不好。有一次,他给一个大家庭拍全家福,由于拍照的时间有点长,有很多老人撑不住,每当姜廷佳喊完“一、二、三”,然后给大家拍照,总有人闭眼睛。

反复试了好几遍,冥思苦想也没有办法,最终拍的照片还是不尽如人意。

这个问题就搁置了下来,突然有一天,他在生活中受到了启发,他突发奇想,既然喊“一、二、三”,大家总有人闭眼,那么为什么不先让大家闭上眼睛等待,等喊到“三”的时候,再让大家把眼睛睁开来。

果然,采用了这个办法后,拍照的时候,再没有出现过有人闭眼睛的现象,这个好办法就是姜廷佳在不经意间想出来的。

从此,作为一名摄影师,发现了问题,他就记在心里,不再心急如焚,勉强自己一定要找到答案,而是在生活中酝酿,不知不觉答案出现的时候,他就马上总结,然后施行。

姜廷佳的技术越来越精益求精,所以当他给女性拍照片的时候,对照片的要求也开始提高,他感觉很多女性在笑的时候非常的不自然,可是,他知道一时着急,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

有一天,他陪自己的小侄女玩的时候,小侄女不小心摔了一跤,毕竟是孩子,小侄女爬起来的时候眼上还挂着泪滴,但是不一会儿,就破涕为笑了。这个场景,被姜廷佳深深地储藏在脑海里。

突然,他又找到了一直要找的答案,当女性拍照笑容不自然的时候,不妨先让拍照人事先皱一下眉头,等到闪光灯要亮的瞬间再去笑。表情的变化丰富起来,笑容也自然了。

就是这样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放下问题,再慢慢地找到答案,让姜廷佳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摄影师!

心理学专家支招

经常听到有人抱怨,工作很烦的时候,每走一步都有沉重的包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但是很少有人想到,真正让人们疲惫不堪的不是肩上的负担,而是人们太急于找到问题答案的心理。更可怜的是,很多时候一个不太重要的问题,居然也让人们困惑不安,心理紧张得找不到方向。

当一个人心理紧张的时候,很难思考到问题的答案。如果在工作中出现了棘手的问题,不论问题有多急,都不能表现出慌乱的神态,这样的神态会让领导和同事失去信任。

正确的做法是,只要冷静思考半小时,答案就会自然浮现在你的面前。当然,当冷静半小时还是没有答案的时候,请相信我,那时候,你就一定需要等待酝酿效应为你揭开答案。

淬火效应——当你遗忘,别人也会遗忘

淬火效应来源于金属的一种反应,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浸入冷却剂如油等物质中,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却处理,金属的性能会更好、更稳定。通过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那就是人的成长过程中,需要跳过一些障碍,几经锻炼,心理才会更加趋向成熟,心理承受能力也会变得更强。在人和人的接触中,也是如此,对于麻烦事或者已经激化的矛盾,不妨采用“冷处理”,放一段时间,思考会更周全,办法会更稳妥。

职场中,再老练的人也是从青涩一路迈着挫折走过来的,经历挫折的时候,要学会用冷处理的方法,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挫折,是人们为实现预定目标,遇到不能克服的阻碍,所产生的一种紧张心理和情绪反应,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

只有排除掉消极感,才能看到前方的路。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应该给自己一张在职场的厚脸皮,只有这样,失败才不是句号。不要总是沉迷在自己的失误中,耿耿于怀,应该记住教训,遗忘挫折,这样才不会无意地放大痛苦,而且,只有当你做好一切,遗忘过去的羞辱之后,别人也才会遗忘。

冯朗大学毕业之后,就到了一家当地著名的私企当秘书,虽然被称作秘书,但是他心里一直非常的郁闷,他感觉自己就像是秘书的助理。

因为有个老秘书在,这位老秘书又和领导非常的贴心,领导的大部分发言稿都是由老秘书去写,而冯朗堂堂大学毕业生,居然只是做一些打印、复印之类的无聊工作。

终于有一天,那位老秘书生病了,没有来上班,正好领导需要一篇发言稿,冯朗想,机会来了,于是他发挥自己的中文特长,将一篇简单的发言稿写得文采斐然,妙趣横生。写好之后,老板忙于事务没有看稿,时间到了便匆匆拿起稿子,照本宣科。

