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问的问题是,”法兰克博士继续说,“‘你从这里出去之后,第一件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这是我从来没想过的问题,我从来不敢想。但是我心里却有答案:我要再看看我的太太和孩子们。突然间,我认为自己必须活下去,那件事情值得我活着回去做。那个问题救了我一命,因为它给我某个我已经失去的东西——活下去的理由!从那时起,活下去变得不再那么困难了,因为我知道,我每多活一天,就离战争结束近一点,也离我的梦想近一点。中国老人的问题不只救了我的命,它还教了我从来没学过,却是最重要的一课。”
“是什么?”年轻人问。
“目标的力量。”
“目标?”
“是的,目标,企图,值得奋斗的事。目标给了我们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当然,我们也可以没有目标地活着,但是要真正地活着,快乐地活着,我们就必须有生存的目标。伟大的艾德米勒·拜尔德说:‘没有目标,日子便会结束,像碎片般地消失。’目标创造出目的和意义。有了目标,我们才知道要往哪里去,去追求些什么。没有目标,生活就会失去方向,而人也成了行尸走肉。人们生活的动机往往来自于两样东西:不是要远离痛苦,就是追求欢愉。目标可以让我们把心思紧系在追求欢愉上,而缺乏目标则会让我们专注于避免痛苦。同时,目标甚至可以让我们更能够忍受痛苦。
“我有点不太懂,”年轻人犹豫地说:“目标怎么让人更能够忍受痛苦呢?”
“嗯,我想想该怎么说……好!想像你肚子痛,每几分钟就会来一次剧烈的疼痛,痛到你会忍不住呻吟起来,这时你有什么感觉?”
“太可怕了,我可以想像。”
“如果疼痛越来越严重,而且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你有什么感觉?你会紧张还是兴奋?”
“这是什么问题,痛得要死怎么可能还兴奋得起来,除非你是被虐待狂。”
“不,这是个怀孕的女人!这女人忍受着痛苦,她知道最后她会生下一个孩子来。在这种情况下,这女人甚至可能还期待痛苦越来越频繁,因为她知道阵痛越频繁,表示她就快要生了。这种疼痛的背后含有具体意义的目标,因此使得疼痛可以被忍受。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已经有个目标在那儿,你就更能忍受达到目标之前的那段痛苦期。毫无疑问,当时我因为有了活下去的目标,所以使我更有韧性,否则我可能早就撑不下去了。我看见一个非常消沉的战俘,于是我问他同一个问题:‘当你活着走出这里时,你第一件想做的事是什么?’他听了我的问题之后,渐渐地,脸上的表情变了,他因为想到自己的目标而两眼闪闪发亮。他要为未来奋斗,当他努力地活过每一天的时候,他知道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了。
“我再告诉你另一件事。看着一个人的改变这么大,而你知道你说的话对他有很大的帮助,那种感觉真是太棒!所以我又把这当成自己的目标,我要每天都尽可能地帮助更多的人。
“战争结束之后,我在哈佛大学从事一项很有趣的研究。我问1953年那届的毕业学生,他们的生活是否有任何企图或目标?你猜有多少学生有特定的目标?”
