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取舍有度——男人在取舍中成长(1 / 1)

取舍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是对一个男人胆识和谋略的考验。当一个人在面对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该如何取舍?选择是一种智慧,放弃是一种美丽,生活的真谛便在取舍之间。人的一生犹如花的历程,一个花期仅是全部生命历程中的一个环节。每个花期必将经历一次辉煌与失落,花开花落,谁能无忧?谁能无怨?选择,是量力而行的睿智和远见;放弃,是顾全大局的果断和胆识。男人就应该在舍与取之间不断磨炼、成长。

男人要会选择,会放弃

追求是人生的目标,放弃则是人生的智慧。30多岁的男人要懂得选择,也懂得放弃。人生如演戏,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导演。只有学会选择和懂得放弃的人,才能创作出精彩的人生,拥有海阔天空的境界。

人生需要成功,所以该选择的一定要选择,该坚持的一定要坚持;同时,人生又难免遗憾,所以该放弃时就要放弃,该退让时必须退让。一个成熟的男人会适当地掌握好取舍的时机和程度。

拿破仑·希尔在《思考致富》一书中讲道,他在爱迪生的实验室中访问过他。爱迪生做了一万多次实验才发明了电灯。希尔问他:“如果实验失败了,你会怎么办?”爱迪生同答:“我就不会在这儿与你谈话了,此刻我会把自己锁在实验室里,做下一次实验。”

这个小故事被用作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的典型例证。人们说:“每次你打开电灯的时候,都可以感受到爱迪生是一个毅力非凡的人。”正是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让爱迪生获得了许多成功的发明。

坚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许多人坚持到最后,因为某种原因突然退缩了,结果往往功亏一篑。所以,坚持就必须具备坚强的韧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越是最后关头、最黑暗的时刻,越是最困难、最难熬的时候,也就越是显出坚持的价值,越要坚持下去。坚持自己,就是永不放弃!

成熟的男人都懂得:人之奋斗,贵在坚持。只有坚持才能产生无限的创造;只有坚持才能超越一个个有限的“障碍物”;只有坚持才能尝到最后的甘甜。顺利了,要坚持;不顺利,更要坚持。坚持、坚持再坚持,是成功的秘诀。只有度过黎明前那段黑暗时光的人,才会领略晨曦初露时那片耀眼的光明。

但是,鱼与熊掌有时不可兼得,我们必须有所选择。有所放弃,才能得到更多的东西。面对复杂的人生,我们不能仅仅掌握一套哲学,以为只要懂得了一个道理便可以畅通无阻。取与得只要心里坦然,而放弃则需要巨大的勇气。面对该放弃时,成熟的男人会毅然做出自己的选择。

在生活中,人们时常会同时遇到多种选择,在选择什么的时候,其实也在放弃什么。如果所要放弃的事物在当时还处于一种较好的状况,人们往往更难于割舍。但是,为了更好地得到,去获得更大的成功,就必须放弃。

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很完美,别人的优势未必是你拥有的,假如非要去竞争的话,结局只会是很惨。这时,人们需要做的是放弃跟对手硬拼,打造自己完美的优势,又尽量不涉及自己的缺陷。

人们都说“得不到的东西是最美丽的”,既然明明知道无法得到,为什么非要去争夺?明明知道得不到,为什么强求呢?苦苦去追寻一份不属于自己的感情,迷失的总是自己;苦苦去追求一份不属于自己的目标,得到的将是自我失落。放弃,何尝不是一种美丽?放弃,何尝不是一种解脱?放弃是为了更好的选择,这何尝不是另一番美好?

古人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放弃是顾全大局的果敢和胆识,是一种量力而行的睿智和远见。面对生活,自己是自己的导演,只有学会选择和懂得放弃才能彻悟人生,才能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如果你是一个成熟的男人,就会深知这一点。

男人有时也要学会放弃。放弃一支残臂,可以保全整个生命;放弃暂时的安逸,可以获得一生的幸福;放弃一己之私,可以获得天下的大公;放弃蝇头小利,可以赢得千秋大义。

一个真正有所为的男人,在面对抉择时,总是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该放弃的毫不犹豫地坚决放弃,该珍惜的义无反顾地永远珍惜。

选择与放弃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是人生中的坚守与超越。人的一生宝贵且短暂,不过只在挥手之间。得到时及时珍惜,放弃时坚定果断。选择与放弃看似矛盾对立,但又和谐统一、密切相关。有时的放弃是为了更好的选择,有时的选择是为了不至于放弃。30多岁的男人要学会选择,懂得放弃,把握住正确的航向,让人生之旅闪耀出烁烁光辉。

生存启示

选择与放弃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是人生中的坚守与超越。有时的放弃是为了更好的选择,有时的选择是为了不至于放弃。30多岁的男人要学会选择,懂得放弃,把握住正确的航向,让人生之旅闪耀出烁烁光辉。

男人要拿得起放得下

在南美独立运动期间的一个冬天,在某兵营的工地上,一位班长正指挥几个士兵安装一根大梁:“加油,大梁已经移动了,再使把劲,加油!”一个衣着朴素的军官路过这里,见状问班长何不动手干。“先生,我是班长。”班长骄傲地回答说。

“噢,您是班长。”军官重复了一遍,随后和士兵们一起干了起来。

大梁装好后,军官对班长说:“先生,如果您还有什么同样的任务,并且还需要更多的人手,您就尽管吩咐总司令好了,他会再来帮助您的士兵的。”

