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种植
所谓大棚种植,是指在塑料大棚中种植农作物。
塑料大棚是一种具有出色保温性能的框架覆膜结构,是反季种植蔬菜的“保护伞”。通常看到的是竹结构骨架,也有用钢结构或其他结构的。上面覆盖一层或多层保温塑料膜,这样就能形成一个温室空间,很好地阻止棚内蔬菜生长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流失,从而产生良好的保温效果。
常用的大棚类型主要有两种:
一是竹木大棚。它主要以竹竿和木头为拱架材料,优点是取材容易、建造方便、造价低,每亩造价3000元左右;缺点是拱架强度低、抗风雪能力差、容易朽烂,每年都需要维修和更换,管理也不太方便。
二是装配式镀锌钢管大棚。它主要以热镀锌薄壁钢管为拱架材料,优点是强度高、抗风雪能力强、防锈蚀性能好、透光率高;缺点是造价高、一次性投入大,每亩造价2万元左右,但使用寿命可以达到10至15年。
不同结构的大棚具有不同的建造技术,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不用说,农民应该根据种植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大棚覆盖材料,如普通膜、多功能长寿膜、无纺布、聚乙烯高发泡软片、遮阳网,甚至草扇、草被等。它们的密度规格、技术要求、造价、遮光率也都是各不相同的。
一般来说,如果是采用塑料薄膜,应当选用透光性好的薄膜进行铺设,首选无滴膜或紫光膜。
所谓无滴膜,并不是说它不会形成水滴,而是指它的水滴不会直接从棚膜上滴下来,而是会形成流滴,滑落到棚的前沿或两则。选用无滴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除棚内雾气、降低相对湿度、增加光照强度。
所谓紫光膜,是指这种塑料薄膜不会阻隔紫外线。要知道,冬季太阳光谱中的紫外线是很少的,只相当于夏天的5%左右,所以特别珍贵。如果选用薄膜不当,如选用白膜屏蔽掉了紫外线,就不能发挥紫外线光谱抑病杀菌、控制植株徒长、促进养分积累的作用。更不用说,选用紫光膜后的室温(冬至日前后)会比使用绿色膜高出2℃至3℃。
建造大棚时,两侧要进行塑料深埋,深埋厚度不少于20公分。此外,在确定大棚方向上也很有讲究。其基本要求是:塑料大棚应该建在地下水位低、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质疏松、肥沃、无污染的地块上。一般要求南北走向,排风口设在东西两侧。这样做的好处是,受光均匀,有助于降低棚内湿度、增加(冬天的)换气量,避免降温过快和北风侵入。
大棚中种植的农产品主要是各种蔬菜,因为蔬菜生产季节性特征明显。尤其是每年夏季的台风和冬季的寒冷天气,会导致蔬菜价格剧烈波动,没有塑料大棚保护,也就无法保证蔬菜市场的均衡供应。不用说,大棚种植因为能够起到护秧、防冻、防风、促进生长、提高产量的作用,所以,种植反季节蔬菜的盈利空间会更大。
当然,大棚不仅仅可以用于种植蔬菜,还主要用于春季水稻育苗、花卉栽培、水产养殖等方面;此外,还可以用于建筑工地、草原蒙古包、简易仓库、海上养殖等领域。
参见“处方农业”、“智能化种地”条目。
大财政
所谓大财政,有两种含义:一指国家级财政;二指广义财政,从国家层面来说包括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海关总署。
从国家级财政角度看,在财政收入的划分方面,除了中央直属企业、事业单位的收入和关税收入划归中央财政外,其余收入都是作为地方财政收入的;在财政支出划分方面,除了中央直属企业、事业单位的支出划归中央财政外,其余的财政支出都是作为地方财政支出的。按照上述收支划分范围,来计算确定上解数额或补助数额,分别实行定额上解、定额递增上解和定额补助的办法,一定5年不变。在实际执行中,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或财政支出结余,全部是留归地方使用的。
从国家层面角度看,我国的大财政与小央行格局是不对称、不协调和不可持续发展的。按理说,《人民银行法》赋予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定职责的重中之重是货币政策,这也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职能。可是在我国,由于中央银行只是国务院的一个组成部门,地位和财政部一样,所以这使得最近10多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一直是“适度从紧”,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矛盾。尤其是这种具有无比弹性的“适度”和“积极”词汇,可以为任何政策所解释,削弱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能力。
而从国家级财政角度看,大财政又包括财政、税务等部门,可是仅仅税务部门又包括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两套系统。在全国大多数省市,国税和地税是独立的两套系统,却又不完全如此。例如在上海,国税和地税就没有分家,属于同一套党组领导;天津则财政和地税是同一套班子领导;浙江的财政和地税虽然有两套班子,可是财政厅厅长同时兼任地税局局长。
