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开政治因素考虑,人民币汇率升值会有助于中国从货币大国走向消费大国、从高增长低消费模式走向适度增长加适度消费模式。从这个角度看,故意压低人民币汇率没必要。
中国不断扩大人民币汇率弹性空间,从而使得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就有一个较大上升幅度,这当然有着政治策略方面的考虑;但同时也与从内在机制看,人民币汇率同样具有自然升值的要求有关。
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人民币汇率变动需要尊重客观规律;如果从市场需求出发人民币汇率呈上升趋势,那么故意压低汇率就没必要。
关于这一点,中国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多次对“人民币汇率升值不能过快”作出表态,其实潜台词就是“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趋势是升值,只是升值速度不能太快而已。”
对此,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认为,除了美国等西方国家逼迫人民币汇率升值外,人民币汇率本身也有升值的内在需求,人民币汇率升值是有助于中国完成经济转型的 1。
具体地说就是,中国以出口创汇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要求。中国要从货币大国和生产大国逐渐转为消费大国,从外向型社会转向内需型社会,恰恰需要人民币汇率升值来达到抑制出口、扩大内需的目的。
从过去的10年看,中国当初最早提出的口号是发展创汇导向型经济体制,这种“创汇导向”说穿了就是不计成本只看创汇。因为当时的中国太穷,更早一些时,邓小平出国访问时全国居然拿不出5万美元来。后来创立B股市场,实际上也是为了多赚一些外汇。
可是现在的情形不同了。目前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以至于出现了经济学上的“中美国人”——中国人生产,美国人消费;中国人储蓄,美国人举债;中国人当债权人,美国人当债务人;中国人干活,美国人印钞……并且由此构成世界经济平衡的基础。
具体表现在,一方面,人民币广义货币总量在迅速增长;另一方面,中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在会计账户两边,一边表现为人民币资产,另一边表现为外汇资产,实际上都是纸上富贵——外汇储备上去了、国内消费却上不去。为什么?因为与外汇储备相对应的人民币都投入到生产廉价产品中去,自然就推高了国内生产总值。
从中看出,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从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看已经位居全球第二、超过了日本;可是从消费水平看,整个中国的消费总量却还不到日本的50%、美国的20%,成为名副其实的“货币大国”、“生产强国”、“消费弱国”的原因。
毫无疑问,这样的“平衡”非常不合理,也是无法继续下去的,并且已经给中国经济造成恶性循环。
可是另一方面,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已经不可能改变过去那种经济发展模式了,唯一的办法是在原来轨道上逐渐降低出口依赖,把人民币升值当作经济转型杠杆,用这个杠杆去撬动经济模式转变。
不过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币汇率升值速度不能过快,否则经济转型会承受不了。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是指汇率升值速度要和经济转型步伐相一致,这时候对经济转型所起到的促进作用最大。
金岩石认为,未来三五年内人民币汇率的年增长速度会达到5%左右,直到突破1:5为止。这5%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他认为,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到2010年8月的实际情况看,人民币汇率一共升值了23%,相当于每年升值4.3%;由此推断,以后几年内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幅度不会低于这个速度。可是从另一方面看,2010年6月19日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后,2010年9月至10月两个月间就升值差不多2%,人人都感到这个幅度太大了。所以综合起来看,年升值速度在5%可能是合适的。
换个角度,再从美国方面来看。2010年11月19日,美国《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报道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在一篇书面演讲稿中,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的身份,从学术方面批评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阻止本币汇率随着经济增长而升值的做法,指责这给这些国家和全球经济都带来了问题 2。
伯南克认为,资本从这些新兴市场国家“上流”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关键是,前者的官方外汇储备积累超过流入的私人资本,主要新兴市场国家持有的外汇储备总额已经大幅度上升到5万亿美元,大约是10年前的6倍。尤其是中国,在其中占一半左右,略高于2.6万亿美元。
那么,中国是不是真的像伯南克所说的那样故意压低了人民币汇率呢?要知道,故意压低人民币汇率虽然能够配合出口导向发展战略,最终却必然会带来国际收支失衡。
为此,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委员余永定在他的《见证失衡:双顺差、人民币汇率和美元陷阱》 3一书中明确指出,自从1996年中国出现“双顺差”格局后,国际收支失衡就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决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障碍。中国由于实行出口导向战略,出口外贸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8年的20%一直增长到40%左右 4。
他指出,1998年以后中国汇率政策的主要思路是压低人民币汇率,这就催生了西方各国敦促人民币升值的政治压力。
他认为,展望未来,中国没有必要害怕人民币汇率升值,因为它不仅有助于缓解中国日益严重的国际收支失衡,还可以消除国内储蓄与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过高的不正常现象,进而解决无法通过宏观经济调整在短期内纠正的国际收支失衡。他在该书序言中直言不讳地说:“改革的时机应由政治家把握,但拖延不是出路”。
1 金岩石:《人民币自身有升值需要》,2010年10月15日腾讯财经。下同。
2 程婕:《伯南克指责中国压低汇率》,2010年11月20日北京青年报。下同。
3 余永定著:《见证失衡:双顺差、人民币汇率和美元陷阱》,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6月。
4 余永定:《压低人民币汇率促出口是98年后中国主要思路》,2010年9月20日经济参考报。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