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门越高,升值速度越快(1 / 1)

人民币不高兴 严行方 1138 字 1个月前

一方面是,人民币汇率在美国的逼迫下很不情愿地在“被升值”;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速度,事实上与所受压力大小密切相关。国外的调门越高,人民币升值速度就越快。

读者容易看到,一方面,中国政府曾经在不同场合表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方向坚定不移,但不会在外部压力下推进;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速度事实上在随着外部压力的增大在加快步伐。这两者岂不是很矛盾?其实,不是这样的。

有必要提醒注意的是,在上述两者概念中,前者是指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及其改革;后者是指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幅度和速度。毫无疑问,这是两个不同概念,所以上述两者并不矛盾。

从具体数据看,从2010年6月19日中国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开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动幅度就出现了戏剧性演进:7月份升值0.16%,8月份贬值0.53%,9月份则开始出现明显转机,从9月10日达到6.7625的新高之后,一个星期内的5个交易日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中间价就相继突破6.76、6.75、6.74、6.73、6.72五个关口,可谓是“一步一个台阶、扎扎实实地向上攀登”——五个交易日内连创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新高,一周内单边上涨453个基点,并且在9月17日达到6.7172 1。2010年9月,仅仅一个月内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就上涨1.74%,创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单月涨幅最高纪录 2。

在这些数据背后,实际上就与美国当时紧锣密鼓地逼迫人民币汇率升值,与美国即将投票通过《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有关。

这样联系起来观察就容易明白,这时候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速度越来越快,实质上更多地体现出一种政治和经济综合利益的权衡和妥协。

也就是说,这种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实质上是给美国一个信号,向美国展示中国政府的积极态度;同时,也是对此前不久中美两国高层会谈达成某种共识的兑现。

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这是“表演”给即将召开的美国众议院投票表决会看的。当然,仅仅是10多天后的2010年9月29日,美国众院投票表决《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时仍然以348:79的压倒性多数通过了该法案,但那是后话了。

伴随着这种紧锣密鼓的调门,人民币汇率升值之快已经对未来作出了透支;并且与此同时,也表明人民币升值预期已经显著增强了强烈的结汇意愿。

就在这同一时期的9月16日,经常用来衡量海外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的NDF指标 3,一年期NDF的市场报价为6.642、6.647,这意味着市场预计一年以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仅仅比2010年9月17日的6.7172升值1%左右。

从过去看,中国虽然进行过多次人民币汇率改革,试图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趋向市场化,但现在来看实际效果并不好。

具体地说是,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汇率的直接管理过于明显,人民币汇率在形成机制上仍然无法实行完全市场化。虽然中国在启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开始时,对这种资本项目实行管制是必要的,但随着中国国力的逐步增强,适当进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已经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上来。

换句话说就是,“强扭的瓜不甜”——人民币汇率将来是否升值、升值多少、升值速度快慢,直至会不会贬值,都应当根据市场需求来自发地进行调节,这才是正常的、正确的。任何在外来压力逼迫下的升值与否,都可能是扭曲市场的,也是不自由的、痛苦的。

毫无疑问,这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断升高,主要原因还是美元自身走弱造成的。

正如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所分析的那样:如果不是因为美元在持续贬值,人民币汇率至少不会“水落石出”得这么快。从2010年9月开始,美元兑一篮子货币一直处于下跌通道,而人民币又是参考这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自然也就处于这一升值通道之中了。

而这种升值通道,又迫使许多机构不断调整人民币升值预期。

2010年10月英国渣打银行的报告表明,它们原本预测2011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1美元兑6.71元人民币的,这时已经调整为1美元兑6.57元人民币了。也就是说,在渣打银行看来,远的不敢保证,但从近期看,人民币汇率的这种升值过程至少会延续到2010年底 4。

那么,伴随着国际舆论调门的升高,人民币汇率升值速度在加快,这究竟是不是一种好现象呢?

中外合资瑞银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对此表示看好。他认为,从中国的利益出发来权衡利弊,人民币汇率的温和升值对未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应该是有好处的。

当然,也有许多观点认为,人民币汇率升值应当考虑中国经济和外贸产业的实际承受力,而不应该以政治因素为出发点。因为归根到底,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否,与某些国家和中国之间的贸易顺逆差没有直接关联。言外之意是说,经济问题就是应当按照经济规律来办。

那现在的问题是,人民币汇率问题确实是经济问题,但它又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必然会涉及到政治体制、政治诉求。

正因如此,它才变得异常复杂,牵动的不仅仅是中美两国政治家、经济学家的神经,甚至还波及到全球,这就是很好理解的。

1 夏业良:《人民币升值不能只听央行的》,2010年9月26日北京晚报。下同。

2 安蓓:《9月人民币对美元涨1.74%,创汇改最大单月涨幅》,2010年10月2日新华网。

3 无本金交割远期,全称为Non-Deliverable Forward。

4 张莫、方烨:《人民币四个月升值2.48%,仍有温和升值空间》,2010年10月15日经济参考报。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