而众所周知,财政部门是宏观调控部门,主要是制定政策;税务系统侧重于执行,虽然也参与政策制定,但两者之间的分工原则上是清楚的,可实际上却存在着一定的抢权现象。所以未来应该向大财政发展,才能既提高效益,又加强协调。
尤其是在目前全国各地普遍推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宏观背景下,地方税务系统的业务量大大减少,剩下的主体是收费。所以,未来的发展方向很可能会分拆地税系统,将其原来涉及营业税等税收业务的人员划归国家税务系统,其余人员分流到财政系统,从而进一步形成大财政格局。
单利
所谓单利,是指按照固定本金计算的利息。无论储蓄或贷款时间有多长,它所产生的利息都不计入原本金额(本金)重复计息。
例如,如果一笔整存整取两年期储蓄的金额是15000元,年利率(单利)为3.75%,那么两年后应得的本息和为15000×(1+3.75% ×2年)=16125(元)。
而所谓复利,是指每隔一个计息周期都要把其利息加入本金,然后一起计算下一期的利息,俗称“利滚利”。
例如,如果这笔15000元的两年期整存整取储蓄,年利率(复利)为3.5%,那么两年后应得本息和为15000×(1+3.5%)^2年=16068.38 (元)。
由此可见,单利和复利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利息是否参与计息这一点上。可别小看了这一点,当存贷款时间足够长时,其最终区别是很大的。也正因如此,复利才具有一种无比神奇的魅力,被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称为“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参见“复利”条目。
道琼斯指数
所谓道琼斯指数,全称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是全球历史最悠久、最有影响、使用最广的股票价格指数。
道琼斯指数以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部分代表性股票为编制对象,一共分为4组,分别是:道琼斯工业股票价格平均指数(编制对象是30家著名的工业公司股票)、道琼斯运输业股票价格平均指数(编制对象是20家著名的交通运输业公司股票)、道琼斯公用事业股票价格平均指数(编制对象是15家著名的公用事业公司股票)、道琼斯股票价格综合平均指数(编制对象是上述三种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所涉及的65家公司股票)。我们平常所说的道琼斯指数,一般是指其中的第一组,即道琼斯工业股票价格平均指数,由美国报业集团道琼斯公司负责编制并发布,刊登在其属下的《华尔街日报》上。
道琼斯指数采用的是算术平均数,它最早是1884年道琼斯公司创始人查尔斯·亨利·道开始编制的。当时的编制对象是11种具有代表性的铁路公司的股票,同样采用的是算术平均法,发表在他自己编辑的《每日通讯》上。从1897年起,该指数开始分为工业和运输业两大类;1929年增加了公用事业类股票,从而使得其包含的股票达到65种,并一直延续至今。目前的道琼斯指数依然是以1928年10月1日为基期,当天的收盘指数是100美元。而通常所说的道琼斯指数(道琼斯工业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则是从1896年5月26日开始公布的,当时的编制对象是美国最重要的12家工业企业股票的价格,1916年增加到20种,1928年增加到30种,直到现在。1996年5月27日,道琼斯公司为了纪念道琼斯指数发布100周年,同时也是为了向全球投资者提供一个准确追踪中国股票市场的工具,隆重推出了道琼斯中国指数(道中)、道琼斯中国88指数(道中88)、道琼斯深圳指数(道深)、道琼斯上海指数(道沪)。
现在,道琼斯指数早已成为全球经济景气的“晴雨表”,2013年3月15日的收盘点位是14514.11点。
参见“标准普尔指数”条目。
地方融资平台
所谓地方融资平台,是指地方政府发起的,通过划拨土地、股权、规费、国债等资产,迅速包装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都可以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辅之以财政补贴作为还款承诺,来承接各路资金,然后把这些资金用于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项目。从形式上看,各地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简称“城投公司”、“城建开发公司”、“城建资产经营公司”等就是干这个的。
地方融资平台最早出现于1994年。一方面,当时我国实行的分税制改革加强了中央政府财力、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财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又要承担大量的公共事务支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又不完善,所以便想到一个办法,通过设立地方融资平台这样一种方式来强制举债,既能解决这一资金缺口,又能绕过《预算法》进行举债。