“50%。”年轻人猜道。
“错了!事实上是低于3%!”法兰克博士说,“你相信吗,100个人里面只有不到3个人对他们的生活有一点想法。我们持续追踪这些学生达25年之久,结果发现,那有目标的3%的毕业生比其他97%的人,拥有更稳定的婚姻状况,健康状况良好,同时,财务情况也比较正常。当然,毫无疑问,我发现他们比其他人有更快乐的生活。”
“你为什么认为有目标会让人们比较快乐?”年轻人问。
“因为我们不只从食物中得到精力,尤其重要的是从心里的一股热诚来获得精力,而这股热诚则是来自于目标,对事物有所企求,有所期待。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不快乐,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没有意义,没有目标。早晨没有起床的动力,没有目标的激励,也没有梦想。他们因此在生命旅途上迷失了方向和自我。
“如果我们有目标要去追求的话,生活的压力和张力就会消失,我们就会像障碍赛跑一样,为了达到目标,而不惜冲过一道道关卡和障碍。
“目标提供我们快乐的基础。人们总以为舒适和豪华富裕是快乐的基本要求,然而事实上,真正会让我们感觉快乐的却是某些能激起我们热情的东西。这就是快乐的最大秘密一一缺乏意义和目标的生活是无法创造出持久的快乐的。而这就是我所说的‘目标的力量’。”
智慧启示:
目标赋予我们生命的意义和目的。有了目标,我们才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追求喜悦,而不是在避免痛苦上。
人生应放弃
放弃是一种睿智,它可以放飞心灵,可以还原本性,使你真实地享受人生;放弃是一种选择,没有明智的放弃就没有辉煌的选择。
进退从容,积极乐观,必然会迎来光辉的未来。放弃决不是毫无主见,随波逐流,更不是知难而退,而是一种寻求主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放弃不等于失败,也许放弃会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古往今来,学会放弃的典故不胜枚举。明朝时,有位叫董笃行的人在京城为官。一天,他接到家中老母来信,说家里因为盖房子,为一堵墙与邻居发生争执,希望他能出面解决问题。董笃行接信后回了一首诗:“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董母读后觉得有道理,于是主动退让。这个故事到今还传为美谈。有些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甚至放得下生死,民族英雄文天祥,为此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尽管人生奋斗的目的是获得,但有些东西却是不能不学会放弃的,比如功名、利禄、美色……学会放弃,在深秋时可以感受到夏天的热情、春天的柔情、冬天的真情。但是,放弃并不是悲观失望地退却,而是“扬弃”。
学会放弃,是放弃那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和难以实现的目标,而不是放弃为之奋斗的过程和努力;是放弃那种毫无意义的拼争和没有价值的索取,而不是丧失奋斗的动力和生命的活力;是放弃那种金钱与地位的搏杀和奢侈生活的创造,而不是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和物欲横流的社会,懂得放弃的人,是会用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对待没有得到的东西的,他们每天都有快乐和愉悦的心情伴随左右;而不懂得放弃的人,只会焦头烂额地乱冲,他们不仅最终未能达到目标,而且每天都陷于得失的苦恼之中。
也许放弃在当时看来是痛苦的,甚至是无奈的选择,但是,若干年后,当我们回首那段往事时,我们会为当时正确的选择感到自豪,感到无愧于社会、无愧于人生。也许正是当年的放弃,才使我们到达今天的光辉顶点和成功彼岸。所以,放弃不是失败,只是暂时停止成功。
有一首老歌,歌词最后几句是这样的:“原来人生必须要学会放弃,答案不可预期;原来结果最后才能看得清,来来回回何必在意。”是啊!人生在世,何惧放弃。
欧洲有一种叫金雕的鸟筑巢于高山悬崖,它以尖利的喙和强壮的爪宣布自己是天空的王者。金雕每次只孵出两只幼雏。在食物不足的年月,两只小金雕就会挨饿,金雕妈妈也只能眼看着孩子饿得嗷嗷叫。这时,两只小金雕就用力互相挤靠,结果总是相对弱小的那只被挤下山崖摔死,而这时的金雕妈妈又总是容忍这种“兽行”。
人是难以理解金雕的,但是面对自然界的残酷,金雕必须如此,否则就会全部饿死。岂止金雕,我们人类不也时时面临着痛苦的放弃吗?
