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人”的风度(1 / 1)

1960年2月,由于天气寒冷,熊十力的房间里生起了火炉,由于门窗关闭得过紧,空气不流通,结果导致煤气中毒,幸亏抢救得及时,他才脱离危险。

经此变故,熊十力的老病根儿神经衰弱更加严重了。难能可贵的是,他仍坚持笔耕不辍,开始写作又一部新著《乾坤衍》,到1961年立春前,全部完稿,共计20万字。当时,由于纸张紧张,一直拖了很久都没有出版,后来在熊十力一再催促,以及郭沫若亲自过问下,由中国科学院印刷厂影印了一百部。

1962年秋天,在上海淮海中路2068号公寓西侧的一座黄色小楼前,站着一位四十多岁的来访者,他被小楼门前的一张留言条拦阻住了,那留言条的纸张已经褪色,但字墨尚浓,留言条的大意是说,本人年老体衰,请勿来访!为了证明自己的确“年老体衰”,留言者在说到自己的身体情况时,写得特别详细,什么“面赤”“气亏”“虚火上延”等症候都写得很具体。从留言条来看,留言者率真得似乎有些搞笑。

来访者凑近看了看落款,没错,是他:熊十力。

这座黄色小楼就是熊十力的住所,前来拜访的人名叫王元化,是我国著名文学理论家、评论家、现代作家、著名学者、《文心雕龙》研究学者。解放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党组成员、上海文艺工作委员会文学处处长、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副社长等职。1955年,在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中,王元化受到牵连,处境相当不好。

这一天,经朋友介绍,王元化慕名来拜访熊十力。那朋友事先就给他打过预防针,说:“近年来,熊十力先生谢客造访,他脾气古怪,不知见不见你。”见了门上的留言条,王元化相信了朋友所说非虚。不过,既然已经来了,与其“畏而却步”,不如硬着头皮敲门一试。这样想着,王元化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敲了几下门。

结果,王元化见到的熊十力并非如留言条所写“病入膏肓”的模样,“他的身体瘦弱,精神矍铄,双目奕奕有神,留有胡须,已全白,未蓄发,平顶头,穿的是老式裤褂”。原来,熊十力之所以要在留言条上那样写,是因为他不愿意因会客而耽误宝贵的写作时间,便找了那样的借口。

不过,这次王元化的到访,熊十力并不反感,通过一番交谈,得知王元化因胡风案而受牵连后,还给予深深地同情。王元化后来回忆这次见面时说:“我觉得他具有理解别人的力量,他的眼光似乎默默地含有对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同情,这使我一见到他就从自己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亲和力,这种感觉似乎来得突兀,但我相信它。”

从此,处境不好的王元化经常到熊十力这里来求教、学习。熊十力对他也是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关系非同一般。有年夏天,王元化像往常一样,来到熊十力住处。熊十力的助手说:“先生正在里间洗澡,您稍等。”王元化点点头,刚要坐下,就听见熊十力在里屋喊:“进来!进来!”

王元化推门进去,被眼前的情景弄得很不好意思,进退两难。原来,熊十力正赤身坐在澡盆里呢。熊十力一指旁边的凳子,示意王元化坐下,然后边洗澡边和王元化聊了起来。

王元化后来说,熊十力“虽然最不喜六朝清谈名士,但从生活上来看,我觉得他颇有魏晋人的旷达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