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1 / 1)

当产物意外险公司以浮存金成本来判定公司好坏时,很少有公司的成绩可以令人感到满意。而有趣的是,不像一些产业普遍存在的现象,规模或品牌并非保险公司获利的关键。事实上许多最大、最有名的保险公司其成绩表现大多平平。这个行业最要紧的是承保的纪律原则,真正成功的公司必须坚守以下三项重要原则。

——彼得·林奇

[巴菲特是这样炼成的]

巴菲特一生的投资态度是小心、谨慎。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可以说这也是伯克希尔公司成功的秘诀之一。道理很简单,做任何事情只有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以钱为代表的投资就更是如此了。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1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当用浮存金成本高低来判断财产保险公司好坏时,很少有保险公司的业绩表现是令人感到满意的。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在其它产业中规模和品牌都是获利的关键因素,可是在保险行业却并非如此。并且事实证明,有许多最大、最有名的保险公司的业绩表现都是乏善可陈的。所以投资者千万要记住,这个行业中最重要的要遵守承保纪律,真正成功的保险公司都必须记住三项重要原则。

究竟是怎样三条原则呢?巴菲特阐述说:一是保险公司只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接受投保,不必追求市场占有率;二是要严格限制保险业务内容,确保企业不会因为发生单一的意外及其连带事件发生破产倒闭的风险;三是如果保险业务涉及道德风险,不管这样的业务盈利前景多么诱人都不能接。要知道,与任何有道德问题的人打交道,事后证明其成本和风险要比想象中的高得多。

应该说,从保险公司这个特定角度看,如果能做到上述三条,确实能从最大限度上保证企业经营的无风险。

巴菲特检讨说,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就可以看出通用再保险公司在上述第一条、第二条原则方面执行得相当差,不是忽略就是低估了大规模恐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设定费率和评估累积可能造成的风险方面存在问题。而实际上,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承保因素,遗憾的是过去并没有加以应有重视。

举例来说,保险公司的财产保险业务在制定价格时,通常会根据过去的经验只预期可能发生的飓风、火灾、爆炸、地震等自然灾害,谁也不会想到会发生“9·11”这样的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这说明什么呢?这实际上就表明所有从业人员都犯了一个最基本的错误,那就是在注重过去经验的同时并没有考虑到真正暴露的风险。在面对这样一个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时,保险公司并没有为此收到任何一分钱保费。

一方面,过去的经验对保险公司的绝大多数业务来说可能会是最有用的出发点。例如保险公司在承保某一地方的地震风险时,就绝对必须了解过去100年来当地发生的规模在一定级别以上的地震次数。虽然这种信息并不能确切告诉你明年发生地震的概率大小,但显而易见这种参考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面对大范围地震灾害保险时,就更是如此。

另一方面,有时候这种“经验主义”不但没有帮助,反而深受其害。例如在某企业投保董事及经理人责任保险时,如果参考过去几年中的股市表现,这时候就会发现,如果前几年股市高涨,那么这种责任保险发生重大损失的比例非常低;可与此同时,伴随着股市高涨企业做假账的舞弊行为也通常较多。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一旦需要作出对董事及经理人责任保险的赔偿,连被告都很难找到,因为你不知道要告谁。

而这时候的保险公司能不能从中发现蛛丝马迹呢?巴菲特认为完全可以。例如当股市高涨的时候,保险公司就应该特别关注保险客户中有没有离谱的公开稀释股份、业绩操纵、连环信式的股票拉抬以及其它一些无聊举措。这种发现并不是很困难的,通常这时候会有大量的这种行为出笼。一旦等到将来股价暴跌,所有这些罪恶行为都会一一暴露无遗。而到了那时候需要保险公司理赔时,数额高达几千亿美元的损失会让投资人一败涂地。这些损失究竟由小额投资者还是大型保险公司承担,陪审团的观点通常不利于保险公司。所以只要出现一个这样的大案,保险公司就会吃不了兜着走;而如果保险公司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功课,当初在承接业务时就可以提高费率,即使造成损失,也可以通过有力证据最终转败为胜,避免发生理赔损失。

正是由于巴菲特善于从常识中嗅出投资风险,所以在2001年以前伯克希尔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从来就没有出现过负值。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爆发后,伯克希尔公司持有的可口可乐和美国运通公司的股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亏损,伯克希尔公司的年收益下跌到7%左右,账面价值下跌了6.2%,但仍然好于标准·普尔500指数11.9%的下跌幅度。不过,这一局面到第二年就有了巨大变化。2002年伯克希尔公司股票的账面价值就增长了10%,而当年标准·普尔500指数的下跌幅度高达22%,两者可谓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这方面,巴菲特的最大经验是当初投资股票时就要选择一家非常优秀的企业。他在伯克希尔公司1985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他个人的经验和观察得到的结论是,“你划的是一条怎样的船,更胜于你怎样去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他看来,一家优秀企业及其明星经理人自然会从全方位角度去规避任何可能发生的风险,从而防患于未然。

[启示录]

“小心驶得万年船”、“宁可慢些也要稳些”这样的话投资者听得多了,可是在面对股市剧烈波动时就往往忘得一干二净,不但看不到风险,而且还会勇敢地参与其中去“搏傻”。不用说,这正是投资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