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网络游戏有那么多的坏处,但要让沉迷其中的孩子完全放弃是不现实的。
首先,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只要孩子没有达到玩物丧志的地步,家长就不应该完全拒绝孩子的要求。作为家长,我们小时候也曾经迷恋过很多在父母看来是不务正业的事情,比如玩玻璃球、三角板,打方块、骑马、打仗、爬烟囱,钻下水道、逮蛐蛐,青少年时期读琼瑶作品、看武侠小说……虽然与孩子对网络的迷恋程度相距甚远,但那个时候不是也希望父母能放一马吗?
其次,现在的孩子能玩的东西并不多,因为很多游戏都需要现实条件做支持,而网络游戏不需要那么多的硬件。而且,每个孩子都希望经常玩自己喜欢玩的游戏,这样他会比较快乐。所以,耐心引导孩子正确利用网络才是首选。
下面的文字来自一位父亲写给我的信。在信中,这位父亲介绍了他是怎么成功地帮助儿子戒掉网瘾的。
有一段时间,上中学的儿子迷上了网络游戏,他像吸毒的人迷上毒品一样,在游戏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我和儿子因为这件事时常产生冲突,打他成了家常便饭。为了防止孩子去网吧玩游戏,每天在他放学时,我就守候在校门口,把儿子“押送”回家。
可是儿子并没有就此收敛,他总是千方百计地找机会去玩游戏。当我们之间的猫鼠游戏发展到了极点,儿子选择了离家出走。慢慢地,儿子离家出走的频率越来越高。记得有一次下大雨,在我们俩又大吵一场后,儿子再一次冲出家门。我顶风冒雨地去他常去的网吧一家一家地找,十几家跑下来,我已经累得精疲力尽。我靠着墙,望着灰蒙蒙的天空,任由连绵不断的雨水打在我的脸上,无尽的愁绪涌上了我的心头。我近乎绝望地长叹一声,感慨万千地说:“世上要是有后悔药就好了。早知道孩子这样,说什么我也不会要他……”
随后,我望着向低处流的雨水看了很久,脑子突然开了窍:要想解决儿子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犹如治水,只有疏不能堵。于是我开始思考儿子为什么会迷恋网络游戏。我承认游戏也不是一无是处。因为玩家每过一关,游戏都能对玩家提供精神或“物质”奖励,所以玩家很容易在游戏中找到成就感。
于是我决定把游戏问题放到一边,先改善我和儿子的关系。
之后有一天,我发现儿子心情很烦躁,一直坐立不安。于是我对他说:“是不是想打游戏了?今天爸爸和你一起去打游戏,好不好?”儿子虽然一脸不相信的样子,但还是点了点头,同意了。
我和儿子玩了一上午游戏。在回家的路上,儿子跟我有话说了,于是我乘机跟他深谈了一次。我对他保证:再也不会因为打游戏而打他。儿子也同意完成作业之后再打游戏。从此,我们都严格遵守约定,父子之间的隔阂因此渐渐地消失了。
儿子中考后,我经过深思熟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为儿子买一台电脑。我对他说:“儿子,爸爸相信你可以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所以我决定给你买一台电脑。”听了我的话,儿子一脸惊喜地对我说:“爸爸,既然你够意思,我也要够朋友。”儿子说到做到。高中他住校,只有周末回家。每次回家后,我心疼儿子学习太辛苦,告诉他可以先玩一会儿游戏放松一下,可是儿子却说:“再看一会儿书,因为老师讲的一个问题我还没有搞懂。”我听了以后,真不敢相信眼前的他就是一年前“宁死不屈”的网瘾儿子啊!
当意识到儿子不再迷恋网络游戏时,我对他说:“儿子,你现在玩的都是别人设计好的游戏,将来你要是能设计游戏给别人玩,岂不更有意思?”儿子一听,深以为然,立马表示上大学一定要考计算机专业。
最让我这个做父亲的感到欣慰的是,儿子懂事了,懂得关心体贴我和他妈妈了,心里话也愿意跟我们讲了。从此,笑容又回到了孩子和我的脸上。
有一次我和儿子聊天,聊到他初中离家出走的事,他对我说:“其实当时我根本不愿意离家出走,因为外面没有家庭温暖。但是,在家里没有人真正理解我,心里有话也找不到人诉说,所以我觉得非常痛苦。”
2005年,儿子顺利地考上了某重点大学的计算机专业。
电脑不仅可以用来打游戏,还可以用来读书、听音乐、绘画、交友、编程。这些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有好处的。比如,当孩子在网上阅读了一本好书,观看了一部精彩的电影,不仅他的身心得到了愉悦,品位也会得到提高。同样,当孩子玩网络游戏时,他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取得高分,也能锻炼意志。
让孩子接触网络游戏是有益处的。家长在看待这个问题时一定要理性,不要一提网络游戏,立刻就如碰到洪水猛兽一般。一味地“堵”是起不到效果的,一定要采用“堵”和“疏”相结合的方式,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与孩子打成一片,家长还需要保持开放、学习的心态,不断吸收最新的电脑知识、网络资讯。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在不引起孩子反感的情况下,引导孩子正确地使用网络。二是和孩子有了共同语言,比如一起观看电影,一起玩竞技类游戏,从而拉近了家长与孩子的心理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