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企反腐正在向制度建设阶段迈进(1 / 1)

——答《国企》、《紫光阁》记者问

【焦点追问】

2015年,中国国企呈现国企改革与反腐两件大事并举的局面。国企反腐为国企改革提供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国企改革文件制定为反腐制度化提供了条件,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下半年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系列文件出台,对国企反腐败问题给予前所未有的重视,从制度上进行系列创新,显示中国国企向制度反腐新阶段迈进的势态。

1.为什么在中央纪委巡视中,国企会连续出现重大腐败案件?

2.为什么要制定加强党的领导和反腐败文件?

3.为什么长期以来的国有企业腐败表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4.为什么加强党的领导与反腐败居于这么突出的位置?

5.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与企业的监管改革进程怎样相适应?

【直面解读】

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有意思的是,在这个主体文件发布前,在6月5日先行公布《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关于加强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文件。这引起社会上广泛的议论,后面还有公司治理与董事会建设等文件。这些文件都对国企向反腐败问题予以制度规定,是对国企改革的保障。显示出改革未动,保障先行的特色。

在6月5日公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文件时,有人提出既然搞现代企业制度,中国企业就应当与外国企业接轨,外国企业没有党组织也能搞好,企业不设党组织,可以降低管理成本。这是脱离实际的思维方式,是离开中国国情,照搬照抄西方企业的做法。《指导意见》9月出台给予明确回答,《指导意见》共八章,除在总则及各章外,第六章专门阐述加强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第七章专门阐述了党的领导与国企反腐败问题问题。为什么加强党的领导与反腐败居于这么突出的位置?怎样加强党的领导和反腐败?理解系列文件,有助于消除误解、统一观念、深化认识,自觉推动向制度反腐新阶段迈进。

国企改革系列文件对于加强党的领导和反腐败制度制定,是由国企腐败的严峻形势决定的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持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2015年开始,国有企业领域的反腐败则成为关注重点。2015年中央第一轮巡视截至目前,已将全部反馈情况向社会公示。能源、建设投资、机械与制造、电信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丰富的国有企业已成为腐败高发区。据调查,自2014年至2015年6月初,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纪律审查栏目至少公布了115名国企高管涉嫌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的信息。十八大以来,仅“老虎”级国企高管便有7人“落马”,国企腐败的严重性可见一斑。

国有企业在我国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国企廉洁性的至关重要。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不仅有助于国有企业的廉洁健康发展,还能增强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今年中央第二轮“巡视清单”公布完毕,同时也标志着中央巡视对55家央企实现了全覆盖。从巡视、审计、信访反映的问题以及审查案例引出的问题线索看,国有企业在管党治党、党风廉政建设上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有的问题相当突出。有的企业党委负责人不履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职责,党组织没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利用手中权力在资产资源交易中贵买贱卖,采购招投标违规谋利,家属子女靠山吃山、谋取私利。有的国企负责人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置若罔闻,“四风”问题禁而不绝。种种情况表明,党的观念淡漠,主体责任不落实,是产生问题的总病根。

在上一轮巡视中就凸显的“利益输送”问题,在本轮巡视反馈中仍然是高频词,且此次被巡视的17家央企均被点名。在国资委监管的112家央企中,由中组部负责人事任命的53家中管企业将纳入此番“巡视全覆盖”。下一步巡视重点转向金融国企,因为金融行业国有资产流失速度更快、数目更大,对实体经济影响也更大。

国企改革系列文件制定是与纪检巡视同时进行的,对于制度反腐予以高度重视。本轮国企改革的鲜明特色是一抓活力,二抓监管。在五项原则中,有一条是增强活力与加强监管的关系。《指导意见》中专门设一章,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就是针对产权流动过程中的腐败现象。产权流动机制不健全、不透明和监管存在漏洞等问题,对于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进程而言,国资流失已经成为隐藏其中的一个毒瘤,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完全可能造成本轮改革的倒退。《指导意见》对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建立常态化监督制度,都作出规定。在《指导意见》24、25、26节里集中讲了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问题,突出严管党治党、反腐败问题。多个文件在化解国有企业发展弊端和反腐败问题上,出台了若干制度性的举措。

国企改革系列文件对于加强党的领导和反腐败制度制定,是国企围绕权力腐败这个焦点进行改革的

可以发现,国企改革系列文件反腐制度制定,基本上是围绕对“权力”遏制进行的。因为中央企业专项巡视一次次证明,央企高管权力过度集中是滋生腐败的弊端,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症结所在。

