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书香门第赴战场(1 / 1)

长沙大捷之后,左宗棠又率军一鼓作气接连收复了长沙周边的数个府县,不但收拢了两万多之前被太平军打散的朝廷残兵,又和之前在湘西地区作战的地方团练胡林翼所部合兵一处,整个湖南可被调用的军事力量很快就达到了五万余人,所以只用了不到三个月时间,就基本稳住了湖南的形势。逼迫太平军不得不绕过湖南这个难啃的“硬骨头”,借道江西挥兵北上,直扑湖北和两江地区。

因为在湖南抗敌有功,张亮基很快就受到了朝廷的嘉奖,被提拔为湖广总督,命他迅速组织兵力,前往湖北抗击太平军。受到重用的张亮基一改刚入湖南时的颓废,积极筹备兵马粮饷,意欲一举收复湖北。与张亮基正好相反,左宗棠对于出兵湖北,去抗击太平军一事表现的并不积极,甚至多次谏言张亮基,太平军虽在湖南吃了亏,但是他们并未伤筋动骨,平定太平军的叛乱,不可操之过急。

已经有些得意忘形的张亮基,丝毫没听进去左宗棠的劝告,执意带着刚刚在湖南收拢的四万人马,浩浩****地直奔湖北而去。只在长沙留了一万人用来镇守湖南,而这一万人还多半都是如江忠源、胡林翼所率的地方团练。

”站在长沙北城门城头上,看着张亮基模糊的背影,左宗棠悠悠地叹了口气道:“张亮基啊......此去恐怕要吃一场大败仗了。

左宗棠身后的江忠源和胡林翼,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张亮基既不知兵,也不善韬略,偏偏又有些好大喜功,让这样的家伙带兵打仗,不败才奇了怪了呢。而张亮基被升为湖广总督后,原本是想提拔左宗棠做长沙府的知府,但是却被左宗棠坚辞,对此胡林翼甚是不解。

左宗棠解释道:“我对自己的性格,尤其是为人和处事的风格,一向很有自知之明,我这人可大受而不可小用,能用人而却难以为别人所用。如果处在一个知府的位子上,职位和权利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对我而言,最是尴尬和别扭。到时候以自己颇为强势的个性,肯定处理不好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上下同僚一旦失和,必然会导致一事无成。”

听完左宗棠的一番自我剖析,胡林翼呵呵笑道:“如此看来,你将来若是真的正式进入仕途,少说也得是一个巡抚起步呀。”

左宗棠傲然一笑,毫不谦虚地说道:“呵呵,我自认为,还是有治理一省之能力的。”

张亮基走后没多久,左宗棠原本打算再回湘阴白水洞,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但是却被胡林翼硬拉着去了一趟湘潭县,去拜见了正在此地老家,守孝的朝廷二品大员,礼部侍郎,曾国藩。

这曾国藩比左宗棠只大一岁,左宗棠、曾国藩、胡林翼三人在年轻时就已相识。不过,左宗棠与曾国藩的性格迥异,俩人在年轻时就不怎么说得来,再后来呢,曾国藩早早就考中了功名,一直在京为官仕途一帆风顺,俩人从此便断了交际。不过无论是左宗棠,还是曾国藩,他们都和胡林翼一直都保持着比较密切的交往,和胡林翼的关系都很不错。

曾国藩的曾氏家族是湘潭县内最大的一户名门望族,在当地素来有“方圆百里湘潭,曾家半壁据之”一说。曾氏家族传承已有两千余年,其先祖是孔子的门生曾子,曾国藩这一代人是曾子的七十世孙。由于是曾家长子,曾国藩同时还身兼湖南曾氏家族族长的身份,在整个曾氏家族中有绝对的话语权。尤其是在曾国藩当上礼部侍郎后,曾家的声望更胜,在整个湖南地区都是首屈一指。

在路上,胡林翼告诉了左宗棠,这次拉他一起来见曾国藩的原因。缘是朝廷积弊已久,尤其是八旗兵、绿营兵腐化严重,军营之中吸食大烟的风气,已然糜烂、屡禁不止,鸦片烟腐蚀了整个清帝国的武装力量。以至于被人嘲笑,大清兵将的武器不是火炮、大刀、长枪,而是一杆大烟枪。太平军叛乱爆发后,因为八旗兵和绿营兵几乎是一触即溃,实在是不堪大用,朝廷刚刚下诏,鼓励各个地方组织团练以抗击太平军。并派了二十八个团练大臣,指导地方政府建立团练体系,而负责湖南地区的团练大臣,就是正在湖南湘潭老家守孝的曾国藩。

不过呢,曾国藩身为一介文人,对于自己能否带兵打仗一事很不自信,也对这种本身就不怎么正规的军事体系建设的战斗力持怀疑态度。所以他对组织湖南地区的团练一事,表现的并不积极,现在基本上是在敷衍应付差事而已。

左宗棠瞬间就明白了胡林翼的用意了,冷笑道:“胡兄啊胡兄,你是想让我帮你一道劝说曾公,加紧组织我们湖南地区的团练吧?”