人生就是选择,而放弃正是一门选择的艺术,是人生的必修课。没有果敢的放弃,就没有辉煌的选择。与其苦苦挣扎,拼得头破血流,不如潇洒地挥手,勇敢地选择放弃。歌德说:“生命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为了生存而放弃生存。”
英国著名诗人济慈本来是学医的,后来发现了自己有写诗的才能,就当机立断,放弃了医学,把自己的整个生命投入到写诗当中去。他虽然只活了二十几岁,但他为人类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马克思年轻时曾想做个诗人,也曾经努力写过一些诗,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兴趣并不在这里,便毅然放弃做个诗人的梦想,转到社会科研上面去了。如果他们两个人都不能及时地认识自己,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那么英国医学界至多不过增加了一位庸医,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也肯定要失去一颗璀璨耀眼的明星。
伽利略当时是被送去学医的,但当他被迫学习解剖学和生理学的时候,他却学习着欧几里得几何学和阿基米德数学,偷偷地研究复杂的数学问题,当他从比萨教堂的钟摆上发现钟摆原理的时候,他才刚满l8岁。
罗大佑的《童年》、《恋曲l990)等经典歌曲影响和感动了一代人。罗大佑起初是学医的,后来他发觉自己对音乐情有独钟,所以他弃医从乐,事实也证实了他的选择是对的。
俄罗斯著名的男低音歌唱家奥多尔夏里亚宾19岁的时候,来到喀山市的剧院经理处,请求经理听他唱几支歌,让他加入合唱队,但他正处在变嗓子阶段,结果没被录取。过了些年,他已成了著名歌唱家。一次他认识了高尔基,和作家谈起了自己青年时代的遭遇。高尔基听后,出乎意料地笑了。原来就在那个时候,他也想成为该剧团的一名合Ⅱ昌演员,而且……被选中了!不过,很快他就明白,他根本没有唱歌的天赋,于是又退出了合唱队。
离斯特拉福德镇不远处有一座贵族宅邸,主人是托马斯·路希爵士。有一天,刚20岁出头的莎士比亚伙同镇上的几名好事之徒,扛着武器溜进爵士的花园,开枪打死了一头鹿。结果莎士比亚被当场抓住,在爵士管家的房间里被囚禁了一夜。莎士比亚在这一昼夜间受尽侮辱,释放后便写了一首尖刻的讽刺诗,贴在花园的大门上。这下子惹得爵士火冒三丈,扬言要诉诸法律,严惩那写歪诗的偷鹿贼,于是诗人在家乡呆不下去了,只好走上去伦敦的途程。正如作家华盛顿·欧文所说:“从此斯特拉福德镇失去了一个手艺不高的梳羊毛的人,而全世界却获得了一位不朽的诗人。”
一个人要学会放弃,放弃你不想做的事;一个人要学会选择,选择你喜欢并擅长做的事。只要你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坐标,你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改变你自己的命运,从而到达成功的彼岸。放弃不等于失败,而是获得成功的另一种方式。
智慧启示:
进退从容,积极乐观,必然会迎来光辉的未来。放弃决不是毫无主见,随波逐流,更不是知难而退,而是一种寻求主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生活中没有完美
有一个圆的故事,它少了一个三角,科学的讲它少了一个扇型,它为了寻找这个三角把自己变成一个完美的真正的圆,就不停的行走,事实上就是滚,因为它不是整圆,所以在滚的过程中有很多磕磕绊绊,它第一次磕到了一个石头,石头说,你要去哪啊?圆说:我要寻找我的另一半去,然后带着它去环游世界看风景去!走着走着它遇到了一棵小花,花儿问它:你要去哪啊?圆说:我要寻找我的另一半去,带它来闻你的花香!接着它遇到了小河,河流问它:你要去哪啊?圆说:我要寻找我的另一半去,带它来品尝你那流水的甘甜!就这样,一路上它遇到好多,当然它和它们都成了朋友。
一次,它遇到了一个三角,它抱紧它,以为它就是它寻找的另一半,结果这个三角太大了,它们怎么抱也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整圆,它不得不放弃,继续寻找,在后来它又遇见了一个三角,可是这次又太小了,一不小心就会丢掉它,拼成整圆更是不可能的事了,它又不得不放弃它,最后它又遇见了一个,这次竟然不大不小很合适,于是它抱紧它,成了一个整圆,它很开心很幸福,变成整圆的它不再害怕路上那些磕磕绊绊的东西了,滚起来很快很快,以至于不能够停下来了,所以再不能停下来和它的那些朋友交谈,石头,花儿,小河等等都变成了它滚动的路途中转迅即逝的物体,更别说去看风景,闻花香,品尝河水的甘甜……圆变的孤单了,它所寻找的不是这种孤独,这种单调的行走,圆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最后它决定放弃这个合适的三角,理由是什么?说不清楚,但是它放弃了,又变成不完整的它,又可以慢慢的行走,想停下来就停下来,又可以和石头说话,闻闻花香,在河流中嬉戏,停留在夕阳中看风景……并且是那么的快乐……
这个哲理故事告诉你:正视放弃,拒绝完美,才令我们完整。
人生没有完美可言的,完美只是在理想中存在。生活中处处都有遗憾,这才是真实的人生。因而人不能苦闷于那种“完美”的追求之中,这样可能会留给我们更多的遗憾。其实,人生太多的遗憾是由于人们过分的追求造成的。
人在大的得意中常会遭遇小的失意,后者与前者比起来,可能微不足道,但是人们却往往会怨叹那小小的失意,而不去想想既有的得意。
秦王嬴政统一七国,兼并天下,也能失意于其间。大约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所得既多,便是再增加,也不觉得欣喜,稍有所失,便惶惶恐恐;所失既多,就是再失,也不感到痛惜,稍有所获,便十分快乐。如此说来,得意何尝不是失意之由,失意又何尝不是得意之始呢?