班长愣住了。原来这位军官就是南美大陆独立运动的著名领袖和统帅西蒙·玻利瓦尔。

一个人能够取得权力和荣誉是不容易的,但是如果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荣耀里,傲视众生,却无所作为,到最后必定会连本带息一起失去。

一个身居高位的人放下自己的身份,忘记自己过去所取得的成就,回到平淡、朴实的生活中去,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生旅程中的确有很多东西是来之不易的,所以我们不愿意放弃。但有时候,你必须放下已经取得的一切,否则你所拥有的反而会成为你生命的桎梏。

老舍的《茶馆》里有个常四爷,他常常哈哈一笑说:“旗人没了,也没有皇粮可以吃了,我卖菜去,有什么了不起的?”可孙二爷呢,却截然相反,“我舍不得脱下大褂啊,我一脱下大褂谁还会看得起我呀?”于是,他就永远穿着自己的灰大褂,也只能永远伴着他那只黄鸟,连生计都没办法维持。

生活中,很多人舍不得放下所得,反而会给他们招来祸患,秦朝的李斯就是这样的一个很好的例证。他曾经位居丞相之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荣耀一时,权倾朝野。虽然当他达到权力地位的顶峰之时,曾多次回忆起恩师“物忌太盛”的话,希望回家乡过那种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生活,但由于贪恋权力和富贵,所以始终未能离开官场,最终被奸臣陷害,不但身首异处,而且殃及三族。李斯是在临死之时才幡然醒悟的,他在临刑前,拉着二儿子的手说:“真想带着你哥和你,回一趟上蔡老家,再出城东门,牵着黄犬,逐猎狡兔,可惜,现在太晚了!”事实上,全身而退是一种智慧和境界。为什么非要得到一切呢?活着就是老天最大的恩赐,健康就是财富;你对人生要求越少,你的人生就会越快乐。对于我们这些平凡人来说,能怀一颗平常善良之心,淡泊名利,对他人宽容,对生活不挑剔,不苛求,不怨恨,富不行无义,贫不起贪心,这就是一种人生的练达。

心理专家分析,一个人若是能在适当的时间选择做短暂的“隐退”,不论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都是一个很好的转机,因为它能让你留出时间观察和思考,使你在独处的时候找到自己内在的真正的世界。尽管掌声能给人带来满足感,但是大多数人在舞台上的时候,其实却没有办法做到放松,因为他们正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反而是离开自己当主角的舞台后,才能真正享受到轻松自在。虽然失去掌声令人惋惜,但“隐退”是为了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一方面挖掘自己的潜力,一方面重新上发条,开始日后的生活。

《金刚经》里有一段关于佛祖的记载。当时,佛祖的影响已经遍及恒河流域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了,可是他依然过着平民一样的生活。

每天,他都像普通的印度人一样,光着脚走在街上。该吃饭时,也像他的门徒一样,要挨门挨户去化缘,然后把饭端回居处吃。吃完饭,收拾好衣服和钵具,就去打水洗脚。因为光脚走路会沾有不少泥巴,所以洗完脚,还要整理一下自己打坐的地方,这一切的事情,都是他自己做,真是很平淡、很具体、很普通。然而,就是在这种最平凡的现实里,他却拥有着最不平凡的境界。

由此可见,世界上最高明的人,往往最平凡、最普通。放弃是一种美丽,学会放弃是一种智慧。人生路上,放弃滋润着你美丽的心灵。只要你懂得追求,学会放弃,明了得与失的关系,特别是在人生的节骨眼上能拿得起放得下,那么你就会拥有美丽幸福的人生。

生存启示

一个会做人,希望成功的男人,一定要能拿得起放得下,一定不可染上优柔寡断、迟疑不决的恶习。

有失必有得

《老子》中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失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是讲人的一生之中,名誉、名声和生命到底哪个更重要呢?自身与财物相比,何者是第一位的呢?得到名利地位与丧失生命相衡量起来,哪一个是真正的得到,哪一个又是真正的丧失呢?所以说过分追求名利地位就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你有庞大的储藏,一旦有变则必然是巨大的损失。对于追求名利地位这些东西,要适可而止,否则就会受到屈辱,丧失你一生中最为宝贵的东西。

老子的话极具辩证法思想,告诉我们应该站在一个什么样的立场上看得失的问题。也许一个人可以做到虚怀若谷、大智若愚,但是事事吃亏,总觉得自己在遭受损失,渐渐地就会心理不平衡,于是就会计较自己的得失,再也不肯忍气吞声地吃亏,一定要分辩个明明白白。结果,朋友之间、同事之间是非不断,自己想得到的也照样没有得到,这是失的多还是得的多呢?

春秋战国时期的宓子贱,是孔子的弟子,鲁国人。有一次齐国进攻鲁国,战火迅速向鲁国单父地区推进,而此时宓子贱正在做单父宰。当时也正值麦收季节,大片的麦子已经成熟了,不久就能够收割入库了,可是战争一来,这眼看到手的粮食就会让齐国抢走。当地一些父老向宓子贱提出建议,说:“麦子马上就熟了,应该赶在齐国军队到来之前,让咱们这里的老百姓去抢收,不管是谁种的,谁抢收了就归谁所有,肥水不流外人田。”另一个也认为:“是啊,这样把粮食打下来,可以增加我们鲁国的粮食,而齐国的军队也抢不走麦子作军粮,他们没有粮食,自然也坚持不了多久。”尽管乡中父老再三请求,宓子贱坚决不同意这种做法。过了一些日子,齐军一来,把单父地区的小麦一抢而空。

