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长发现孩子偷东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弄清楚孩子为什么偷东西。
孩子偷东西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原因,比如,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为了赢得别人的尊重,想借此吸引家长、老师甚至同学的注意力,想通过偷别人东西表示复仇或是反抗,等等。如果家长不能准确探究孩子偷东西的根源,是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第二,及早发现、制止孩子偷东西,不能听之任之。
家长应该多注意孩子的动向,及早发现孩子是否有偷东西的毛病。一旦发现,绝不能因为孩子偷的东西不值钱或为了自己的面子,或者害怕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对孩子的行为置之不理,或大事化小,轻描淡写地说几句。这样只会助长孩子的占有欲,使他养成贪小便宜的习惯,进而发展为偷盗。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了小偷小摸的行为,要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首先,家长要告诉孩子这一行为的危害非常大。其次,家长要向孩子讲清楚为什么不能偷东西。最后,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给孩子灌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让孩子认识到偷东西对他的人生、对整个家庭、对他的善恶是非价值观都是有影响的,从而在他的内心种下向善的种子。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尽量以说服劝导为主,惩罚为辅。家长绝对不能态度粗暴,以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很多家长受到老人的影响,认为孩子会“小时偷针,长大偷金”,所以,当他们知道孩子偷东西时,觉得孩子犯下了天大的罪行,立刻火冒三丈,对孩子处以更加严厉的惩罚。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孩子不仅不会认识到自己错了,还会继续偷东西以报复家长,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但是,如果家长只用和风细雨的方式说服教育孩子,而不辅以必要的惩罚,孩子就觉得偷东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小毛病而已,可能会继续偷东西。
家长要注意,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当孩子“顺手牵羊”被人发现说成是小偷后,他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也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羞耻,感觉在外人面前抬不起头。此时家是孩子最好的避风港湾,孩子此时最渴望在家长那里找回自尊。所以此时家长应该做的不是责骂孩子,而是告诉孩子:“妈妈不认为你是小偷。你只不过是因为一念之差做了错事。妈妈相信你一定会改的。”当孩子意识到偷一次东西跟人格无关时,他就能找回自尊,明白自己只要改正错误,依然是个好孩子,依然会拥有美好的未来,从而拥有自我纠错的勇气。如果家长因为孩子偷了东西就讽刺孩子无可救药,孩子就会破罐子破摔,变得没脸没皮,从此对偷东西没有一点负罪感。
当孩子拥有改正错误的勇气后,家长还要协助孩子克服偷东西的习惯。这是因为,孩子虽然知道偷东西不对,但由于自控能力非常差,很有可能再次犯错误。所以,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及时提醒孩子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借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孩子就能养成不拿别人东西的习惯。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完美无缺,这种期望无可厚非,但家长一定要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完美无缺的人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更何况成长中的孩子。每个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都有可能走弯路,要么是因为无知,要么是出于生理本能,要么是因为不良环境的影响。所以,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家长要耐心引导,让孩子经历从无知到明白、将缺点变成优点、由任性变为理智、由淘气到学会自我约束的过程。
如果孩子一犯错,家长就以为孩子没救了,就不管孩子了,那么孩子就会真的堕落。有的家长老盯着孩子的缺点,喜欢拿孩子曾经犯过的错误敲打、衡量孩子的现在,也会导致孩子自暴自弃,放弃改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化冰三尺,也绝非一日之暖。缺点不是一天形成的,想彻底改掉它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家长们绝不能过于急切,否则会欲速则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