更深一层想,我们人生最大的得意与失意,都是由我们自己来左右。人生最大的得,应该是“生”。我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生命.不是最大的得吗?因为没有这个得,就没有以后的得,这是得的根本。而人生最大的失,应该是“死”。当这一刻来临,我们便须交出所得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这不是最大的失吗?这最大的得与失,我们尚且无法掌握,又还有什么得失好计较呢?
你当然应该努力做到最好,但人永远无法做到完美。我们面对的情况如此复杂,以致没有人会从不犯错。所以我绝对不会要求你做一个完人,况且这样的人也根本不存在。
有一个富翁因为实在太富有了,所以凡事都要求最好的。
有一天他喉咙发炎,这不过是一个小毛病,任何一位大夫都可以看得好,但是由于他求好心切,他一定要找到一个最好的医生来为他诊治。
他花费了无数的金钱,走遍各地寻找医病高手,他一地一区地走,每个地方都告诉他当地有名医,但是他认为别的地方一定还有更好的医生,所以他又继续再找。
直到有一天他路过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扁桃腺早巳恶化成脓,病情变得非常的严重,必须马上开刀,否则性命难保。但是当地却没有一个医生,这个富有的人,居然因为一个小小的扁桃腺发炎而一命呜呼!
然而,有时人们并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很多人期望别人完美无瑕,常常念叨别人的缺点,因为他们希望别人能够改正,而他们难以谅解的是因为别人的过失总在他们最脆弱的时候触痛他们的心。
如果事情是这样的,当然你会感到负疚。但在承担过错之前,你必须问问自己,那是否真的是你应该背负的包袱。
一个完美的人,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可怜的人,他永远无法体会有所追求、有所希望的感受;他永远无法体会别人带给他一直梦寐以求的东西的喜悦。
一个有勇气放弃他无法实现的梦想的人是完整的;一个能坚强地面对失去亲人的悲痛的人是完整的——因为他们经历了最坏的遭遇,却成功地抵御了这种打击。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有个渔夫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珠,爱不释手。然而,珍珠上面有一个小黑点。渔夫想,如能将小黑点去掉,珍珠将变成无价之宝。于是,它就用刀子把黑点刮掉。可是,刮掉一层,黑点仍在,再刮一层,黑点还在,刮到最后,黑点没了,珍珠也不复存在。
人们往往坚持完美而扔掉了一些他们原本可以拥有的东西.但他们是不可能拥有完美的,虽然他们还在永远找不到完美的地方到处搜寻。想追求完美无缺的事物,本是无可厚非的,然而.这种愿望落空也是经常发生的。优点与缺点,长处与短处,相比较而存在,即便是最好的,也不等于是最完美的。
生命不是上帝用于捕捉你的成熟的陷阱。你不会因为一个错误而成为不合格的人。生命是一场球赛,最好的球队也有丟分的记录,最差的球队也有辉煌的一刻。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让自己得到的多于失去的。
智慧启示:
当你接受的现实不完美时,当你为生命的继续心存感激时,你就能成就完整;而别的人却渴求完整——当你们为完美而困惑的时候。
为人处世应大肚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一些摩擦,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一个男人能够做的就是得饶人处且饶人。
