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通用再保险强强联合(1 / 1)

通过这次合并,伯克希尔公司所发行的每一种A类股票或者相当于A类的股票,都可以为公司带来超过8万美元的投资。这对于公司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可以使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额达到现有水平的2倍。换句话说,合并将为公司带来超过240亿美元的追加投资。通用再保险公司拥有190亿美元的债券、50亿美元的股票、大约150亿美元的浮存金。尽管这次合并仅仅使流通股增加了大约22%,但伯克希尔公司的资产总额却神奇地增加了近65%。

——彼得·林奇

[巴菲特是这样炼成的]

巴菲特认为,伯克希尔公司在收购股票时发行可转换特别股,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并在减轻税收负担方面得到更多的实惠,这种效果比现金收购更明显。

巴菲特说,伯克希尔公司1998年末发行可转换特别股收购通用再保险公司,两家公司在财务方面强强联手,就很好地解决了通用再保险公司过去在收入增长方面受到的制约,通用再保险公司再也不必把一些业务忍痛割爱给其他公司了。

令巴菲特感到高兴的是,伯克希尔公司收购后的通用再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拓展全球性业务,这既保证了自己也保证了伯克希尔公司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强大的保险业务处理能力、完善的风险管理和销售渠道,从而出现一种双赢局面。如果这两家公司独立经营,则无论如何达不到这样的理想效果。

伯克希尔公司正式宣布收购通用再保险公司的时间,是1998年6月19日。不用说,凡是再保险公司,本身就意味着它具有强大的实力,而通用再保险公司则是美国最大的再保险公司,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再保险公司之一,其实力之强更可想而知了。

宣布消息的当天,通用再保险公司的股票收盘价为每股220.25美元,加上一定的溢价,伯克希尔公司的收购价确定为每股276.50美元。

正如大家设想的那样,伯克希尔公司并没有用现金支付收购款,而是以换股形式来进行交易的。根据美国国家税务局规定,这项交易如果在当年12月21日以后成交将会享受到免税待遇。于是两家公司商定,把收购合同确定在这个日期之后。

伯克希尔公司收购通用再保险公司的大背景是,当时美国的整个保险业正经历着行业发展周期的下降阶段,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价格在下跌,其他几家相关公司如可口可乐公司、吉列公司、迪斯尼公司、富国银行、威斯特公司等的股票价格也都出现了下跌。

在这种情况下,伯克希尔公司宣布收购通用再保险公司的消息传出后,通用再保险公司的原股东由于担心伯克希尔公司股票价格会出现大幅度下跌,所以并不怎么乐意接受伯克希尔公司股票。

他们普遍认为,伯克希尔公司在这个时候投入220亿美元收购通用再保险公司,时机选择得太早了。意思是说,如果再等一段时间,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价格可能会跌得更低,这时候的收购行为会变得更加有利可图;当然,到时候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价格也可能会上涨,这种情况谁也说不准。

更何况,虽然大家认为伯克希尔是一只好股票,可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是,并不是凡是好股票在所有人眼里的看法都是一致的。

例如,美国东北投资增长基金负责人威廉姆·奥特斯当时就抛售了通用再保险公司的股票。他认为,抛售股票的主要原因在于他根本就不相信巴菲特,他认为巴菲特收购通用再保险公司完全是搞个人崇拜。并且他认为,巴菲特出的这个收购价格已经明显高估了通用再保险公司的内在价值。

可是巴菲特却不这么看。他联系当时整个股市下跌的宏观背景认为这是大环境决定的,并不表明通用再保险公司的业绩在下降。

巴菲特说,虽然在公布收购决定的当天,通用再保险公司的股东可以按每股276.50美元的价格把持有的通用再保险公司股票兑换为现金,但真正实施这项计划时时间已经过去了6个月。按照两家公司相互持股的连锁关系测算,这时候通用再保险公司的股东只能按每股204.40美元的价格兑换成现金。这表明,伯克希尔公司原来的收购价格为220亿美元,而现在变成了160亿美元,只相当于通用再保险公司1997年营业收入的16倍。

不过有一点需要提醒,那就是巴菲特历来反对以股票期权作为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措施,这对收购后的通用再保险公司也一样。

正因如此,通用再保险公司首席执行官隆·佛格森料想公司其他董事会因此反对这项被收购决定,所以他在消息公布前一直没有对其他董事会成员透露半点消息,这引发了其他董事对他非常不满。

按理说,伯克希尔公司购并通用再保险公司后隆·佛格森是完全有资格直接加入伯克希尔公司董事会的,可是为了避嫌他直到2001年退休都没有提出这个要求。

2000年6月1日,通用再保险公司又和科隆再保险公司合并,成立了新的通用科隆再保险公司。

[启示录]

巴菲特认为,伯克希尔公司收购通用再保险公司,是真正实现了强强联合,这是两家公司独立经营所无法达到的双赢局面。而通过发行可转换特别股收购该公司,更是体现了巴菲特的一贯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