19世纪,英国思想史学家阿克顿勋爵道出了一句具有铁律性质的警世格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纵观古今中外,凡是腐化堕落的“公仆”,都是把“公权”变成了“私权”,最后被权力的虎口吞蚀。比如,陈同海案、蒋洁敏涉案、中石油高管腐败案、中储粮窝案、中国移动腐败窝案等寻租腐败案,等等,无一不是权力运行失控,导致主要用权者权力寻租、以权谋私造成的。这就提醒我们:国有企业的反腐倡廉,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这个“治本”就是“治权”,重在分好权、用好权、控好权上制定制度。故而,国有企业反腐倡廉的制度制定要围绕权力制衡展开,真正“把权力关进笼子里”。

对于国企高管权力腐败,从规律上看,是体制造成的。

从外在体制看,由于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体制过渡还不成熟,计划经济的权力高度集中与市场经济和商品交换同时存在,把行政权力作为经济交换的条件,这种体制二元结构造成国企高管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的根源所在。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我们的基本遵循。

从内在体制看,何者是治理主体,何者是治理客体,并不清楚。官商勾结和腐败行为被发现的大概率说明,出资人代表大权独占或者与职业经理人勾结。过去所说的“政企分开”,主要是解决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问题,现在谈“政企分开”,应该更明确的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开”。党组织和董事会毫无疑问是治理主体,经理层则是治理客体,二者不能混同。国企改革系列文件对改革的核心问题——经营权与所有权的重视,是抓住关键。

国企改革系列文件反腐制度制定,围绕权力腐败这个焦点进行,体现奔着问题去的指导思想,有极强的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会会的报告要求:“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国企改革系列文件在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运行体系上下功夫,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而最核心的就是强化权力制衡,对权力进行制约监督。《指导意见》提出,对于权力集中的领域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防止权力滥用。将国企推向市场,建立规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落实法人治理结构,使得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职代会、党组织等机构各司其职,内外部监督互相配合协调。通过科学规范的企业运营制度,让国企高管不能腐败;设计完善的薪酬激励和约束体系,让其不愿腐;继续加大反腐查处力度,让其不敢腐。这些制度建设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

国企改革系列文件对于加强党的领导和反腐败制度制定,推动国企反腐败进入制度建设新阶段

反腐不能只靠中央纪委巡视,巡视组走了怎么办?若想根治国有企业中的腐败问题,大力反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改革国有企业的运行机制和外部环境,真正扭转并清除国有企业存在的腐败隐患,这就是制度建设。

国企改革系列文件注重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这是构建不能腐败的防范机制的前提和基础。国企改革系列文件明确的制度反腐思路,给人形成印象:一是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二是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三是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每个方面都突出了制度对于权力制衡的重要性。

《指导意见》明确划分党委、董事会、执行层、监事会、纪委以及各部门、单位和岗位的权限范围、基本职能,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要求,锁定权力运行边界。从而,让权力在既定的轨道、按既定的线路运行,形成不易腐败的保障机制。《指导意见》规定,董事长、总经理原则上分设,党组织书记、董事长一般由一人担任。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重点体现在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董事长、总经理分设是政企分开的重要一着。董事长是出资人代表,是所有权的代表,而总经理是职业经理人,是经营权的代表,在他们中间分开,解决了监管的主客体问题。

《指导意见》强调必须筑牢企业内部监督、出资人监督、专项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四道防线”。高悬决策问责、监督问责“两把利剑”,建立高效顺畅的监督协同机制。同时把社会监管单独一条列出,打造“阳光国企”。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公开网络平台,依法依规、及时准确披露国有资本整体运营和监管、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以及管理架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针对当前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若干意见》从教育、管理、监督三个方面明确提出了从严管理企业领导人员的具体内容、措施和要求。教育方面,明确要求要加强党性教育和道德教育、法治教育、警示教育。管理方面,《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大企业领导人员交流力度,董事长(未设立董事会企业的总经理)在同一职位任职超过3个任期,同时还能任满1个任期以上的,一般应当进行交流。从实践上看,今年来,央企高管大规模的交流,是这种管理的创新。

构建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仅有赖于完备的制度体系,更要不断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强化制度的权威性与威慑力。国企改革系列文件,尤其强化权力行使的责任追究。《若干意见》提出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严肃追究领导人员责任,使责任追究到具体人身上。《指导意见》对企业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敷衍不追、隐匿不报、查处不力的,严格追究有关人员失职渎职责任。深化国企改革,必须严格责任追究,这是作为单独一条列出的。对三种情况的渎职责任追究,是很严格的。

国企改革系列文件,是加强国企业反腐败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系列文件,对于国企反腐败,有许多亮点,相关规定和措施一旦实施,中国国有企业反腐败的方式将发生重要变化,将推动国企反腐从运动反腐阶段转向制度反腐阶段,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防风险能力,有利于保障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任务的完成,加快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进程,从而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