如果把这些琐事当是非的话,你就会有生不完的气。可能有时候别人的一句无心之语,却被你当成了挑刺、找碴,结果一头栽入了是非的泥潭中。还有的时候,确实是他人有心伤害你。但你的反击却产生了“越描越黑”的效果,事情没澄清,却惹来一肚子气。其实在一些非原则性的是是非非面前,我们无须去计较什么,心胸开阔一点。时间自然会替我们证明。
与人相处,常会产生一些小矛盾。千万不要做一个小肚鸡肠、神经过敏的人,否则你就会闲气缠身,是非不断,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在社会上是永远吃不开的。而心胸开阔者从不纠缠于小事,凡事不过分苛求,所以每每能够成就大业。
宋朝的吕蒙正,不喜欢与人斤斤计较,他刚任宰相时,有一位官员在帘子后面指着他对别人说:“这个无名小子也配当宰相吗厂吕蒙正假装没听见,大步走了过去。其他参政为他忿忿不平,准备去查问是什么人敢如此胆大包天,吕蒙正知道后,急忙阻止了他们。
散朝后,那些参政还感到不滿,后悔刚才没有找出那个人。吕蒙正对他们说:“如果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就一辈子也忘不掉。这样的话,耿耿于怀,多么不好啊!所以千万不要去查问此人姓甚名谁。其实,不知道他是谁,对我并没有什么损失呀。”当时的人都佩服他气量大。
谁人背后没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别人说你两句,就让他说吧,只要无伤筋骨。非要和别人较劲,不是给自己找难受吗?吕蒙正身为一朝宰相,犯不着啊。
做人是这样,做事情也是这样。
不过分吹毛求疵、凡事皆留有回旋的余地,对微末枝节的小事不妨姑且放过,这乃是大部分中国人的处事为人的信条。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被人污蔑,名誉遭人诋毁,这时你也不必太过烦恼,我们不能每时每事都让人相信我们的清白,这时何不心胸开阔点呢?不要让是非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反正假的永远也真不了!
日本的白隐禅师是一位修行有道的高僧。有一对夫妇,在白隐禅师住处附近开了一家水产店,他们有一个漂亮的女儿。无意间,夫妇俩发现女儿的肚子无缘无故地大起来。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使得她的父母震怒异常!在父母的一再逼问下,她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白隐”两个字。
这对夫妻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白隐静静地听完了对方的辱骂,只淡淡地应道:“就是这样吗?可事情并没有完,等那姑娘肚中的孩子降生后,姑娘的父母竟毫不犹豫地将婴儿送给了白隐。这着实是一件让白隐禅师难堪的事,“一位出家的和尚,竟与民女通奸,还生了孩子,出的是哪门子的家”,街谈巷议不绝于耳。
这位白隐禅师尽管名誉扫地,但并不介意,他没有任何辩解,只是认真、细心地照顾着孩子一一他向邻居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买来其他嬰儿用品,虽不免横遭白眼,或是冷嘲热讽,但他总是处之泰然,仿佛他是受人之托抚养别人的孩子一般,他只想让那个孩子一天天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年后,那位没有结婚的妈妈感到良心不安,终于不忍心再欺瞒下去了,她老老实实向父母吐露了真情:孩子的生父是在鱼市工作的一名青年。于是姑娘的父母羞愧万分地去跟白隐禅师赔礼道歉,并抱回孩子。
白隐仍然是淡然如水,在交回孩子时仍然只是轻轻说道:“就是这样吗?”
