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格林内尔学院越俎代庖(1 / 1)

如果我父亲死后,我可以认乔·罗森菲尔德为我的父亲。我就会这样做。

——彼得·林奇

[巴菲特是这样炼成的]

巴菲特认为,自信是取得投资成功的必要条件。在许多时候,他自己就是依靠这种自信快人一拍、果断作出决策的。在这方面,他为格林内尔学院捐赠基金会所作的投资决策,就能很好地证明这一点。

他说,如果他的父亲去死了,他可以认乔·罗森菲尔德为父亲,他就会这样做。这句话曾经被人广泛引用。这里说的乔·罗森菲尔德是格林内尔学院投资委员会委员,也是巴菲特的良师益友。

1967年,革命家小马丁·路德·金在格林内尔学院举办了一次演讲会,巴菲特正是在这次演讲会上认识了乔·罗森菲尔德,两人很快成为好朋友。

1968年,乔·罗森菲尔德邀请巴菲特加入学院捐赠基金会,于是巴菲特针对该学院1100万美元左右的流动捐赠基金提出两点投资建议:一是要尽快行动起来,以钱生钱;二是一旦看到别人手里有你想要的东西就马上投资它们的股票,用这种方式间接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正是在巴菲特的建议下,乔·罗森菲尔德敦促学院捐赠基金会投资了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当时的买入价为每股17.5美元,购买数量为300股,总成本为5250美元。

乔·罗森菲尔德介绍说,后来学院曾经以每股5000美元的价格卖掉了其中的100股,不过很快又回购了更多的股票。

但是,他不能透露“更多”的数量究竟是多少。当然,有一点是明确的,后来的买入价格肯定要比原来卖出的价格高。但一个简单的事实是,这笔投资目前已经增值到了几千万美元。

1976年,巴菲特在参加一次报业经济会议时得知**CO公司正面临财务困境,正打算出售它的几家电视台时,凭经验感觉这些股票很值得投资。按理说,他会动用伯克希尔公司的资金来买入这些电视台股份的,可是由于这些电视台的控制权掌握在华盛顿邮报公司手里,受美国通讯委员会相关条款的限制,所以伯克希尔公司不能再收购这些电视台。

在这种情况下,巴菲特打电话给乔·罗森菲尔德,建议格林内尔学院收购其中的某家电视台,他认为这种投资应该没什么风险。

巴菲特自信地说,格林内尔学院可以收购其中的一家辛辛那提州电视台。可是就在学院理事会啰里啰嗦地讨论资金问题时,另外一家多媒体公司先下手为强,以16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那家电视台。

没办法,格林内尔学院后来只好在巴菲特的建议下投资31.5万美元买入这家多媒体公司的股票,也算是“曲线救国”吧。

不用说,后来这家多媒体公司的股票价格飞涨,同样给格林内尔学院以丰厚的投资回报。

有了这次教训,巴菲特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得知**CO公司又要出售另一家电视台时,凭着自己良好的判断在拍卖会上越俎代庖,果断出价1290万美元,相当于这家电视台年营业额的2.5倍,代表格林内尔学院买下了这家电视台。

几年后的1984年,格林内尔学院把收购来的这家电视台以49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赫斯特公司,净赚2.8倍,获利3600万美元。这意味着当时格林内尔学院的捐赠基金额已经翻了一番,当年升值到1.2亿美元!乔·罗森菲尔德兴奋地说,这个结果好极了!

他说,他经常看见巴菲特,因为巴菲特经常要参加格林内尔理事会。不过不知过了多长一段时间后,好像就看不到巴菲特了,因为巴菲特实在不喜欢开会。这样,巴菲特如果有什么投资建议要对格林内尔理事会提出来的话,就只能通过打电话的方式给乔·罗森菲尔德了。

巴菲特是在1968年被任命为格林内尔终身理事的。类似于这样的职务他有好几个,如大都市研究院终身理事、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工商企业信托公司理事、内布拉斯加州米德兰的威尔尼斯委员会理事、美国文学与科学学院成员等。

正是在巴菲特的建议和指导下,乔·罗森菲尔德从1968年到他2000年去世时,把1100万美元的资金变成了1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为格林内尔学院所赚的。受巴菲特投资哲学的影响,他还拥有芝加哥俱乐部3%的股份。他曾经说过要一直持有该俱乐部的股票,直到它获得一个“世界杯冠军”。

而实际上,就在乔·罗森菲尔德96岁高龄去世时,格林内尔学院已经在美国所有私立自由艺术学院中拥有最大的一笔捐赠基金了,总额高达10.2亿美元。毫无疑问,这其中有巴菲特的一份功劳在内。

巴菲特在长期的投资生涯中积累了一套成熟的投资经验,以至于他可以凭“经验”来决定是否投资某个项目,这是最令人称奇的地方。

巴菲特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演讲时说,购并企业时他往往“在接到电话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能不能投资该企业)了。几乎我们买的所有企业都只需要10分钟、15分钟的分析。”

他以当年伯克希尔公司购并的两家企业为例说,收购全球最大的再保险公司之一General Re的交易额高达180亿美元,可是他连它们的总部都没有去过。类似的情况太多了,凭什么?很重要的一点是自信,一种建立在对企业内在价值正确评估并具有安全边际的判断。

[启示录]

巴菲特认为,一旦看准了的投资决策就要立刻去办,犹豫不决只会坐失良机。这从巴菲特为格林内尔学院参谋的两笔投资上就很容易看出来。自信心不足是股票投资之大敌,但这种自信决不是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