谁都没有料到,正是冯朗文采斐然的演讲稿,让领导当众出丑,领导一连读错了好几个字,引起哄堂大笑。开完会之后,领导就没有再正眼看过冯朗,这让冯朗的自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很多朋友私下都安慰冯朗,说这不是他的错。领导读错了字,是领导的错误,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开始的时候,冯朗也是这么认为,可是,老秘书回来了,领导又给老秘书布置了一个任务,原来还有一篇发言稿要写。

冯朗不服气,悄悄和老秘书要了发言稿“学习学习”,当看到老秘书写的发言稿的时候,冯朗的汗珠一滴滴从额头冒了出来。

这个发言稿写得文笔平平,毫无精彩之处,可是特别的是,很多稍微复杂的字后面都有括号,括号里写的是简单的谐音字,这样就是为了方便领导阅读。冯朗这时懂得了差距在哪里,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秘书。因为秘书的基本条件就是吃透领导,正是对领导了解不够,才让领导出了洋相。

从这件事情开始,冯朗真正地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后来,他谦虚地跟着老秘书学习,学习每一个值得学习的细节,认真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老秘书也发现冯朗变得非常认真和谦虚,有要提醒的地方他就主动告诉冯朗。

终于不到一年,当冯朗不会在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时候,老秘书顺利退休,领导也没有记恨冯朗那次给他带来的麻烦,而是非常相信冯朗,让他成为了真正不可替代的秘书。

心理学专家支招

人们总是为日常生活、工作琐碎而忙碌,工作中难免有失误和不足的地方,关键在于人们在失败面前,不能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应该找出原因,为成功做好准备,这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根本所在。

对于失败,如果一个人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而是找借口,或者总是沉溺于自己的失败,把别人的嘲笑当作一个过不去的坎,那么这个失败就真的成为一个过不去的坎,到最后,别人也真的会记住这个人所有的失败。

正确的做法是不要耿耿于怀于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因为,人都是只看眼前的,当一个人已经历练得非常成熟的时候,人们就很容易忘记他过去的傻事,对于困难,要学会辩证思维,找到困难积极的一面。

只要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就要在思想上首先适应它,然后想办法改善它或避免更坏的事情发生。不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未来的路才会有希望。

破窗效应——失误可以被原谅,更会被人记在心里

破窗效应来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在1969年做的一个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

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后来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根据这样一个实验,提出了“破窗效应”,也就是说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其他人也会感染上这样的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情绪。

对于职场来说,没有哪个追逐发展的领导不重视“破窗效应”,所以他们会更加谨慎员工在工作中所砸的每一扇玻璃,当一种触及管理灵魂的碎片出现的时候,就一定会留在领导的心里。

对于个人发展也同样如此,一个坏的碎片,就如同人走路时,平地踩空一格,然后事情就会失去控制。商场又常如战场,见招拆招中,一招出错,心浮气躁间,接下去便成为“招招错”。

赵立明是一位幼教工作者。她工作多年,而且被幼儿园评为最优秀的幼儿教师。

很多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在幼儿园小朋友哭闹的时候都会有心烦意乱的感觉,但是赵立明从来没有对孩子们发过脾气,也非常热心,业余时间总是研究蒙台梭利教具的使用,给小朋友们做很多好玩的游戏。

有一天,她看到教室空白的墙壁,便决定把很多适合幼儿看的图画挂在那里,于是,在让小朋友玩玩具的时候,赵立明就动手准备持图画,她找了一下抽屉,没有找到双面胶,只找到一盒图钉,于是她决定用图钉将图画钉在墙上。

图片准备好了,赵立明就找出几个图钉开始钉图画,有的孩子就在下面瞪着大眼睛看着,钉着钉着,赵立明手没抓稳,掉下一个图钉来,可是没听见响,于是赵立明就问了孩子们:“看见图钉没?”

可是孩子们都没有看到,于是赵立明就接着钉图片。过了不一会儿,幼儿园的园长来班级检查,发现有一个叫小帆的孩子,正从地上捡起一个图钉,放在小桌子上玩!这可吓坏了园长,她立即冲了进来,大声地批评了赵立明。

她说:“赵老师,身为一名从事幼教工作多年的老师,您不该不明白,孩子的特点是生性活泼好动,对新事物感到好奇,所以,无论何时何地,教师的眼睛都要学会观察到每一个幼儿,而你,在班级里只有你一个老师的时候,就开始钉图片,而且,我还发现有个孩子手上有图钉,万一孩子吞了图钉,或者被图钉扎了手,这个责任是我们无法承担的,墙即使是空白的,也没关系,如果哪一个孩子出了大问题,你我的一生都将良心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