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通过无数种方式,我们下属每一家企业的竞争地位要么变得更强,要么变得更弱。如果我们让客户更加愉悦、消除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改善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我们的竞争力就会更强;但如果我们对待客户时冷淡或者容忍不必要的费用,成本不断上升,我们的竞争力就会萎缩。就每一天而言我们行为的影响难以察觉,但天长日久所累积的影响后果之巨大就难以估计。
——彼得·林奇
[巴菲特是这样炼成的]
伯克希尔公司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只投资有经济护城河的股票。这些股票不但原来就有一条较宽的经济护城河,而且还善于不断挖掘并拓宽经济护城河。尤其是伯克希尔公司后期所收购的企业,这一特征非常明显。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5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企业每天都在通过不同方式调整其竞争地位,要么变得更加坚强,要么变得更加脆弱——如果企业能让客户更加愉快,不断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不断改善产品和服务,企业竞争力就会越来越强;相反如果对客户的服务态度冷淡,或者无法控制不必要的费用上升,企业竞争力就会越来越萎缩。从某一天来看这样的变化难以察觉,可是久而久之这种变化之大就难以估量了。
他说,如果这种变化趋势能够导致企业长期竞争地位得到改善,这种现象就可以称之为“加宽经济护城河”,而这对于想要打造10年甚至20年以后依然屹立于企业之林的公司来说至关重要。
毫无疑问,每家企业都希望能够在短期内赚到尽可能多的钱,可是这种盈利目标如果与企业拓宽经济护城河的长期目标相冲突,就应当优先考虑后者。否则,公司管理层因为要实现短期盈利目标而置成本、客户满意度、品牌吸引力于不顾作出了糟糕决策,以后再出色的努力也难以弥补由此造成的伤害。看一看美国汽车行业和航空公司新的经理人上任后总要处理前任留下的一大堆问题,并且经常处于进退两难局面,就知道什么是前车之鉴了。
巴菲特的意思是说,任何一家企业要想获得稳定、持久的发展,都必须非常注重不断拓宽经济护城河,这比眼前能赚多少钱更重要。这种道理颇有一点像中国俗话中所说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这大约可以从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中得到启发:中国的工商企业开张过去总喜欢选择在每个月的逢“8”日子,希冀追求短期内的生意兴隆;而现在多选择在每个月的逢“9”日子,更注重长期竞争力的培养。这虽然有些牵强附会,但多少能说明这种潜意识中发生的变化。
在巴菲特看来,经济护城河就是企业竞争力的代名词。企业有没有竞争力,这种竞争力究竟有多大,关键看它有没有一条经济护城河、这条经济护城河有多宽?同样的道理,企业竞争力是不是领先于同行、是不是继续扩大,也可以从该企业的经济护城河是不是在拓宽上看出来。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5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对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那些经理人在拓宽经济护城河方面所做的努力赞赏有加。
他说,这些经理人非常专注于拓宽经济护城河,并且在这方面表现得才华横溢,原因非常简单,因为他们对企业充满热忱。而这时候巴菲特要做的事情就非常简单了:既然这些经理人在伯克希尔公司收购以前就已经管理了这家公司很长一段时间,那么巴菲特接下来唯一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服务,使他们专心致志地继续朝着原来的方向前进。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7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就提到他是如何提供这种服务的。他说,伯克希尔公司旗下有家坐落在以色列的艾斯卡公司(ISCAI)专门生产小型碳化合金切割工具,这种工具能够给庞大而昂贵的工作机床大大提高生产率。然而要知道,该公司的碳化物原料(钨)却一直是在中国开采的。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艾斯卡公司首先要把原料钨从中国运到以色列,然后在那里加工成产品。2007年末艾斯卡公司干脆在中国大连开办了一家大型工厂,这就相当于把这些聪明的大脑从以色列搬到了中国产钨的地方。结果不言自明,艾斯卡公司的成本下降了、经济护城河变得更宽了。
作为企业竞争力的代名词,经济护城河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些甚至是其他企业很难学习和模仿的地方。例如上篇提到的一步分作两步走的避税法,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经济护城河,因为它能通过推迟纳税让企业拥有更多可以实际运作的流动资金。
看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会这样想了:既然伯克希尔公司本身就是一家拥有经济护城河的企业,并且由巴菲特在掌舵,那么闭着眼睛购买伯克希尔公司股票就行了。这不但是巴菲特不主张的,事实上也是有很大风险的。因为归根到底,伯克希尔公司在不断拓宽经济护城河,这种好处并不一定能最终分享到投资者手里。
举个例子来说,伯克希尔公司作为法人企业纳税负担高达35%,比个人投资股票20%的纳税额要高得多,所以巴菲特会尽量减少股票买卖来推迟纳税时间的到来。无论伯克希尔公司股票价格多高,只要不卖出股票,伯克希尔公司就没有什么风险,拥有伯克希尔公司股票最多的巴菲特也没什么投资风险,因为他不需要马上缴纳高额税金。
说得更简单一点就是,对于频繁买卖股票的个人投资者来说,如果不能在高位卖出伯克希尔公司股票,伯克希尔公司损失的仅仅是65%的差价利润,而个人投资者损失的却是80%的差价利润。
[启示录]
经济护城河是企业竞争力的代名词。企业有没有竞争力,这种竞争力有多大,关键就是看它有没有一条经济护城河、这条经济护城河有多宽。不少经济护城河是企业独有的,这是更应该重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