为了这件事,许多父老埋怨宓子贱,鲁国的大贵族季孙氏也非常愤怒,派使臣向宓子贱兴师问罪。宓子贱说:“今天没有麦子,明年我们可以再种。如果官府这次发布告令,让人们去抢收麦子,那些不种麦子的人则可能不劳而获,得到不少好处。单父的百姓也许能抢回来一些麦子,但是那些趁火打劫的人以后便会年年期盼敌国的入侵,民风也会变得越来越坏,不是吗?其实单父一年的小麦产量,对于鲁国强弱的影响微乎其微,鲁国不会因为得到单父的麦子就强大起来,也不会因为失去单父这一年的小麦而衰弱下去。但是如果让单父的老百姓,以至于鲁国的老百姓都存在这种借敌国入侵能获取意外财物的心理,这是危害我们鲁国的大敌,这种侥幸获利的心理难以整治,那才是我们几代人的大损失呀!”

宓子贱自有他的得失观,他之所以拒绝乡中父老的劝谏,让入侵鲁国的齐军抢走了麦子,是认为失掉的是有形的、有限的那一点点粮食,而让民众存有侥幸得财得利的心理才是无形的、无限的、长久的损失。得与失应该如何舍取,宓子贱作出了正确的选择。要忍一时的失,才能有长久的得,要能忍小失,才能有大的收获。

中国历史上很多先哲都明白得失之间的关系。他们看重的是自身的修养,而非一时一事的得与失。春秋战国时期的子文,担任楚国的令尹。这个人三次做官,任令尹之职,却从不喜形于色,三次被免职,也怒不形于色。这是因为他心里平静,认为得失和他没有关系了。子文心胸宽广,明白争一时得失毫无用处。该失的,争也不一定能够得到,越得不到,心理越不平衡,对自己毫无益处,不如不去计较这一点点损失。患得患失的人是把个人的得失看得过重。其实人生百年,贪欲再多,官位权势再大,钱财再多,也一样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处心积虑,挖空心思地巧取豪夺,难道就是人生的目的?这样的人生难道就完善,就幸福吗?过于注重个人的得失,使一个人变得心胸狭隘,斤斤计较,目光短浅。而一旦将个人利益的得失置于脑后,便能够轻松对待身边所发生的事,遇事从大局着眼,从长远利益考虑问题。

如南朝梁人张率,12岁时就能做文章。天监年间,他担任司徒的职务。他曾派家中的仆人运3000石米回老家,等运到家里,米已经耗去了大半。张率问其原因,仆人们回答说:“米被老鼠和鸟雀损耗掉了。”张率笑着说:“好大的鼠雀!”后来始终不再追究。张率不把财产的损失放在心上,是他的为人有气度,同时也看出来他的作风。粮食不可能被鼠雀吞掉那么多,只能是仆人所为,但追究起来,主仆之间关系僵化,粮食还能收得回来吗?粮食已难收回,又造成主仆关系的恶化,这不是失的更多、更大吗?同样,唐朝柳公权,他家里的东西总是被奴婢们偷走。他曾经收藏了一筐银杯,虽然筐子外面的印封依然如故,可其中的杯子却不见了,那些奴婢都说不知道。柳公权笑着说:“银杯都化成仙了。”从此不再追问。

《老子》中说:“祸往往与福同在,福中往往就潜伏着祸。”得到了福不一定就是好事,失去了也不见得是坏事。正确地看待个人的得失,不患得患失,才能真正有所得。人不应该为表面的得到而沾沾自喜,认识人、认识事物,都应该是认识他的根本。得也应得到真的东西,不要为虚假的东西所迷惑。失去固然可惜,但也要看失去的是什么。如果是自身的缺点、问题,这样的失又有什么值得惋惜的呢?

生存启示

正确地看待个人的得失,不患得患失,才能真正有所得。人不应该为表面的得到而沾沾自喜,认识人、认识事物,都应该是认识他的根本。得也应得到真的东西,不要为虚假的东西所迷惑。

放弃也是一种勇气

法国哲学家、思想家蒙田说过:今天的放弃,正是为了明天的得到。

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的人活得轻松,而有的人为什么活得沉重?前者是拿得起,放得下;而后者是拿得起,却放不下,所以沉重。人生最大的包袱不是拿不起来,而是放不下。

也许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放弃又不断得到的过程。关键是要学会放弃,因为放弃也是人生的一种选择。放弃意味着什么?放弃是一种勇气,但放弃绝不是对自己的背叛,放弃自私,放弃虚伪,你就会变得高尚,你生活的天空将是晴空万里。放弃一段缥缈的感情,你就会变得踏实,如释重负,轻轻爽爽。

放弃,不是怯懦,不是自卑,也不是自暴自弃,更不是陷入绝境时渴望得到的一种解脱,而是在痛定思痛后做出的一种选择。

放弃,不是退避,是一种贮藏,贮藏更大的勇气。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屈”不是懦弱,是一种长远的策略,是为了“伸”得更远。

曾经有这样的一句话“没有遗憾的人生才真该有遗憾!”使人感触颇深,也许人生本就是这样的。放弃悲伤,你将收获快乐;放弃痛苦,你将获得幸福;放弃寒冷,你将收获温暖。有时候,人确实应该学会放弃,毕竟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并不属于自己。它匆匆而来,而后又匆匆地消失。为什么一定要去挽留,有些事、有些人是我们欲留而又留不住的。曾经拥有也是一种美,那一段的回忆,可以让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回味。世上的一切本身就充满了各种矛盾,你不可能同时拥有你想要的一切,只有放弃一些,你才能得到一些。

