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农二代”是指农民的后代,泛指出生在农村的人。
不得不承认,“农二代”们在网上销售农产品中更容易取得成功。这倒不是因为农村户口有什么特别之处,实在是因为他们更了解农村、了解农民、了解农业。一旦他们把这些先天条件与后天优势结合起来,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变成一种无可比拟的优势,抢占市场先机。
“农二代”们更了解农产品市场
“农二代”更能抢占市场先机,源于他们更了解农产品市场。长期以来农产品销售难的根本原因,在于产销信息不对称。农村地处偏僻,种些什么、有些什么特色经营外面根本不知道,所以常常会出现大白菜烂在地里没销路、苹果堆积如山愁买家。
可是这些“农二代”不同,他们长期在外打工,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信息灵通得很,恰好能弥补这一致命缺陷。一旦他们投身于网上销售农产品、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系统,这方面自然就会或多或少占优势。
山西临县的王小帮原来在城里打工,后来发现农产品经营大有商机,于是毅然回到家乡开了一家网点“山里旺农家店”,专门销售当地的黄豆、红枣等农产品。
很快地,他的这家网店每天的交易笔数就达到130多笔,每月成交额超过40万元,成为当地有名的“农民网商”。
他不仅自己挣了钱,还帮助乡亲们把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带动村民们共同致富。[1]
袁俊超的老家在山东沂水县许家湖镇西南社村,一个四面都是山、交通和信息十分闭塞的地方。他小时候的印象是,镇里每5天有一个集,父亲去赶集时如果遇到下雨天道路就特别难走,所以,他家里种的生姜和其他农产品往往卖不出去。
2001年,他考上了大学,学的是国家刚刚开设的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同时在国信证券公司烟台营业部实习。
2002年10月,袁俊超回老家过周末时,当时正是收获生姜的季节,可是他看到父亲脸上却没有了往年的笑容。
原来,他家当年的三亩生姜虽然丰收了,可是由于价格非常低,不但赚不了钱,并且还注定一定会赔钱。身处大山之中,即使想要低价卖掉这些生姜,也依然看不到希望。而事实上,当年全国的生姜种植面积大幅度上升,市场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并且生姜质量又不高、无法出口到海外,所以价格跌入低谷。
袁俊超是学证券投资出身的,他自然就会想到,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把生姜这样的农产品像股票、期货一样在网上进行交易呢?如果是这样,至少信息不畅造成滞销的因素就解决了。
后来,他正是循着这条思路走下去的。
一旦与自己的特长结合能走得更远
“农二代”中基本上人人都有一技之长。尤其是他们在受过高等教育后,更会把这种特长升华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这样的一技之长一旦与网上销售农产品结合起来,就会如虎添翼。
仍然以这位袁俊超为例。
2005年,袁俊超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威海一家期货公司工作,接下来的几年里又分别在南京、广州、上海等地从事证券业务。在外地奔波时,他每个星期都会与家里通电话,每当听到父母说花生价格高了、生姜价格低了、地瓜收成很好、不知道明年的棉花行情会怎么样等话题时,就会无意中想起2002年自己的那个把农产品交易搬到网上去的想法,并且思路越来越明晰。
2010年时,袁俊超回到家乡山东临沂考察农产品产业,并且最终决定把能够代表沂蒙特色的金银花作为创业项目。
一方面是,临沂是金银花大市,每年的产量在全国首屈一指;另一方面,金银花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并且适合网上交易。另外还有一层原因是,当时的电脑网络已经相对普及,即使在那里的农村,也因为有大批的“80后”回到家乡,网上销售农产品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了。
就这样,袁俊超在临沂市高新技术产业区创业服务中心创办了他的永森农产品信息咨询服务公司,同时开通了永森电子商务平台交易系统。当地农民只要在网上注册会员,在银行拥有账号,就能坐在家里销售金银花,而不用再亲自跑到市场上去出售了。
一炮打响,这种方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2011年,永森公司与临沂市中小企业局共同出资成立中小企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决心打造出一个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物流、仓储、金融服务之上的中小企业供应链全程式电子商务服务平台,2012年还作为山东省电子商务重大示范工程上报了。
这个平台建设全面完成后,将成为当地各种特色农产品如银杏果、牛蒡、杞柳、板材、食品、手套等产业集群,提供一揽子的从产品销售、仓储物流、融资到企业电子商务管理培训的全程式及个性化解决方案。
一句话,将会让更多农产品通过网络对外销售、造福百姓。[2]
1 赵建军:《冬季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会山西成交6390.8万》,载《山西日报》,2013年2月6日。
2 赵义:《袁俊超:电子商务时代,乡亲们卖农产品不用赶集啦》,琅琊网,2012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