所以能看到,地方融资平台的出现,直接导致许多地方政府产生一种扭曲的负债观--“前人借债后人还”、“债多不愁”;“债借得越多,任期内的政绩就越大”,以至于债台高筑并积重难返。怎么办?最后唯一的办法只能是贷款延期归还,因为它根本就还不出。例如,2012年末我国各级地方政府本该归还的4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中,至少有3万亿元被迫展期。[1]也就是说,这些贷款到期后根本还不出来,但是却又符合相关条件,所以银行不得不同意它们延期归还。
数据表明,2009年末我国就有10个省市的地方贷款债务率[2]超过100%,个别地方甚至超过400%。2009年末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余额高达7.38万亿,比上年增长70.4%。[3]2010年末更是达到10.7万亿元,2012年末攀升到11.4万亿元,预计2013年末将达到12.77万亿元。[4]
这些数字说明什么?说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余额相当于全国人均每人差不多有1万元之巨。正因如此,业内称之为“中国的次贷危机”。因为道理很简单,无论是谁借的债,终究都是要还的。按照目前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的规模看,即使各级政府从此不再搞任何预算外建设项目,今后10年内也还不清目前的这些欠账;不但如此,这些政府性基金收入连每年归还这些债务贷款的利息都不够。[5]
从债务结构看,我国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主体主要来自银行贷款,这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如此之大仍然没有“爆发风险”的主要原因。而迪拜、希腊等国家之所以爆发金融危机,主要是这些政府欠的是国外金融机构的贷款,一旦还不上,政府财政当然就要被迫破产了。可是在我国,银行的背后是政府信用,银行的股权中国有股权占绝大比例,所以才没有出现因为银行逼债导致哪一级政府倒闭的先例。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负债累累的地方政府“债多不愁”,那么该愁的就必然会是银行。历史经验表明,我国国内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包袱,最终还是主要由国家出面来“抹平”的。可是国家又从哪里来这么多钱呢?说穿了还是得靠“发国债、印钞票”,靠通货膨胀。[6]这就是说,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债务危机的唯一途径,只能是通货膨胀。
低碳经济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型态。
低碳经济的“碳”,是指二氧化碳。所以,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质,说穿了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
这里的低碳能源系统,是指清洁能源系统,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能够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这里的低碳技术,主要包括清洁煤技术、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等。
这里的低碳产业体系,主要是指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
从目前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看,主要有三大来源,分别是火电排放、汽车尾气排放和建筑排放。火电排放比重最高,目前占比41%;汽车尾气排放增长速度最快,目前占比25%;建筑排放增长速度稳定,目前占比27%。
不用说,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增加、经济规模的增长,石油化工能源等常规能源的使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其严重后果,也越来越被人类所认识。在此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就越来越被推到更加重要的地位。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之所以是英国首先提出这一概念,是因为英国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资源并不丰富,所以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问题也更为关切。
我国是2007年9月8日在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明确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把发展再生能源正式列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而不再提以煤炭为主。2010年8月,我国开始在全国五省八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