有的人坚持着“矢志不渝”的思想,守着最初的道路不放。如果你坚信这条路是正确的,可以去坚持;如果从实际出发认为有偏颇,应当毫不犹豫地退回来,另走别的路。

一件事情未成功,不要因此轻视自己的能力,许多人之所以最后没有成功,多半因为小看自己,或者是方向不对。其实,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发展领域。这时你应当重新审视自己是否应当改弦更张。

固守一处,看不到希望,会使你失去发展的机会,失掉可能的成功。

人生面临许多选择,而选择的前提是懂得放弃,放弃得正确,即是选择得成功。放弃并不是消极地放手,而是需要睿智的思想和博大的胸怀。放弃,不是噩梦方醒,也不是逃避,更不是偃旗息鼓、甘拜下风,而是在发现了对与错、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之后做出的一种选择。

放弃那些力所不及、不切实际的幻想,放弃盲目扩张的欲望。放弃那些我们不想拥有的,和那些对自己毫无意义的甚至有害的东西,放弃一切该放弃的东西,瞄准自己的目标,全力以赴,努力拼搏,才会成就一番大事业。

一个人在处世中,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是一种肚量。对于人生道路上的鲜花、掌声,有处世经验的人大都能等闲视之,屡经风雨的人更有自知之明。但对于坎坷与泥泞,能以平常之心视之,就非常不容易。大的挫折与大的灾难,能不为之所动,能坦然承受,这是一种胸襟和肚量。

佛家以大肚能容天下之事为乐事,这便是一种极高的境界。既来之,则安之,便是一种超脱;但这种超脱,又需多年磨炼才能养成。

生活有时会被逼迫,不得不交出权力,不得不放走机遇,甚至不得不抛弃爱情。不可能什么都得到。你认为可以给她更好的东西在她看来可能不是她所需要的,一个人一个活法。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放弃。男人在事情已经无法改变的时候要有男子汉的气概,正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而常常是,生活中不是拿不起来,而是放不下。手中的东西不想丢掉,却又要拿起更多的东西。

干事业者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他们都知道放弃,放弃什么,如何放弃。放弃,你就可以轻装前进;放弃,你就可以摆脱烦恼和纠缠,使整个身心沉浸在轻松悠闲的宁静之中。

放弃还会改善形象,显得豁达豪爽;放弃会赢得众人的信赖;放弃会变得更加精明,更加能干,更有力量。

放弃是一种勇气,是一种大智慧。为自己算账时,人们都喜欢用加法:职位的提高、财富的增加、经验与知识的积累等,因为汲取和获得更容易让人有满足感,但是人生在特定的时候甚至更需要减法,掂量一下肩头、心头的分量,你是否觉得太沉重?那么,何不来一次大扫除,为自己清仓,放弃不必要的拖累?

学会放弃吧!放弃失恋的痛楚;放弃屈辱留下的仇恨;放弃心中所有难言的负荷;放弃费尽精力的争吵;放弃对权力的角逐;放弃对虚名的争夺……凡是次要的、枝节的、多余的,该放弃的都要放弃。

拿得起,实为可贵;放得下,才是人生处世的真谛。

只有放得下,才能将该拿得起的东西更好地把握住,从而抓住最重要的东西。只有这样,人生才会有一个更好的结局。

生存启示

放弃,不是怯懦,不是自卑,也不是自暴自弃,更不是陷入绝境时渴望得到的一种解脱。放弃,是一种贮藏,是在痛定思痛后做出的一种选择。

放弃不等于失败

放弃不等于失败,也许放弃会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古往今来,懂得放弃的典故不胜枚举。明朝时,有位叫董笃行的人在京城为官。一天,他接到家中老母来信,说家里因为盖房子,为一堵墙与邻居发生争执,希望他能出面解决问题。董笃行接信后回了一首诗:“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董母读后觉得有道理,于是主动退让。这个故事到今还传为美谈。有些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甚至放得下生死,民族英雄文天祥,为此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尽管人生奋斗的目的是获得,但有些东西却是不能不学会放弃的,如功名、利禄、美色……学会放弃,在深秋时可以感受到夏天的热情、春天的柔情、冬天的真情。但是,放弃并不是悲观失望地退却,而是“扬弃”。

学会放弃,是放弃那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和难以实现的目标,而不是放弃为之奋斗的过程和努力;是放弃那种毫无意义的拼争和没有价值的索取,而不是丧失奋斗的动力和生命的活力;是放弃那种金钱与地位的争夺,而不是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和物欲横流的社会,懂得放弃的人,是会用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对待没有得到的东西的,他们每天都有快乐和愉悦的心情伴随左右;而不懂得放弃的人,只会焦头烂额地乱冲,他们不仅最终未能达到目标,而且每天都陷于得失的苦恼之中。

也许放弃在当时看来是痛苦的,甚至是无奈的选择,但是,若干年后,当我们回首那段往事时,我们会为当时正确的选择感到自豪,感到无愧于社会、无愧于人生。也许正是当年的放弃,才使我们到达今天的光辉顶点和成功彼岸。所以,放弃不是失败。

有一首老歌,歌词最后几句是这样的:“原来人生必须要学会放弃,答案不可预期;原来结果最后才能看得清,来来回回何必在意。”是啊!人生在世,何惧放弃。

欧洲有一种叫金雕的鸟筑巢于悬崖,它以尖利的喙和强壮的爪宣布自己是天空的王者。金雕每次只孵出两只幼雏。在食物不足的年月,两只小金雕就会挨饿,金雕妈妈也只能眼看着孩子饿得嗷嗷叫。这时,两只小金雕就用力互相挤靠,结果总是相对弱小的那只被挤下山崖摔死,而这时的金雕妈妈又总是容忍这种“兽行”。

人是难以理解金雕的,但是面对自然界的残酷,金雕必须如此,否则就会全部饿死。岂止金雕,我们人类不也时时面临着痛苦的放弃吗?

