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销售农产品要学会及时锁定成交,这是很重要的。不要一看到有很多订单纷至沓来就忘乎所以,以至于忘了最重要的东西——及时锁定成交,最后让煮熟的鸭子飞走了。
煮熟的鸭子也会飞
俗话说,“钱在谁手里算谁狠”。这话虽然不怎么中听,却说出了一些无奈的事实。尤其是市场行情千变万化,即使已经达成了交易,如果你没有收到钱(货款),这交易最终会不会黄了还真不好说。有鉴于此,要学会快刀斩乱麻,及时锁定经营成果。
内蒙古乌兰察布后旗土豆种植户李继文的教训就是其中一例。
2011年,李继文种了800亩土豆,产量有2000吨。刚开始时他心里还挺美的,因为土豆就要大丰收了,应该想象着自己可以多卖一点钱了。可是没想到,因为前来收购土豆的人太少,收购商压价又压得厉害,土豆根本就卖不动,这种情况以前可从来没有碰到过呀。
急中生智,50岁的他面对手里还有700吨无人问津的土豆,便想到发个微博试试看。
10月13日,李继文通过微博对外求助:“大家好,我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后旗16号的农民李继文,新浪微博协助我开了这个微博,我们这里土豆滞销700吨,非常紧急!现在土豆都在地里,没有地方囤,天气越来越冷,土豆一受冻就完了,我们一年的心血就全白费了……请好心人帮帮我们,土豆四毛五一斤,含泪请大家帮忙,感激不尽。”
结果,在这条微博发出后短短3天时间里,就有9万多人转发。微博发出后短短几个小时内,他就相继接到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打来的100多个咨询电话。第二天,北京就有家乐福、华堂商场等10多家超市准备去土豆主产区内蒙古收购滞销土豆,然后投放北京市场,总采购量计划在5000吨。
14日下午,当地一家淀粉加工企业捷足先登,承诺全部收购李继文的700吨土豆,价值60多万元。至此,可以说李继文的微博卖土豆取得了圆满结果。
但也别高兴得太早,因为以这样的价格卖出去,他依然要亏40万元。正因如此,李继文在微博上抱怨说,当地农民感到“很有压力”,因为这样的价格卖也不是,不卖也不是。卖吧,价格太低,明知要亏本;不卖吧,放在地里一文不值,损失更大。[1]
可就在李继文的700吨土豆被全部吃下的高兴劲还没全部过去,他马上就乐不起来了。虽然在他看来,按照过去的行规,对方说全包了,就是说这些货他全要了;而实际上呢,当李继文发了两车土豆过去后,对方就说卖不动了,就是说不要了。这时候的李继文也不忍心强行逼着对方收下来(我们的农民就是这般善良),结果仍然是空欢喜一场,并且还白白错过了他与其他客户的交易时机。
根本在于市场供大于求
为什么要学会及时锁定成交呢?这不但是市场规则的要求,更是因为我国农产品供应总体上供大于求,具体到局部地区来说就更是如此。尤其是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这种供求矛盾更为突出。及时锁定成交,才能抓住机会、避开风险。
相反,如果市场供不应求,价格趋势是向上的;这时候对方如果出尔反尔,吃亏的只能是对方,而不会是自己。
而如果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会市场严重供大于求呢?原因又主要有两点,一是政府的信息疏导能力有问题,二是农民盲目跟风种植结下的苦果。
再以被称为“中国薯都”的乌兰察布为例,至李继文发求助微博时,至少还有200万吨的土豆需要对外出售。其中,45万吨土豆急需在上冻前销售,其余的155万吨因为已经入窖,所以在整个秋冬季和来年春季销往市场问题都不大。
这说明,当地的土豆种植面积已经严重供大于求;在销售渠道没有打通的背景下,土豆销售难是必然的,哪怕是通过网上销售,也根本不能解决实质问题。
统计数据表明,当年内蒙古的土豆种植面积高达1140多万亩,比上年增加110万亩;总产量1100万吨,比上年增加260万吨。从全国来看,当年的土豆总产量超过7000万吨,比上年增加2000多万吨。
而李继文只是其中的一员。他当年的总投入高达100多万元,土豆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5倍;可是,其中自有资金只有一二十万,其余全都是借来的。可以说,他是压上全部家当准备放手一搏的,颇有一点“破釜沉舟”的味道,这样的投资风险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2]
而就在差不多同一时间,江苏盐城市伍佑等地菜农种植的大白菜也出现类似情况,5分钱一斤都没人要,农民急得直哭。
后来虽经各方努力被本地市场消化了一部分,但最终仍然有不少大白菜烂在地里,造成严重损失。如果当初有一股网络推动力量把盐城的大白菜销往全国,局面就可能会完全不一样。[3]但这也正是从局部地区而言,如果全国都是这样的供大于求,那么即使能够销售出去,也卖不出价格来。
这也正是目前网上销售农产品的一大缺陷:能救急;但具有某种偶然性,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需要“碰运气”。
1 廖爱玲、马力:《内蒙古滞销土豆下周进京超市上架》,载《新京报》,2011年10月15日。
2 唐明:《内蒙古土豆滞销:投机心理考验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中国广播,2011年10月16日。
3 周卫霞:《农产品销售,要赶上电子商务的浪潮》,载《盐阜大众报》,2012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