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十力南下上海定居,得到了当时的上海市长陈毅的特别关心和帮助。当陈毅接到北京方面的通知,获悉熊十力抵达上海,马上派人帮助安排住房。在闸北青云路169弄91号有一幢两层楼的房子,熊世菩家在二层,楼下是另外一户。通过组织上出面做工作,楼下那家人被安排到了别处,熊十力和儿子住在了一起。
然而,这处房子临街而建,比较嘈杂,对于需要安静的熊十力来说,有些不堪其扰。所以,住了不多久,实在受不了的熊十力,给陈毅写了一封求助信,详细说明嘈杂的环境不利看书和写作,恳请市政府能够帮助调换住处。
陈毅当即亲笔回信,表示同意,并安排办公厅的同志速去办理。经过努力,办公厅的同志终于在上海淮海中路(旧霞飞路)找到了一座两层花园式小楼,这里宽敞、明亮,更关键的是安静。搬过去后,熊十力感到非常满意,对陈毅市长的关怀极为感谢。
自从熊十力住进淮海中路,陈毅市长在百忙之中,多次抽出时间特地前去看望。陈毅不仅是一位叱咤风云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满腹经纶的儒雅之士,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曾经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对于陈毅这样的儒雅将军,熊十力本来就有着亲近感,再加上陈毅多次帮助解决生活困难,更使得熊十力对陈毅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尽管熊十力比陈毅年长16岁,尽管陈毅是高官,而熊十力仅为一介布衣,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到两人之间的交情。陈毅每一次看望熊十力,都会坐下来与之长谈数小时,有时谈国家形势,谈生产生活,有时谈哲学,谈诗词。在性格上,两人都是直爽之人,说话也都是直来直去,无所隐瞒。
有时候,陈毅因为太忙,担心看望熊十力的时间间隔太长,便嘱咐秘书,说:“我如果忙于工作,长时间没去看望熊先生,你就提醒我一下。”秘书遵照吩咐,隔一段时间,就提醒一次陈毅:“今天,您是否需要去看望熊先生?”
每当此时,陈毅就会一拍脑壳,说:“对啰,是该去拜见熊老夫子嘛。”
除了到熊十力家里看望,陈毅还经常请熊十力到自己家里做客,有鸡有肉地好生款待。熊十力倒也不客气,有请必到。每次回到家里,他总是很兴奋地对子女们描述做客经过,把陈毅的一些很风趣的谈话绘声绘色地进行转述。他曾不止一次地赞叹道:“陈毅市长真不简单啊!他从世家子第到将军,从诗人到军人,从戎并未投笔,文武双全,位居高巅,平易近人,真真难得啊!”
熊十力曾经向陈毅谈起自己心中的郁闷,说如今很少有人愿意找他谈学问了,尤其是过去的一些经常来往的老朋友,都怕戴上唯心主义的帽子,而不愿意与他过多接触。陈毅便在一次上海高校教师大会上讲:“听说有些人连熊十力那里也不愿意去,这很不好。熊十力先生才高八斗,其学问博大精深,是我们的国宝,你们要大胆地去向他问学,请教,不要怕这怕那,也不要怕别人说是封建迷信。”熊十力知悉陈毅的这番讲话后,非常激动,他说:“知我者,陈毅也!”说这话时,老人的眼角带着泪痕。
陈毅后来调中央工作,熊十力感到巨大的失落,不过,两人仍然保持着书信往来。
1956年2月,北京召开“两会”,熊十力和老友马一浮等人一同以特邀代表名义,列席全国政协知识分子会议。从上海到北京,一路上坐的是火车。熊十力有个很奇怪的习惯,不管多冷的天,都不让人关车窗。结果,大风直往车厢里灌,冻得随行的参会代表们都吃不消。等到了北京,这些人便跑到陈毅那里去“告状”,说熊十力简直太难侍候,并把一路上如何陪着熊十力挨冻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
陈毅听了,问那些人:“中国有几个熊十力?”
他们回答:“一个。”
陈毅批评道:“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只有一个熊十力,你们就不能多动些脑筋好好照顾他吗?对像熊十力这样有很大影响的特殊学人,要特殊对待,特殊照顾。如果大家怕冷,你们完全可以给他买四张软卧票包一个车厢嘛。”
从此以后,每次到北京开会,熊十力单独被安排在一个车厢。这样,他可以自由地敞开车窗,尽情吹风,享受着“超等”待遇。
除了陈毅之外,周恩来、董必武等人也对熊十力关怀备至,每次开会,他们总会对熊十力嘘寒问暖。
由于年事已高,熊十力坐久了就不舒服,所以,每次开会,他明确表示,自己只保证“三到”,即开幕到、照相到、闭幕到,其他的时间,则在会务宾馆里看文件,或者会见友人。熊十力的这些特殊要求,最终都得到了满足。
不过,在1956年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上,熊十力的另外一个“特殊化”表现遭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批评,使得熊十力的“非主流”形象有所改变。
当时,由于北京的天气很冷,熊十力一直戴着一顶瓜皮帽。长袍马褂瓜皮帽,曾是清末民初读书人的标配,只是时过境迁,进入50年代,这种装扮已经显得相当地落伍了。可是,熊十力并不在乎,一直还保持着这副“非主流”装扮。那一天,政协会场里,就他一个人这副样子,毛泽东在主席台上看得清清楚楚,讲话的时候,便以熊十力的瓜皮帽说事:“我们什么人都有,解放这么多年了,还有人戴满清时代的瓜皮帽。”大家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熊十力,搞得他尴尬不已。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戴那顶瓜皮帽了。也许,他觉得毛主席的批评是正确的,自己真的不能够与时代脱节。
1956年这一年,对于熊十力来说,可谓喜事连连,除了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还被北京大学评为一级教授,工资从过去的200元涨到345元,每个月从由北京大学寄给熊十力,后来改由上海市政协发给。另一桩喜事,是他的另一部重要的国学专著《原儒》,由上海龙门书局出版,总共印了一千部。本来有6000元的稿费,但是,熊十力考虑到国家正处在经济困难时期,不打算领取稿费,后来经过有关负责人反复劝说,他才领取一半稿费。这部书是熊十力国际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曾被中央政府作为国礼赠给印度、日本、苏联和东欧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