人生就是选择,而放弃正是一门选择的艺术,是人生的必修课。没有果敢的放弃,就没有辉煌的选择。与其苦苦挣扎,拼得头破血流,不如潇洒地挥手,勇敢地选择放弃。歌德说:“生命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为了生存而放弃生存。”

英国著名诗人济慈本来是学医的,后来发现了自己有写诗的才能,就当机立断,放弃了医学,把自己的整个生命投入到写诗当中去。他虽然只活了二十几岁,但他为人类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马克思年轻时曾想做个诗人,也曾经努力写过一些诗,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兴趣并不在这里,便毅然放弃做个诗人的梦想,转到社会科研上面去了。如果他们两个人都不能及时地认识自己,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那么英国医学界至多不过增加了一位庸医,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也肯定要失去一颗璀璨耀眼的明星。

伽利略当时是被送去学医的,但当他被迫学习解剖学和生理学的时候,他却学习着欧几里得几何学和阿基米德数学,偷偷地研究复杂的数学问题。当他从比萨教堂的钟摆上发现钟摆原理的时候,他才刚满18岁。

罗大佑的《童年》、《恋曲1990》等经典歌曲影响和感动了一代人。罗大佑起初是学医的,后来他发觉自己对音乐情有独钟,所以他弃医从乐。事实也证实了他的选择是对的。

俄罗斯著名的男低音歌唱家奥多尔夏里亚宾19岁的时候,来到喀山市的剧院经理处,请求经理听他唱几支歌,让他加入合唱队,但他正处在变嗓子阶段,结果没被录取。过了些年,他已成了著名歌唱家。一次他认识了高尔基,和作家谈起了自己青年时代的遭遇。高尔基听后,出乎意料地笑了。原来就在那个时候,他也想成为该剧团的一名合唱演员,而且……被选中了!不过,很快他就明白,他根本没有唱歌的天赋,于是又退出了合唱队。

一个人要学会放弃,放弃你不想做的事;一个人要学会选择,选择你喜欢并擅长做的事。只要你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坐标,你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改变你自己的命运,从而到达成功的彼岸。放弃不等于失败,而是获得成功的另一种方式。

生存启示

一个人要学会放弃,放弃你不想做的事;一个人要学会选择,选择你喜欢并擅长做的事。只要你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坐标,你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改变你自己的命运,从而到达成功的彼岸。放弃不等于失败,而是获得成功的另一种方式。

想得到,必须先懂得放弃

一个男人,想要在自己的事业上得到更多,收获更多,那就必须要先懂得放弃。成大事者不是一味地要得到所有的东西,而是要善于放弃一些自己本来就力所不及的东西。因此,懂得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曾有一位外国学者这样说过:会快乐生活的人,并不会一味地争强好胜;在必要的时候,宁肯后退一步,做出必要的自我牺牲。

明朝正德年间,朱宸濠起兵反抗朝廷。朝廷派王阳明率兵去征讨,由于他出色的指挥,一举擒获朱宸濠,立下了大功。

当时的总督——江彬——是受到正德皇帝宠信之人,十分嫉妒王阳明的功绩,认为他夺走了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于是广散流言说:“最初王阳明和朱宸濠是同党,后来听说朝廷派兵征讨,才抓住朱宸濠为自己解脱。”想以此嫁祸于王阳明,并除掉他把这个功劳夺为已确。

在这种情况下,王阳明和好友张永不得不对这一不白之冤讨论对策:“如果退让一步,把擒拿朱宸濠的功劳让给江彬,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假如坚持下去,不做妥协,那江彬等人就要狗急跳墙,做出伤天害理的勾当。”为此,他将朱宸濠交给张永,使之重新报告皇帝:“朱宸濠捉住了,是总督大人的功劳。”就这样,堵住了江彬的嘴,使其不再乱说话。随后,王阳明就以病体缠身为由,回家休养去了。

张永回到朝廷后,大力称颂王阳明的忠诚和让功避祸的贤德事迹。正德皇帝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就给予了王阳明应得的封赏。

王阳明以放弃之术,避免了飞来的横祸。这种以放弃求生存、以放弃求得到的方法,同样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鲁国的大臣公仪休是一个嗜鱼如命的人。他被升任宰相以后,鲁国各地有许多人争着给公仪休送鱼。可是,公仪休却正眼不看,并命令管事人员不准接受。

他的弟弟看到这么多从四面八方精选来的活鱼都被退了回去,很是不解,就问他道:“兄长最喜欢吃鱼,现在却一条也不接受,为何?”