胡林翼道:“正是此意。”

左宗棠手指了指胡林翼,继而道:“你啊,总爱耍小聪明。”

因为与左宗棠相交甚深,胡林翼也不藏着掖着,直言不讳地说道:“哈哈,什么事能瞒不过你这个湖南诸葛啊。我也不妨直言,值此乱世手中,若无兵马,断然不能成事,你我若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也需得有自己的兵马班底才行。曾公此人虽不擅长军事,但是他做事周到细致,为人面面俱到,其家族也有深厚的财力支持,所以组建湖南团练队伍的事情,我们还必须仰仗于他才行呢。”

其实左宗棠也早就有过组织地方团练的想法,只是地方团练不属于朝廷正规军队,通常只在国家动乱,中央朝廷无力平乱时,迫不得已才会号召地方自行组建起来的松散乡兵组织,需要由各个地方上自己筹集军费粮饷,中央朝廷对团练组织有领导权,却又不负责军费粮饷等各项开支。因此组织地方团练队伍,实在是一个十分费心费力,却又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左宗棠虽然具有出色的军事能力,但他自认为,自己真的不适合去做组织团练队伍这个繁琐的差事,而且一直以来,他也想不到他身边有合适的人选能够胜任这项差事,因此他的这个想法,就一直被搁置了起来。现在听到胡林翼提起了曾国藩,想想年轻时自己对曾国藩的印象,他发现果真是如胡林翼所说,曾国藩的处事能力,以及为人品德,的确是最适合组建湖南地区团练队伍的不二人选。至少在整个湖南地区,左宗棠实在想不出还有谁比曾国藩更适合来做这个事情。比如,左宗棠就认为自己个性太过于刚强,桀骜补训、处事不够圆滑,不适合协调处理繁琐的各方矛盾。而胡林翼为人虽然八面玲珑,但他处事风格一向多谋多改,顾虑太作、窒手窒脚,做起事来就难免瞻前顾后、行事缓慢。

曾国藩则不然,他本性十分有原则性,在京为官二十年,又锻炼出了八面玲珑的老练处事手段来。而且更重要的是,曾国藩为官这些年来,在京城兵、户、刑、工、礼、吏六部中都担任过职位,善于协调各方矛盾,对于处理各方面事务,都有一定的从政经验。而组建湘军团练队伍所需要的,正是像曾国藩这样有能力的全才。

来到曾家之后,左宗棠不免有些微微吃惊,这个湖南首屈一指的名门大族的祖宅宅院着实有些寒酸。占地不过区区三四亩,房舍建的也不算多么气派,家里的仆人也不算多,完全不像是一个名震一省的名门望族,反倒是更像一个小富之家。不过院落内颇具文雅气息的小景落设置,各处门框门楹上极有文化内涵的对联,墙壁上素雅端正毫不艳俗的壁画,都在无声地彰显着这户人家气质内敛的书香气息。

曾国藩虽然已身居礼部侍郎的高位,但是对胡林翼、左宗棠,却毫无高高在上的官僚架子。不但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亲自在祖宅外相迎,就连曾国藩自己也等在第一进院落内拱手相迎。左宗棠抬眼看去,只见此时的曾国藩,早已不复他们当年初认识时意气风发的少年模样,虽只有四十一岁,但是他的身材已经微微有些驼背,半尺长的胡须更是半数灰白,尤其是他那老成持重,老气横秋的姿态就如同六十岁一般。不过唯一不变的就是,在曾国藩的双眸中依旧透着一种略显呆板的目光,但其实曾国藩并不特别呆板,只是在有些个别事情上略微有些固执罢了。

在见到胡林翼、左宗棠的时候,曾国藩一如当年他们年轻初相识时一般无二地称呼他们道:“左兄、胡兄,久违了!”

曾国藩的过分客气,让左宗棠很不习惯,要知道以曾国藩此时的身份地位,以及年龄上其实比他和胡林翼都要年长一岁,但曾国藩却还是如此称呼他们俩人。

对此,胡林翼早已见怪不怪,左宗棠却连连摆手,紧忙道一声道:“曾公太客气了,折煞我等啊。”

三人一边互相寒暄,一边被曾国藩引入了曾家正屋明堂内,依主客次序落座后,曾国藩便挥手屏退了所有下人。

这时候,不等左宗棠、胡林翼俩人开口,睿智的曾国藩就早已看透了,他们此行的真实意图,率先问道:“左兄、胡兄,可是过来劝我,尽快组织起咱们湖南的团练队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