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别人误会和指责,如果你事事都去解释或还击,往往会使事情越闹越大。不妨向白隐学习学习,把心胸放宽一些,没有必要去理会,难得糊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往往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有一个画家站在街市上卖画,这时一个衣着华贵的少年在一群仆人的围拥下来到了这里。少年在画家展出的画中选中了一幅,那是一幅多美的画啊!少年的眼睛惊喜地望着它。但是画家摇摇头,拿起一块布将那幅画遮住了。“不,这幅画不出售”少年失望地走了。原来少年的父亲曾经伤害过画家。所以画家决定让那个少年永远都得不到那副美丽的画。几天后,少年的父亲来了,因为少年想那幅画想得已经生病了。他的眼睛失去了光彩,他的脸一天天消瘦。少年的父亲出了很高的价钱,画家不理他。看着自己的仇人叹息着走了,画家觉得很痛快。
可是一段时间后,画家觉得一切都糟透了:他失去了灵感!一天又一天,他站在画布前却一片茫然,有一次,他无意识地在画布上作画,但随后他呆住了,他竟然把仇人的脸画在了上面。终于,画家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他不肯原谅仇人,他正在用对方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画家很快将画框好,派人送到少年家里去了。
当你不肯原谅别人时,就是要死抱着不愉快不放。你不肯让自己的生活平静下来,偏偏要让别人所犯的错误扰乱自己的生活。得饶人处且饶人,因为,当你宽恕了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精神的解放。
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是一种宽容,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不拘小节的潇洒,一种伟大的仁慈。自古至今,宽容被圣贤乃至平民百姓尊奉为做人的准则和信念,而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并且视为育人律己的一条光辉典则。
世界上的人和事,各有各的长处,任何事物都可以活用,都可以协调。和谐生活就需要彼此都拥有宽容的心态,坚持自己的个性,也尊重他人的脾气。
公共关系专家告诉我们“面对千差万别的现实世界,宽容是我们现代人适应时代社会的必备素质,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智慧启示:
世界上的人和事,各有各的长处,任何事物都可以活用,都可以协调。和谐生活就需要彼此都拥有宽容的心态,坚持自己的个性,也尊重他人的脾气。
简简单单才是真
真水无香,大爱无痕。世间万千事物,达到真正的大技法境界,乃是无事雕琢、无斧凿之印的无技法境界。为人处世亦然。简单就是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至高智慧的回归。
一个哲人,把一个孩子,一个物理学家和一个数学家同时请到一个密闭的房间里,哲人吩咐他们说:“看谁能用最快、最廉价又能使自己快乐的方法把这间房间装满东西。”哲人吩咐后,物理学家马上伏到桌上开始画这个房间的结构图,进而埋头分析这个房间哪里是光射最佳的方位,在哪堵墙的哪个位置开一扇窗最合适,草图画了一大堆,物理学家绞尽脑汁还是因不能确定在哪里打开一扇窗最好而苦恼着;而数学家也在听到吩咐后迅速找来尺子,开始丈量墙的高度和长度,然后仔细计算房间的体积,又苦苦思索能用怎样最廉价的东西恰到好处地把这间房间填满。只有那个小孩不慌不忙,他找来一支蜡烛,取来一根火柴,点燃了蜡烛,昏暗的房间一下子就亮了。在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还在皱着眉头迟迟拿不出自己的方案时,小孩已经欢快地在屋子里绕着摇曳的烛光唱歌跳舞了。哲学家对着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叹口气说:“简单的心一旦复杂起来,欢乐和幸福就离你们越来越远了。”
当今社会,为人处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人们都在大叹社会太复杂,人心太叵测。因此,人们都感到,置身于复杂浮躁的社会、琐碎忙乱的生活、繁冗迷离的人际关系中,能简单地做人,简单地做事,实在是不简单。
于是,很多时候,面对自身的困境、人际关系的困惑、不良情绪的困扰、两性关系的困局,为了生存,为了适应,人们好像不得不复杂一些,不得不总是绕着圈子跑,不得不惯性地用复杂的处事方法去对待人和事,甚至不得不做出一些违心的选择,不得不去投机钻营、屈意奉承,从而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简单的关系复杂化。
其实,细析人生的诸多难题,实在不难体会到“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句的现实生存状态。
“简单”是相对复杂而言的,是一个形容事物繁简程度的词。人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凡事一旦复杂了,就会以浑浊混乱的形式呈现,像麻团一样模糊不清,就会让人心生疑惑、猜测比较,让人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让人心情焦虑、情绪浮躁;而事情一旦简单了,就像溪水一样轻捷的流淌,人们就会一目了然,轻松明快,心平气和,从容开阔、易于选择和面对。因此,在今天,简单,已经成这一种让人向往和追求的生活方式和人际相处方式了。
可惜的是,在为人处世过程中,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产生“知人知面不知心”的防卫心理。从心理学上来讲看,心胸坦**、真情流露是情绪健康的标志之一,所以,当你开心的时候,你应该痛快地笑,当你痛苦的时候,你应该让泪水自然地流出来。如此说来,简单,就是活得轻松快乐,自然随意;就是要去掉凡尘杂念,心怀透明,海纳百川;就是不娇柔,不做作,不伪装,不圆滑、不世故。
应该说,人类是群体动物。为人处事,人际交往,简单是一种致高的境界。那么,在为人处事中,到底当怎样从容操练“简单”呢?