“正因为我爱吃鱼,所以才不接受这些人送的鱼。”公仪休很严肃地对弟弟说,“你以为这帮人是喜欢我、爱护我吗?不是。他们喜欢的是我手中的权力,希望我运用权力去偏袒他们、压制别人,为他们办事。吃了人家的鱼,必然要给送鱼的人办事,执法必然有不公正的地方;不公正的事做多了,天长日久哪能瞒得住人?宰相的官位就会被人撤掉。到那时,不管我多想吃鱼,他们也不会给我送来了,我也没有薪俸买鱼了。现在不接受他们的鱼,公公正正地办事,才能长久地吃鱼。靠人不如靠己呀。”

有一次,一个不知名的人偷偷往他家中送了一些鱼,他无法退回,就把鱼挂到家门口,直到几天后鱼变得臭不可闻才把它们扔掉。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敢给他送鱼了。

生活中充满了种种**,在**面前我们也应当把握住自己不合理的欲望,适当放弃,对不应得到的利益不存非分之想,才是明智的作为。

男人要学会约束自己的得利之心,懂得什么是该得到的,什么是不应该得到的,即使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也能做到这一点,严于律己。那么,在人生道路上就能把握好自己的命运,不会为得失而犯错。

生存启示

生活中充满了种种**,在**面前我们也应当把握住自己不合理的欲望,适当放弃,对不应得到的利益不存非分之想,才是明智的作为。

放弃眼前,收获未来

生活当中,人们往往会因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失去了长远的发展机会;不甘心舍弃每一次的发财机会,而错过了赚取大钱的良好商机。一个男人要懂得权衡事物的轻重缓急,知道哪些是该放弃的,哪些是该牢牢把握住的。生活中经常遇到要为顾全大局而牺牲局部的情况,男人必须会权衡轻重,以决定牺牲的分量和等级,来换取更好更长远的发展。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前,他两只手各拿了一个花瓶,前来献佛。

佛陀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

黑指婆罗门于是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佛陀又说:“放下!”

黑指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这时黑指婆罗门说:“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的了,请问现在你还要我放下什么?”

佛陀说:“我并没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你将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

黑指婆罗门这才了解了佛陀所说的“放下”。

“放下”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吾人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情,就对爱情放不下;有了事业,就对事业放不下。

我们在肩上的重担,在心上的压力,比手上的花瓶更重?这些重担与压力,可以使人生活得非常艰苦。必要的时候,佛陀指示的“放下”不失为一条幸福的解脱之道!

为了工作,我们可以放弃娱乐;为了孩子,我们可以放弃睡眠;为了保全生命,我们可以抛弃身外之物。但是当我们遇到比生命更宝贵的事物时,则不得不牺牲生命。如果不懂得这一道理,其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1846年10月,多纳尔家族一行87人在前往加州的路上被大雪阻隔,他们被困在关口里。40天后,有一半的人陆续死于饥饿和疾病。最后,终于有两个人决定出去求援。他们很快就到达了一个村庄,并带回一个救援队,使其他幸存者得以获救。你是否觉得好奇,在面临饥饿和死亡的状态下,他们为什么等待了40天,才决定放弃那个地方?为什么没有人愿意冒险出去求援?原因很简单——他们不愿意放弃身边的财产。

他们曾试图把马车和财物拖走,结果搞得筋疲力尽却徒劳无功,只好作罢。他们就这样任由大雪把自己围困在关口,直到耗尽所有的食物和供给。

想想看,我们是否也经常陷入这种“关卡”呢?由于害怕失去既有的社会地位、丰厚的收人、舒适的办公室以及握在手中的权力,多少人放弃了新工作的挑战,宁可守着一份并不喜欢的工作,虚度数十年的光阴而不愿意寻找生命的另一束阳光。当你的生命越是往前走,你就觉得自己将要聚积越多的包袱和负担——财产、名位、习惯、人际关系、应该做的、必须做的……不断地增加,于是便更加依恋这熟悉的一切,舍不得放下。由于害怕失去拥有的一切,很多人不愿意冒险,更恐惧为了改变现状所要做出的突破,不敢离开那种一成不变的生活,以致平凡无趣地走完一生。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宁可留在熟悉的地狱,也不愿走进陌生的天堂,为何有那么多人把自己困在无形的牢笼内,而无法走出生命中的“多纳尔关口”的原因。

《左传》云:“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而现代医学又早已证明,吃太饱、喝太足会让人萎靡不振。至于那些整日贪图享受的人剩下的只有死路一条,因为他们的血管已经被堵满,身体已经被淘空。

大名鼎鼎的日本东芝公司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有过不良记录。当时经济萧条,日本局势风雨飘摇,偏偏这时,东芝公司高层的某些人不思进取,整日困于酒食,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导致业绩一落千丈。高层的行为影响着全公司,整个东芝公司一时弥漫着一股奢靡腐朽的死亡气息。

士光敏夫改革东芝公司的主要手段便是“撤其酒食”,强行命令下属戒掉贪图享受、不思进取的恶劣风气。东芝公司由此才又慢慢地走上正轨。此事非常值得中国企业与企业家借鉴,很多人在赚了一笔小钱后马上就去挥霍享受,完全流露出一副暴发户的没出息样,不改掉这一恶习,必无大成就。

一个职务、一种头衔,自然代表着一个人在社会上所取得的成就和地位,它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凡事都有一个度。适可而止,于是心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排既定,自能应付自如,就不会既忙且乱了。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懂得放下才能收获更多。成功并不总是青睐于那些死守一个真理的执著者,还格外偏爱那些懂得适时放弃的聪明人。要想达到自己的目标,我们固然要“拿得起”;但与此同时,当我们发现“此路不通”时,也要学会及时地放下。片面地偏向任何一点,生命的天平就有可能发生难以控制的偏斜,到时再来补救就来不及了。

