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化身和黄金搭档(1 / 1)

查理把我推向了一个不像格雷厄姆那样只购买便宜货的方向,这是他真正给我的影响。他把我从格雷厄姆观点的局限中拉了出来,这是查理思想的力量,他拓展了我的视野。

——彼得·林奇

[巴菲特是这样炼成的]

查理·芒格既是一位造诣颇深的投资大师,又是巴菲特的合作伙伴和多年好友,现任伯克希尔公司副董事长和韦斯科金融公司(Wesco)董事长。毫不客气地说,巴菲特的成功和查理·芒格是密不可分的。

查理·芒格被美国《财富》杂志称之为“巴菲特的化身”。巴菲特经常说,是查理·芒格把他推向了不再像格雷厄姆那样只会购买廉价股的方向,这是查理·芒格对他的最大影响,也是查理·芒格思想的力量。换句话说,是查理·芒格拓展了巴菲特视野。

巴菲特的儿子霍华德与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朝夕相处,他的评价极具参考价值。他说:“我爸爸是我认识的人中第二个最聪明的——查理·芒格才是首席。”

查理·芒格的智慧源于他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他在日常谈话中经常引经据典,不免晦涩难懂,所以国内有关查理·芒格的介绍很少。实际上,怎么形容查理·芒格对巴菲特的作用都不为过。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的最初认识是经人介绍的。当年巴菲特有一位非常富裕的邻居叫桃乐茜·戴维斯,1957年的一个晚上,她邀请巴菲特去她家里对他说,听说你在赚钱方面很有一套,所以我想向你请教一些问题。接下来,她和巴菲特仔细交谈了2小时。她的丈夫戴维斯医生则一句话也不说,好像根本不在听他们谈话。可是就在突然间戴维斯站起来对巴菲特说,我们信得过你,所以给你10万美元做投资,因为你让我想起了一个人:查理·芒格。当时的巴菲特根本就不知道查理·芒格是谁,但他牢牢记住了这个名字。

两年后的1959年,通过戴维斯医生介绍,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在午餐会上认识了。实际上,这时候的查理·芒格对巴菲特同样了解很少,并且他已经养成了几乎对所有人不感兴趣的习惯。

查理·芒格当时的观点是期望越小,失望就越少。因为过去很少有人能够被他“看得上眼”,所以他对这次见面也根本不抱任何希望。

可是没想到这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从此便开始了日后长达几十年的密切交往,从来没有间断过。他们不但无话不谈,而且彼此有心灵感应,不用对方开口就知道对方想说什么、在想些什么。

1968年巴菲特决定抛弃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时,最早是想把这家公司卖给查理·芒格和戈特斯曼的。当时,查理·芒格和戈特斯曼专门去伯克希尔公司总部进行了三天考察,可最终两人谁也不想要这家公司,这才迫使巴菲特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干下去。并且,既然这家公司卖不出去,巴菲特就只好继续买进它的股票、不断提高持股比例。

而就在这个时候,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有了一个共同发现,那就是觉得蓝筹票据公司很不错,于是开始不断买进它的股票。

巴菲特在认识查理·芒格之前整天忙着“雪茄烟蒂”式投资,而查理·芒格则不断告诫他不能光图股票价格便宜,更要注重投资质量。久而久之,巴菲特开始慢慢摆脱格雷厄姆投资观念的局限性,坚定地走向价值投资。

1948年查理·芒格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从事律师职业,并开始投资证券和商业活动,从房地产上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百万美元,成为标准的“百万富翁”。

查理·芒格和格雷厄姆一样,都以19世纪美国最优秀的作家、投资家、科学家、外交家、商人富兰克林为偶像,并且从富兰克林身上学到一种观点:“自己一定要变得富有,这样才能为人类做贡献。”归根到底,富兰克林之所以能有所作为就在于他有资金上的自由。关于这一点,无论从后来的巴菲特还是比尔·盖茨身上都能看得很清楚。

要使自己变得真正富有,就必须建立自己的企业。正是这一信念决定了查理·芒格的人生轨迹。他在和巴菲特共同缔造的伯克希尔公司中一起构成非同寻常的智慧组合,创造了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投资记录。

查理·芒格从1978年起担任伯克希尔公司董事会副主席至今,在“为人类做贡献”的理念上取得了一系列鲜为人知的重要成就。

例如,堕胎在美国合法化的运动就是最初由查理·芒格发起的,并且最终取得完全胜利。1989年,他给美国储蓄机构团体写信,抗议该组织不支持储蓄和信贷业务的各项改革,并于当年退出该团体。这一举措当时曾经引起巨大反响,美国的储蓄和信贷业随后爆发的危机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金融丑闻之一。

查理·芒格的个人生活曾经非常艰难,用“非常凄惨”来形容也不为过,他几乎经历了其他人的所有苦难和不幸。例如,他年轻时的草率婚姻使得他成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刚刚离婚不久,儿子就身患白血病不幸夭折,他被巨额医疗费用、失去亲人的悲痛深深折磨着;他管理的合伙企业在1973、1974年的美国股市暴跌中损失过半;1978年他因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导致左眼完全失明……

可敬的是,查理·芒格并没有被这些接踵而来的苦难和不幸打倒,表现出了积极乐观、正直诚实、坚韧不拔的英雄品质,而这些优秀品质无疑对巴菲特和伯克希尔公司产生了深深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启示录]

查理·芒格语重心长地说:“人们低估了那些简单大道理的重要性。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说,伯克希尔是一个教导性企业,它教会一种正确的思维体系。最关键的课程是,一些大的道理真的在起作用。我想我们的这种渗透已经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因为它们是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