其实,简单与不简单,全在心灵。
在职场上,一个人当你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团结友爱、工作协调的时候,你的心里一定是简单快乐的、轻松宁静的、自由从容的;然若你总是偷奸耍滑、处处算计、斤斤计较、嫉贤妒能、搬弄是非、弄虚作假的,你内心岂能收获那种简单宁静的快乐呢?
简单来于心态的平和。在生活中,简单就是要对生活有个健康平和的心态,热爱生活,积极地面对现实,认真地活在当下,真诚善待他人,悦纳自己,不掩藏自己的个性,不戴着面具虚伪地活着,不去苛求别人,也别和自己过不去。何况,忙碌的生活过程中,有许多自然的,惯性的活动,并不需要精疲力竭去琢磨的,若能常已超然的、最真本的和简单的心去对待生活,定能获得别样的幸福感觉。
女作家池莉写过一本书叫《有了快感你就喊》,就让人读到简单的人生智慧。简单,体现在能潇潇洒洒活出自我,有了梦想就去大胆追求,面对世事的艰辛和人情的淡漠和岁月的沧桑,不急不徐不浮躁。投入地忙碌着,疲惫后而可以无怨地忘却一切身外的羁绊,惬意地享受一次畅快的饱睡。
简单也体现在一个人你能够做到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但这个“随”,不是盲从,不是消极,而是能够积极地顺应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不怨天尤人,不悲观、失意。
生命本应该是一件简单质朴的东西。为人处世,简单更多时候源于对事实的尊重、对自己的负责和对他人的宽容,能够放下不应有的自我束缚和沉重枷锁,能够自我负责,就必然能够宽以待人,能够宽以待人,便能轻松获得幸福和快乐的体验。
简单有时就像穿一件单色调的衣裳,虽然不是绚丽斑斓的,却给人以简洁、明快和高雅之感。
简单有时更体现在除却那些为了利益的觥筹交错之外,和知心朋友间一盏香茗两杯咖啡的清谈。
简单也体现在这样一种感觉——心随我动,人到哪里,心就跟到那里,心随着自己的感觉走,轻松愉悦、自然和谐。
简单是一种美,她非浅薄、贫乏,平庸的代名词,而是简约与宁静,坦诚与率真是自由与放松,是丰富与深刻的升华。
总之,为人处世,能够从容操练“简单”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做人境界,这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地觉察、认识,不断地进行自我修炼和经验沉淀。如果人们之间都能多一些简单、多一些坦诚,少一些虚伪,少一些掩饰,在随意间真情流露,在简单中智慧洋溢,那该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境界!那样,我们将发现,我们的内心深处是多么的宁静和安全。我们就会多一些快乐,多一些勇敢,多一些聪慧,多一些轻装前进的力量和勇气。
智慧启示:
你一旦奉行了简单的准则,就会摆脱心灵受到的污染,摆脱使你的生活变得错综复杂的恼怒。简单还意味着每次只确立一个目标,意味着你从此不再怨天尤人,意味着去做一切你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