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网上销售农产品?因为在这里最容易搭到市场脉搏。
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经营行为都必须尊重和服从市场规律才可能取得成功。可是,市场总是千变万化的,所以,这时候能否搭准市场脉搏乃至未雨绸缪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做任何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农民致富最缺的是信息和技术
农民致富最缺的是信息和技术,而不是别的。不了解这一点,就无法真正找到致富之门。
1998年,浙江衢州市委书记茅临生在农村调研时,一位农民就对他说,“我做梦都想富,就是不知道怎么富”,这大大出乎茅临生的意料。他原来以为农民最缺的是资金,即无法从银行贷到款子,而实际上农民们提出的一个共同问题是,最缺少致富的信息和技术。
也就在同一年,上面来了一批农业专家,于是茅临生便把这些专家所住的招待所的电话全都公布给农民们,便于他们咨询。结果,打电话了咨询的人很多,专家们常常要忙到很晚。
见此情形,茅临生提议第二天下午专门组织一场现场答疑会。会上,农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茅临生深受感触,于是提出要办一个“农技110”,便于农民有不懂的问题随时可以电话咨询;后来,在他的提议下又创办了一份农技信息报《农家乐》。
有一次,《农家乐》上刊出一条“把佛手嫁接在橘树上”的消息,许多农民都赶紧把报纸剪下来向专家咨询具体做法。
但显而易见,从报纸上剪下来的豆腐块不容易保存,于是茅临生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陆续尝试了电视、电话、报纸等各种传播手段;然后很快地就利用刚刚兴起的互联网办起了“农技110”网站,千方百计为农民提供各种有用信息。
不但如此,身为市委书记的他,还亲自在网站上发帖,请教用什么方法才能帮助农民把农副产品卖出去、如何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到衢州来旅游、怎样才能吸引到更多的来料加工生意……
就这样,一步步走过来,茅临生拥有了非常丰富的互联网知识,所以他才会在担任浙江省主管农业的副省长后,大张旗鼓地搞“农民信箱”网站,为全省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1]
为什么要网上销售农产品?至此答案不是很清楚了吗,因为它能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市场行情、解决实际困难。
学会发挥自身长处
在用互联网解决问题的同时,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发挥长处。每一个农民乃至农民企业都是不同的,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即使对于同一条信息,对它的认知、判断、条件和机会的把握也可能截然不同。只有发挥自身长处才能为我所用。
2011年12月,重庆公路运输集团投资成立了香满园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网上交易的农副产品涵盖水果、蔬菜、粮油、副食调味等八大类1000多个品种。消费者坐在家里,在该公司网站下单,就能在一天之内坐等水果送上家门。
乍一看,好像公路运输集团投资农产品网上交易有点不伦不类,其实想一想是蛮有道理的。
公路运输集团的长处是什么?当然是长途跋涉搞运输啦,而网上销售农产品的一大瓶颈就是物流,所以,由它来搞网上销售,首先就具备了电子商务对物流运输环节的基本要求。更不用说,该公司长期以来就以批发水果为主,在农副产品销售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渠道。两者结合,可谓相得益彰。
事实证明,这正是发挥了它们的一大长处。据该公司经理刘元章介绍,2012年1至4月该平台就完成销售额208万元,其中多数订单在100元以上,此外还有不少企业是金额1万元以上的团购。但他认为,即使如此,他们的网上销售水果还只是刚刚起步,因为当时它们的消费主力还主要集中在重庆渝中和南岸地区;随着今后形势的发展、送货范围的扩大,生意必将越来越好。
尤其是它们发现了一条秘诀,那就是广告宣传的作用。在过去,水果批发零售业主要是靠质量和口感来口口相传,宣传效果十分有限;与此同时,水果批发零售业的利润率又低,决定了经营者没有实力去大额度投放广告。可是又不用说,广告的作用还是非常有效的。
它们就曾经做过这方面的尝试,摸到一些规律。2012年3月它们曾经在报纸上打广告,结果当月的销售额就翻了一番;而4月份没有打广告,销售额就相对平淡了。今后如何在广告宣传方面提高产品知名度,他们觉得非常值得思考和尝试。[2]
赶紧搭上信息时代快车
既然农民致富最需要信息和技术,那么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在这里,赶紧搭上互联网这辆信息时代的快车是唯一选择。
千万不要说你地处农村、信息闭塞,根本不了解市场;或者相反,认为你自己就处在销售第一线,对市场行情和发展趋势清楚得很。前者是错误的,后者更是自信过度了。
要知道,网络面前人人平等,唯一的区别就是你上网不上网。上网了,无论你身处何地,已经不存在时间和空间地域限制;一段时间不上网,你会觉得自己的信息闭塞了许多,如果是从来就没有上过网,那就更会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
大诗人苏东坡在一千年前就写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是说,竹林外面已经有两三枝桃花初放了,鸭子也已经开始在水中嬉戏,是它们最先察觉到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在这里,网上销售农产品就是这种“桃花”和“鸭子”,最能从中察觉到未来农产品价格的发展趋势,从而反过来指导未来农产品种养殖业的结构调整,让农民灵敏地触摸到市场脉搏。
2008年,浙江宁波市北仑区的花农在网上发现他们的金叶女贞等当家品种不太好销了,相反,新优彩叶花木正在悄悄占领市场,尤其是上海世博会绿化工程对金叶红瑞木等品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此他们马上就引进了50多个新品进行培育推广。[3]而这一切,就是他们在上网时得到的信息。
每天一大早,浙江杭州市萧山区甘露村农产品经纪人叶文根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上网,这已经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了。正因如此,他的消息灵通路子广,在当地小有名气。
他说,他每天的业余时间主要是用来上网,主要是看浙江农民信箱和萧山农业信息网,从上面寻找各种信息,然后与当天全国各地农副产品批发价格监测点的同类价格进行比较。
这样做的好处是,信息快、消息灵,所以他不但能把自己的农产品卖出去,并且还能卖出好价钱来。
他深有体会地说,农产品特别需要通过网络来进行销售。因为它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大,价格每天都不一样;如果消息不灵、信息不通,这生意简直就没法做下去。
不用说,他不仅是浏览上述这些网站,而且还会通过农民信箱和萧山农业信息网上的“农展会平台”发布自己的信息,推销家乡的土特产品。
而实际上,当地有许多像叶文根这样的人。2010年初,当地利用网络从事农产品批发返销的农民有10多个。他们每天都有几十吨梅干菜、萧山大种鸡、黄豆、萝卜干、小麦、蚕豆等农产品销往江苏、广东、北京、上海等地,网上生意越做越大。[4]
仔细想一想,假设他们离开了网络,这一切热闹场景还会依然如此吗?
1 李洋:《一位省长的互联网实验》,载《互联网周刊》,2007年4月23日。
2 李玉巧:《水果“网上卖”模式谋求新突破》,重庆渝中政府门户网,2012年5月7日。
3 罗涟浩:《宁波农民每年依托网络销售农产品超10亿元》,载《宁波日报》,2009年5月28日。
4 何浙锋:《农民信箱生意好帮手,上网作买卖生意通四海》,萧山农业信息网,2010年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