小溪放弃平坦,是为了回归大海的豪迈;黄叶放弃树干,是为了期待春天的葱茏;蜡烛放弃完美的躯体,才能拥有一世的光明;心情放弃凡俗的喧嚣,才能拥有一片宁静。要想得到野花的清香,必须放弃城市的舒适;要想得到永久的掌声,必须放弃眼前的虚荣。放弃了蔷薇,还有玫瑰;放弃了小溪,还有大海;放弃了一棵树,还有整个森林;放弃了驰骋原野的不羁,还有策马徐行的自得。

只有那些懂得放弃眼前利益的人,才能真正收获心灵深处最希望得到的东西。

生存启示

懂得放下,才能收获更多。成功并不总是青睐于那些死守一个真理的执著者,还格外偏爱那些懂得适时放弃的聪明人。要想达到自己的目标,我们固然要“拿得起”;但与此同时,当我们发现“此路不通”时,也要学会及时地放下。

该放弃时就放弃

有这么一个故事。古时有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可他却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爱立誓言,即使誓言不符合实际,八头牛都拉不回头,将错就错。

这年春天,听说市面上的墨鱼价格最高,于是便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捕墨鱼。但这一次鱼汛所遇到的全是螃蟹,他只能空手而归。回到岸上后,他才知到在市面上螃蟹的价格最高。渔夫后悔不已,发誓下一次出海一定只打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放到螃蟹上,可这一次遇到的却全是墨鱼。不用说,他又只能空手而归了。晚上,渔夫饥饿难忍,躺在**十分懊悔。于是,他又发誓,下次出海,无论市遇到螃蟹,还是遇到墨鱼,他都要捕捞。

第三次出海后,渔夫严格按照自己的誓言去捕捞,可这一次墨鱼和螃蟹他都没有见到,见到的只是一些马鲛鱼。于是,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渔夫没有赶得上第四次出海,他在自己的誓言中饥寒交迫地死去了。

这则故事告诉人们:许多时候,目标与现实之间往往有一定的距离。如果那位渔夫能在捕鱼时及时放弃自己既定的目标,也许他的结局就不会是这样的悲惨。

当然,这只是个故事而已。世上没有如此愚蠢的渔夫,但是却有这样愚蠢至极的誓言。

有个孩子挺聪明,平时成绩也不错,他的父母就一厢情愿地发誓,孩子将来一定要考上一流大学,非清华、北大不读。结果,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临近高考,引发严重的神经衰弱症,连续几个月,每天睡不到4个小时。成绩如何,可想而知。

许多时候,目标与现实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必须学会随时去调整。无论如何,人不应该为不切实际的誓言和愿望而活着。

放弃,这也许不被许多渴望成功的人所接受。但在现实生活中,必要的放弃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当目标过分虚无缥缈时,你应该学会放弃。也许很多人都有过这种想法,但在真正去实践时,却胆怯了。其实,只要勇于迈出这看似羞辱但明智的一步,你就能比他人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当走进人生的死胡同时,你更应该选择放弃前进。

必要的放弃,不是一种耻辱,而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当陶渊明看透了官场的黑暗后,他选择了放弃,寻求另一种悠闲、美好的生活境界。“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正是他对以往生活的大胆否定。“放弃”成了他生命的诗篇。放弃并不一定意味着失败,相反,也许使你更接近成功。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放弃了大城市选择以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最后夺取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我党主动放弃了革命圣地延安,选择了一条迂回的道路,最后还不是夺取延安保卫战的最后胜利!这样的放弃是伟大的,它改写中国人民的屈辱史,印证了战争的辩证法。

是的,不要害怕放弃,万事万物都在变化和发展之中,人生是一艘航行在大海中的船,时时刻刻都要调整自己的航向,及时避开一个又一个的暗礁。我们所敬仰的鲁迅先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弃医从文,创造了自己辉煌的一生。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发现学习基础课已经不能成为他的发展方向,而电脑技术却深深地吸引他的时候,便“见风使舵”,中途辍学,独自开发网络技术,最终创立了微软公司。如果他当时不选择放弃,那么坐在“世界首富”位置的人就不会是比尔·盖茨了。所以,钻入死胡同的结果只能像寓言中的那位“渔夫”,难逃“在饥寒交迫中离开了人世”的厄运。

学会放弃,就是要求我们在外界环境中发生变化时,主观意识也随之改变。事物是客观发展的。对一位医生来说,病万变药亦万变;对一位改革家而言,事物容易随着时间流逝而改变,管理方法也应该随着改变……

放弃吧,该放弃的时候就该放弃。虽然要做到放弃很难,但是,我奉劝诸位反过来想想:该低头时不妨低头,因为下次我能把头抬得更高。

男人要学会放弃,放弃那些应该放弃的东西,固执己见的渔夫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需要的是明智的放弃。必要的放弃不是逃避而是迂回的前进,是另一种成功之路!

