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网上销售农产品?因为它能直接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的转型。别说这和你没关系,这是一场意义重大的社会变革,与每个中国人的切身利益有关,甚至还会影响世界经济格局。
壮大和健全全国物流体系
我国的物流体系过去很落后,现在也不发达,运输成本很高。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很多,看似很热闹,其实很多资源就消耗在这上面了。尤其是网上销售农产品离不开的冷链物流,因为成本高企而导致市场需求有限,更使得物流企业唯恐躲之不及。
究其原因在于,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实现全程冷链,这样的运输成本要比普通运输方式高得多,通常在30%至40%。
只有实现全程冷链,才会确保运输中的生鲜农产品尤其是肉类及冷冻食品的质量,否则损耗率就会居高不下。目前我国的这一损耗一般在30%,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还不到3%,损失是非常惊人的。30%的损耗率与一些物流企业自己制定的0.3%的合理损耗相比,更是要相差100倍。[1]可是,如果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投入更多成本发展冷链物流。否则,物流损耗过重反过来会限制市场需求,从而使得问题陷入恶性循环。
数据表明,2010年我国的物流成本高达GDP的20%,而美国只有10%。仅此一项,就意味着我国多消耗了3.9万亿元人民币,占当年财政收入的47%![2]
千万不要认为这笔物流损耗和你没什么关系,实际上最终都摊到居高不下的物价上去了。如果我国的物流成本能降低到与美国同样的水平,就意味着全国可以增加3.9万亿元人民币的购买力,相当于全国人民每人每年3000元的水平!
有鉴于此,我国今后必然会大力发展冷链物流、降低物流环节损耗,有关部门也已经明确表示要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了;同时,随着我国网上销售农产品规模越来越大,规模化运营也会降低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成本。
所有这一切,都会导致我国经济结构尤其是与“三农”有关的经济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调整,这对我国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将会是全局性和长远性的。
彻底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网上销售农产品改变了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必然会反过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极大改变。
关于这一点,可以把美国当成一面镜子来看待。
美国和我国一样,也是全球主要农业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农产品产量大、种类多,在全国各地周转十分频繁。2004年的数据是,美国的粮食作物周转量位居当年货物运输周转量的第二位,食品及油脂居第四位。如果按照货运量来计算,粮食的货运量高居第五位。
总体来看,农产品物流在美国物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反过来也可以说,正是因为美国拥有高度发达的物流体系,美国的农产品网上销售比例和总量才会如此之高——网上销售农产品已经成为美国销售农产品的主要方式,从产地直接运送到超市的农产品比重高达80%,而通过批发市场的销量只占20%,与我国正好相反。
也正是在这种直销模式下,美国的蔬菜从田间地头到达消费者手中,物流环节的损耗率只有1%至2%,可谓极其之低。从整个西方发达国家看,这一指标普遍在6%以下。
可是在我国,物流环节的损耗率高达25%,再加上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加工等环节的损耗率26%至30%,综合起来看损耗率差不多正好要占一半![3]
所以,随着我国网上销售农产品规模的不断庞大,必然会逐步倒逼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从过去的“我想怎么种就怎么种”向“一切符合网络营销和消费者的要求”转变。
关于这一点,不少地方已经这样做了,能够看到这种变化。
2013年4月,河北新河县农民冯建刚在自家大棚里查看西红柿和黄瓜秧苗的长势情况,总觉得长势有点不太正常,叶子间距有点儿大,茎还有点儿细。但他也有点吃不准,于是便带上秧苗来到位于县农业局的“惠农免费超市”里,通过电脑连线与北京的农业专家进行视频交流。
专家看了之后,又问了他几个细节,然后告诉他说,苗长、茎细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湿度大,所以要控制浇水;同时,因为水分大了容易得霜霉病,所以建议他用百菌清薰薰。
该惠农免费超市是县里投入近百万元设立的,与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以及省市农科院达成协议,经常会邀请相关专家为该县农民提供远程指导和服务。
按照原来排定的计划,这些专家会分别通过视频、电话专线进行咨询,让农民不出县城就能得到国家级专家的技术服务。
在这里,农民可以免费使用电脑、免费下载复印各种文件和技术资料,所以很受农民欢迎。[4]
由此可见,网上销售农产品虽然目的是销售,但又不仅仅只限于销售;或者更准确地说,一切都要为最终的“销售”做铺垫。
网上销售农产品已成一种新职业
本书前面已经提到,网上销售农产品门槛低,适合农民自主创业,并且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职业,它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国人的就业观念和格局。
2013年2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一次向社会发布“网络创业促进就业研究报告”。报告认为,我国网络创业就业已累计创造岗位超过1千万个,在当今商业信任危机严重缺乏的背景下,政府今后应大力鼓励支持这种革命性的创业、就业形式。
以淘宝网为例,平均每天的交易笔数高达1800万笔,这就意味着每天至少有3600万个互不相识、从未谋面过的人在这里达成了相互高度信任并有合同保证的交易。[5]
据阿里巴巴集团旗下阿里研究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2012年末开在村、镇的淘宝网店数量达到59.57万个,全国有14个典型的“淘宝村”。目前在淘宝网上,每10个卖家中就有1位是农民网商,许多省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年交易额突破亿元大关。并且已经出现这样的发展势头——涉农电子商务,已经从一开始的零散农户在网上出售自产的土特产品,发展到以村镇县为单位的产供销产业群。
例如在湖南,中农传媒就与淘宝网、阿里巴巴合作打造了“特色湖南”网上平台,实现了农产品产销的无缝对接。湖南的33个品牌农产品通过该网络平台实现了4个月网上销售400多万元的良好业绩。在陕西,周至县三湾神舟行绿色蔬菜专业合作社与西安市人人乐超市通过网络“联姻”,从未谋面过的农商双方在网上实现了20吨西红柿、青瓜等六个品种蔬菜的交易。在河南,很多农村都开通了“新农村商网”,农民从上网销售中尝到甜头。
由此可见,网上销售农产品的兴起,不仅会促进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而且会改变农村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方式,促进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转型,这是符合我国新农村建设方向的。[6]
1 蒋永霞:《冷链物流发展关键:降低成本》,载《中国商报》,2013年3月1日。
2 张丹:《物流损耗巨大带来物价压力,委员吁建现代流通体系》,中国新闻社,2011年3月11日。
3 边胜男:《美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载《世界农业》,2010年第12期。
4 王英献、闫丽静:《邢台市:信息化频敲农家门,农产品网上销售好》,长城网,2013年4月18日。
5 《人社部首次发布网络创业促进就业研究报告》,载《人民日报》,2013年2月5日。
6 《社科院:电子商务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转型》,载《人民日报》,2013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