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至45%。可以说这一任务非常艰巨和繁重,但这是我国政府对全球的庄严承诺,是必须实现的。
地缘经济
所谓地缘经济,也叫区域经济、地区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的区域发展实体。这种区域包括大洲、国家和其它类型的政治实体、经济圈、经济区、经济合作区、城市群(都市群)、经济合作等。
地缘经济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国际关系中经济发展和经济量的时空关系、分布状况、运行机制、运行轨迹;二是世界经济现象与地理关系、地缘区位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三是地理现象、地缘关系对国际社会经济文化的互动作用和影响;四为当代各国国际战略、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为经济、文化开发、设计、规划提供全方位的理论依据。[7]
地缘经济的主要特点有:一是地理因素;二是区域经济集团化;三是企业跨国化(跨国公司)。
地缘经济决定了地缘政治,并且与地缘政治一道影响着国家利益。
敌意收购
所谓敌意收购,也叫恶意收购,是指遭到目标公司管理层拒绝合作的企业收购。
为什么目标公司管理层要拒绝这种收购呢?一般来说,这种事情通常发生在上市公司中。因为如果是非上市公司,你的收购一旦遭到目标公司拒绝,这种收购就基本上没希望了;可是在上市公司中,如果有人在证券市场上暗中吸纳目标公司的股份,然后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发布要约,目标公司管理层就会在情感或自身利益角度上觉得无法接受,一般不是建议股东拒绝收购要约,就是会要求召开股东大会、授权公司管理层采取反收购措施。
容易看出,敌意收购的基本特点是双方强烈的对抗性;而这种对抗和不合作态度,又会大幅度抬高收购方的收购成本。
在这其中,目标公司内部的态度可能会大不一样。对于公司股东来说,由于他们的股票价格能卖出一个好价钱,所以往往是乐于接受甚至对此感到兴高采烈的;而对于公司管理层及其员工来说,一旦被收购就很可能会遭到解雇,并且会改变原有公司发展航向,所以他们的反对声最为激烈。但客观地说,敌意收购虽然有阵痛,但对形成规模经济、产生协同效应还是有帮助的。
订单农业
所谓订单农业,又叫合同农业、契约农业,是指农户根据需求订单来安排农产品生产的经营模式。
订单农业的订单,代表着市场需求,因而订单农业能够很好地适应市场需要,避免盲目生产。
现在的问题是,订单从哪里来呢?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农户自己接到的订单,二是当地乡镇组织接到订单后安排给农户的部分。从中容易看出,订单签约的一方是企业或中介组织,包括经纪人和运销户;另一方为农户,或农户群体代表。
订单签订后,履约过程中双方都可能会遇到因为市场、自然、人为因素影响而导致的供货规模、市场价格变动,但由于已经签订合同,双方都必须履约,所以对某一方来说具有一定的经营风险。
订单农业主要包括以下五种形式:①农户与科研、种子生产单位签订合同;②农户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加工企业签订购销合同;③农户与专业批发市场签订合同;④农户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签订合同;⑤农户通过经销公司、经纪人、客商签订合同。
俗话说:“手中有订单,种养两不慌”。可要注意的是,订单农业好是好,但农民兄弟也要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这同样表现在以下五方面:①法律法规不完备、不配套;②订单主体资格要求不明确,许多签约方不具备法律主体地位,等到打官司时才发现自己手中握着的是一份无效合同;③合同意识不强,表现在市场价格与订单价格悬殊时,当事双方都可能会因为无利可图或亏本而毁约;④合同内容不完备,容易产生纠纷;⑤盲目签订合同,导致履约率不高。
除此以外,农户在发展订单农业时要特别防止被骗,导致最终的订单买不了单。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是2005年3月曝光的海南锦绣大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仙人掌订单诈骗案”。