生存启示

生活中,必要的放弃是一种明智之举。放弃不是耻辱,而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放弃不是逃避,而是迂回的前进,是另一种成功之路。

平淡看待得与失

30多岁的男人已接近成熟,一个成熟的男人,就要有一颗看淡得失的平常心,生活中总是交织着成功与失败,在面对这些成功与失败时,需要你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去面对。失去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失去的同时也在得到。

失去了太阳,可以欣赏到满天的繁星;失去了绿色,得到了丰硕的金秋;失去了青春岁月,我们走进了成熟的人生……生活,需要享受收获的喜悦,也该享受“失去”的乐趣。

也许,有人认为缺损失非常痛苦的,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它,也许是一件好事,放弃你曾经拥有但却不能带给你快乐的东西,即使成为一种缺陷,但那是一种美丽。

“花开花落总有时”,一切都有它的所得和所失。生活对人是平等的,在你得到美貌的同时,你也许会失去与之成正比的智慧:在你得到快乐的同时,痛苦也许正在虎视眈眈地盯着你。所以说,人的心房住着两位客人,痛苦与快乐,你太快乐了,会吵醒沉睡着的痛苦;当你痛苦时,快乐会随时降临到你的身上。

泰戈尔说:“如果你因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你也失去群星了。”泰戈尔看似平常,实则深刻的哲理名言帮我们架通了一座桥——一座失望化为希望、痛苦化为快乐的桥。让我们明白了得到一种幸福,失去是另一种幸福,明白了拥有什么就品尝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追求美好的生活是人们共同的心愿。但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又会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有小失才能有大得;有局部之失,才能有整体之得。人生亦然。

人在得意中常会遭遇到小的失败,后者与前者比起来,可能微不足道,但是人们往往会怨叹那小小的失,而不去想既有的得。

如一位千万富翁,很可能因为失去了两百万元的账而郁郁不乐;一位经理可能因为遭受总经理的白眼而心萌去意。他们计较眼前的小不如意,却不想想自己已经是非常得意的人。正因如此,许多得意者反不如一般人活得快乐;甚至千万富翁自杀了,经理辞职了,到头来这些得意的人由于自己的看不开,终于成了真正的失意者。

人生没有绝对的事。在某些时候,失去的同时也得到了,而且得到的远远比失去的要多。英国的伟大诗人弥耳顿,最杰出的诗作是在双目失明后完成的;德国的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最杰出的乐章是在他的听力丧失以后创作的;世界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个用苦难的琴弦把天才演奏到极致的奇人。他们被称为世界文史上三大怪杰,居然是一个是瞎子,一个是聋子,一个是哑巴!他们之所以有那样的成就,正是因为他们有一颗平常心,不计较利害得失。科学家贝佛里奇说过:“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其实,“残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够正视现实。不要感叹命运多舛不公。命运向来都是公正的,在这方面失去了,就会在那方面得到补偿。当你感到遗憾失去的同时,可能有另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小男孩,在还是穿开裆裤时,就发现门前那堵墙上有一个闪光点,在阳光下耀耀生辉,艳丽无比。从此,朝思暮想、流连仰望。终于有一天,渐渐长高的小男孩决定爬上去看个仔细,原来是一小块玻璃。他好失望,心情懊丧得很。事物的转换总是这样,小伙子在此之前,拥有一份好心情;一旦得知那是一小块玻璃时,却又失去了昔日的那份特好的心情。这正如佛经上所说的:“失就是得,得就是失。”

得与失在我们心中,真是只有一线之隔,我们意以为得,就是得意;意以为失,就是失意,所以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也能得意在其中。秦王统一六国,兼并天下,也能失意于其间。大约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所得既多,便是增加,也不觉得欣喜,稍有所失,便惶惶恐恐;所失既多,就是再失,也不感到痛苦,稍有所获,便十分快乐。如此说来,得意何尝不是失意之由,失意又何尝不是得意之由呢?

更深一层想,我们人生最大的得意或失败,都无法由我们自己来左右。人生最大的得应该是“生”,我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生命,不是最大的“得”吗?因为没有这个得,就没有以后的得,这是得的根本。而人生最大的失,应该是“死”,当这一刻来临,我们便抛出所得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这不是最大的失吗?这最大的得与失,我们尚且无法掌握,又还有什么得失好计较呢?

孔子家语里记载:有一天楚王出游,遗失了他的手弓,下面的人要找,楚王说:“不必了,我掉的弓,我的人民捡到,反正都是楚国人得到,又何必去找呢?”孔子听到这件事,感慨地说:“可惜楚王的心还是不够大啊!”“为什么不讲人掉了弓,自然有人捡得,又何必计较是不是楚国人呢?”

“人遗弓,人得之”应该是对得失最豁达的看法了。就我们个人而言,有得有失;就全人类而言,不是一样吗?这仿佛云来云往、雨来雨往,这世上总有晴朗与阴雨的地方;又正如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这世间的一切总是继往开来,生息不断的。所以得与失,到头来根本就是一无所得,也一无所失啊!

患得患失的人,一生总是很苦恼的。他们对取舍疑虑不决,本来拥有一些自己并不需要而多余的东西,却又费尽脑汁想使这些东西不减反增。为这些终日烦恼,长此下去有损身心健康。与其担忧会失去,倒不知让它失去好了,换来了心情轻松和愉快,不是更好吗?

只要我们正视人生的得失,月亮即使有缺,也依然皎洁;人生即使有憾,也依然美丽。

不必为“失去”而难过,因为世间之物本来就是去住无常。我们所能做、所应做的只是在“得到”时珍惜它。

不能舍弃别人都有的,便得不到别人都没有的。会生活的人失去的多,得到的更多。只要这样一想,你就会有一种释然顿悟的感觉。

生存启示

正确认识得失,得到了也可能失去,无论你得到了什么,都不妨时常这样提醒自己。这样,得到了的时候就会倍加珍惜,失去的时候也不至于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