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质化的东西,我可能在接到电话的那一刻就感受到。几乎我们买的所有企业,只需要10分钟、15分钟的分析。我今年买了两个企业。General Re是一个180亿的交易,我连它们的总部都没去过。
——彼得·林奇
[巴菲特是这样炼成的]
可以说,动辄几亿美元的企业购并案,如果换了别的企业可能要考察来考察去、论证来论证去,到最后也没有一个下文,因为这毕竟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可是在巴菲特面前,往往几分钟内就拍板敲定了,这不但因为他是大股东能够做得了主,更反映出他的处事风格。看起来一个个举重若轻,有时候甚至好像还有点随心所欲的样子。
巴菲特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演讲时,有人问他在购并企业中是否有些数据告诉他某个企业不能购并?或者说,哪些指标是可以量化的,哪些指标是不可以量化的?巴菲特回答说,如果单纯从数据角度看,几乎所有数据都告诉你这个企业不能买。如果你真的感到购买该企业是非常便宜的,同样可能会陷入雪茄烟蒂式的廉价思维模式。
他举例说,伯克希尔公司曾经购买过一家风力发电公司,购买价格绝对便宜,只相当于该公司流动资金的三分之一。伯克希尔公司确实从中赚到了钱,可是这种模式别人无法复制,看起来它更像一次性买卖。
如果要谈到不能量化、只能质化的东西,他往往在接到电话的那一刻就感受到了。伯克希尔公司买入的几乎所有企业,巴菲特基本上只需要10分钟到15分钟的判断和分析就可以拿定主意。他说,当年伯克希尔公司就购买了两家企业,其中通用再保险公司(General Re)是全球最大的再保险公司之一,交易额高达180亿美元,可巴菲特连该公司的总部都没有去过就拍板了。
也许有人会问,巴菲特并不是什么生意都懂,对于自己感到生疏的业务又是怎么来处理的呢?他解释说,遇到这种情况,如果你花上一两个月时间进行研究情况也不见得会有多大改观,关键是你要能准确确定你的能力范围究竟有多大。上市公司有成千上万家,如果你的能力范围只有30家公司,那么你要做的就是深入了解这30家公司的业务,根本没必要去了解和学习其他的东西。
他说,在他刚刚出道时就做了大量的功课来熟悉生意上的事,到处“抹黄油”。例如,走出去与企业用户、企业以前的员工、企业的供应商一个个了解情况,反复询问同一个问题:“如果要在业界买一家公司,你认为我该买哪一家?为什么?”尤其要关心这家企业的竞争对手是谁。
这样的拜访多了,各种信息串起来就能给你一个企业、行业全貌。因为你得到的答案往往是很相似的,很快就会发现哪家企业在该行业中是最好的。要知道,了解这些东西对你一辈子都会受用。例如,40年前你了解的口香糖生意现在就依然适用,不会有什么变化。
经巴菲特这么一说,好像企业购并确实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至少不应该是一件很难的事。
他举例说,美国近年来非常流行拥有私人飞机,可是私人拥有飞机毕竟开销很大,并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得起的,这样购买飞机的一部分所有权、拥有该飞机的一部分飞行计划和路线就变得很实际了。4年前巴菲特也给他的家庭在企业主管飞行公司(Executive Jet)购买了一架飞机的四分之一所有权,这样巴菲特就有机会亲身体验该公司的服务,亲眼看到这些年来该公司的迅速发展。4年过去后,伯克希尔公司在购并该企业时,巴菲特不需要去该公司总部考察,仅仅通过一些经营数据就能敲定购并计划。
巴菲特说,有家制鞋公司的创始人去世了,他的女婿委托高盛公司出售该公司。有一次,巴菲特和他在高盛公司的一个朋友一起打高尔夫球,朋友提起了这件事,巴菲特就叫这位朋友给对方打电话。电话接通后,巴菲特用5分钟时间就谈成了这桩生意,因为他基本了解制鞋业务,并且觉得可以买。质的方面确定后,接下来就是谈价格。巴菲特的风格是谈判的时候不绕什么圈子,一口价,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只要价格合适他就会买下来,即使交易不成功他也一样快乐,因为他并没有在其中投入多少精力,没什么可后悔的,后面的机会有的是。
抱着这样的心态,巴菲特做事当然就轻松多了。可是这在其他人却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归根到底,购买企业实际上就是购买这家企业的内在价值,换句话说就是这家企业在未来的寿命中可以产生的现金的折现值。显而易见,这家企业的未来寿命是很难确定的,即使确定了几年寿命,它能产生多少现金流量、采用怎样的折现率等等也很难计算出来。
巴菲特认为,这种内在价值只能是一种估计值,既然这样那就没有必要精确计算出来,关键是能确定它在怎样的一个区间内,同时留有足够的安全边际就行了。要做到这一点,经验是非常重要的。而巴菲特的投资经验非常丰富,这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也是其他人望尘莫及的,这从伯克希尔公司上百次购并活动中就可以看出来。
巴菲特的主要合伙人查理·芒格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他说,巴菲特常常提到现金流量,可是我却从来没有看到过他做过什么计算。
凭什么?就凭巴菲特丰富的经验和睿智的头脑,以及安全边际。有了足够的安全边际,即使判断失误,损失也会减小到最低程度的。
[启示录]
巴菲特购并某家企业的决策时间往往只有几分钟,这看起来有点像玩儿似的,而实际上这是他的举重若轻。短短几分钟他就能从质和量两方面做出大致判断,这是一般人不能做也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