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经济参考报》记者问
【焦点追问】
国家正酝酿出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政策。正在大刀阔斧进行的国企改革将设政策“红线”。《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从权威渠道获悉,作为推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部分,针对目前正在进行的国企改革,国家层面正在酝酿相关政策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改革中可能出现的“灰色地带”加强监管,保证国企改革顺利进行。
1.正在推进的国企改革是否发现越来越多的“灰色地带”?
2.为什么说国资流失成为隐藏在改革中的一个毒瘤?
3.国有资产重组造成大量流失跟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有关吗?
4.国资混改防流失政策要在哪些方面设红线?
【直面解读】
“主要是从国家层面完善监管,防止国企改革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国资流失等情况,这也是实现本轮国企改革目标的‘底线’。”一位权威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为防止在改革中造成国资流失,建立和完善国有产权保护体系无疑是重要内容,包括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产权流转中程序规范和合理定价,市场化评估和透明操作等,防止出现国资贱卖、暗箱操作等现象。另外,还包括防止股权激励成为少数人化公为私的工具。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会大量涉及国有资产重组、退出和调整等,已经出现一部分人想把混合所有制变为少数人致富的苗头。而产权流动机制不健全、不透明和监管存在漏洞等问题,也让正在推进的国企改革出现越来越多的“灰色地带”。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国企改革进入加速期,自上海率先公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打响新一轮国企改革“第一枪”之后,已经有多个省市出台了地方国企改革的方案。与此同时,国资委推出了央企国资改革的试点,不久前中央深改组也专门对此问题进行调研,加快研究出台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顶层设计方案步伐。
就在混合所有制为主导的国企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加快推进的同时,频频曝光的国资流失大案敲响了“警钟”。
报道显示,8月21日,广州白云农工商联合公司原总经理张新华等人涉嫌贪污、受贿案开庭审理,检察机关指控其涉嫌贪污受贿约4亿元;稍早前,广西国发林业造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安明明等人涉嫌利用改制、转让和拆迁,非法侵吞国有资产和拆迁补偿款近7000万元,被提起公诉。
包括李锦在内的多位专家认为,相比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进程,国资流失也成为隐藏在改革中的一个毒瘤,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完全可能会造成本轮改革的倒退,目前国家层面酝酿出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相关政策,恰恰表明国家对于这个问题的重视。
李锦认为,从目前改革的实际问题来看,国家层面加强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监管,可能将会重点划定几道红线。一方面,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会涉及很多产权流转,由于缺乏有效的对国有资产整体性的评估和透明公开化的流程规范,特别是在社会诚信度整体较低、中介机构不规范的情况下,国有资产容易被低估,造成隐性的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或者运营公司的组建是以投资融资和项目建设为主,如何保证资本可以获得股权公平合理的占比,并通过资产经营和管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暗箱操作带来国有资本收益减少甚至亏损,也是需要关注的“敏感地带”。
此外,在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特别是员工持股的改革中,极容易被少数人钻空子,股权激励成为少数人暴富,化公为私的途径。最后,对混改过程进行监管的多部门之间存在监管空隙地带,也容易成为出现国资流失的“重灾区”,需要进行特别监管。
对于国企改革中的国资流失问题,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此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曾坦言,与交易过程中的流失相比,“体制性流失”更需要关注。国企高管腐败100万元,平均要输送1亿元的交易额,背后存在的安全、环保、质量问题,将给社会、国家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此外,不负责任的盲目投资,项目投产之日即是亏损之时;管理不善造成的跑冒滴漏,任凭国有资产“风吹雨淋”;没有效益增长的目标考核,坐视国有资产坐吃山空,都会造成严重的体制性流失。
附 国资混改防流失要在六个方面设红线
国家层面正在酝酿相关政策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改革中可能出现的“灰色地带”加强监管,设红线,是保证国企改革顺利进行的大事。就像孙悟空取经要有“紧箍咒”一样。
目前来看,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会大量涉及国有资产重组、退出和调整等,已经出现一部分人想把混合所有制变为少数人致富的苗头。而产权流动机制不健全、不透明和监管存在漏洞等问题,也让正在推进的国企改革出现越来越多的“灰色地带”。频频曝光的国资流失大案敲响了“警钟”。
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进程,国资流失正在成为隐藏在改革中的一个毒瘤,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可能会造成本轮改革的倒退,目前国家层面酝酿出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相关政策,恰恰表明国家对于这个问题的重视。
深化国企改革是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201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企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要加强;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这一讲话精神,已经为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划定了红线、明确了底线。90年代的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引发了不少问题。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也需要防止外资控制我国的经济命脉。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2006年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在中国已对外资开放的产业中,每一个产业排在前5名的企业几乎都被外资控制着;尤其是中国的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竟然在21个产业里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所以,要严防外资借机渗入国防、铁路、能源、电信、公用事业等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目前,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单位、专家深入研究,制定明确的路线、政策、法规等。对于如何科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防止出现新的国有资产流失,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对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应该选择一部分行业的一部分企业进行试点,总结经验教训后方可大范围推行,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防止一哄而上。
从目前改革实际来看,国家层面加强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监管,李锦认为要重视在几方面设红线。一、放弃重要领域的控股权。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就是取决于谁控股,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应该控股的关键领域不能放弃。二、交易过程中的国有资产被低估。混合所有制会涉及很多产权流转,由于缺乏有效的对国有资产整体性的评估和透明公开化的流程规范,特别是在社会诚信度整体较低、中介机构不规范的情况下,国有资产容易被低估,造成隐性的国有资产流失。三,暗箱操作带来国有资本收益减少。如何保证资本可以获得股权公平合理的占比,并通过资产经营和管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本收益减少甚至亏损。四,少数人暴富,化公为私,形公实私。在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特别是员工持股的改革中,极容易被少数人钻空子,股权激励成为少数人暴富的机会。五,监管空隙地带国资流失的“重灾区”。对混改过程进行监管的多部门之间存在监管空隙地带,需要进行特别监管。六,不改革的“体制性流失”也需要关注。任凭国有资产“风吹雨淋”,坐视国有资产坐吃山空,会造成严重的体制性流失。
李锦认为,中央应当严禁以国企改制为名放弃关键领域重点企业控股权,更不能改变重点国企的性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一条标准,是一个底线。现在,已经有资产流失现象出来了,有几家国企的混改,便有这种议论。
国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和支柱。国有经济通过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成为国家整体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引擎,是政府有效实施宏观调控、纠治市场失效和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先决条件。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企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要加强”。无论如何改革,我们都不能突破国有资产流失这个红线,否则改革就会走上邪路。
(2014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