从2000年起,该公司在全国设立15个分公司,先后与近1万户农户采取先卖苗、后回收产品的方式签订仙人掌种植回收订单,合同总价格1亿多元,声称每个农户每年可以净赚3万元。可是等到半年多后仙人掌生长期满,该公司却以种种理由拒绝回购;而这样一来,这些仙人掌在农户手里就变得毫无用处,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8]据统计,目前我国订单农业的履约率不到20%。类似诈骗案例还有“海狸鼠热”、“长毛兔热”、“芦荟热”等等,它们都是通过农业公司与种植户签订包销合同的,从而使得这种在国外早就被证明是成功的经营模式蒙上一层阴影。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政府监管不力、市场体系不成熟,当然也有这种模式本身的问题。例如在美国,订单农业的参与主体不仅有公司和农户,还有政府、农业协会、非政府机构,每个部门各司其职。尤其是其中的农业协会,有点类似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从谈判到签单、履约全都代表农户利益,这样就起到了单个农户所无法起到的维权力量。与此同时,美国农户的规模大、判断能力强,所以谈判中不会一直处于劣势地位,再加上有详尽完备的格式合同,就更有助于农户维权了。
参见“农产品期货”、“公司加农户”条目。
定向增发
所谓定向增发,也叫非公开发行,国外一般称为私募,具体地是指向特定的投资者发行股票。
按照我国规定,定向增发的发行对象不得超过10人,发行价格不得低于公告前20个交易日市场价格的90%,并且在发行后的12个月(如果是大股东认购的则为36个月)内不得转让,募集资金用途需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定向增发要关注两点:一是定向增发的对象主要是大股东,以及有实力、风险承受能力强的大投资者。既然他们肯投资这样的股票,往往就说明该股票的成长性不错。事实也是如此,有定向增发的股票往往会受到市场追捧。同时,通过定向增发成为公司股东,也能为下一步控股、收购该公司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定向增发并不涉及盈利要求,也就是说,亏损企业也是可以申请定向增发的。
钉住汇率制
所谓钉住汇率制,是指一国本币同某种外币(或一篮子货币)保持固定比价的汇率制度。
从全球各国的汇率制度看,根据浮动性不同,可以分为钉住汇率制和弹性汇率制两大类。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行的都是钉住汇率制。这样做的好处是,外汇储备余额会严格按照国际收支总额的变动而变动,有助于用本国货币抵消盈余或赤字。尤其是那些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的发展中国家,它们更倾向于通过这种汇率制度来抵御承受的外汇风险。但显而易见,钉住汇率制会导致一国经济政策失去独立性,既不利于调节钉住国与被钉住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因为两国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国际收支差额等不可能完全一样),也不利于调节钉住国国内经济关系(无法利用货币政策解决国内经济问题)。
这里的钉住,是指相对固定或只允许在小范围(1%)内浮动。不用说,被钉住的一般是主要工业国家的货币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既可以钉住单一货币,也可以钉住一篮子货币。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钉住汇率制下所钉住的那些货币,其本身的汇率也是浮动的,所以钉住汇率制从本质上看依然是浮动汇率制。就好比说,即使你坐在车上一动不动,但由于汽车在路上是上下颠簸的,所以你的“一动不动”依然是相对而言的。
参见“汇率”、“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条目。
电子货币
所谓电子货币,是指用等额货币购买电子数据,然后采用电子化方法把该数据直接转移给支付对象,从而达到清偿目的的货币。
电子货币的主要特点是:以电脑及网络为依托,进行储存、支付和流通;广泛应用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领域;集储蓄、信贷和非现金结算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使用简便、安全、迅速、可靠。
电子货币以银行卡(磁卡、智能卡)等为媒体,没有物理形态。因为它是在互联网或通过其它电子通信方式进行支付的,所以体现的是持有者的金融信用。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电子货币的运用目前已很普遍,未来将会越来越成为主流。
参见“货币”条目。
多头仓位
所谓多头仓位,是指投资者在股票交易过程中,买入的股票(期权)数量多于卖出的数量,多头数量所占的百分比。这样从总体上看,就表现为投资者在不断地买进股票(期权),表明他对市场前景比较乐观。
参见“空头仓位”条目。
多头陷阱
所谓多头陷阱,是指多方设置的陷阱。具体地是指:当股票价格或股票指数在高位区域,以高成交量横盘时,突然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位区,造成向上突破的假象,目的是为了引出恐慌性抛盘;而当恐慌性抛盘如期而至时,股价或指数又会迅速滑落跌破原来的密集成交区,并跌破原有支撑点位,使得那些在高点买入的投资者严重被套、叫苦不迭。
参见“空头陷阱”条目。
对冲基金
所谓对冲基金,也叫避险基金、套利基金,是指采用对冲交易手段来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的金融基金。
对冲基金常用的对冲交易手段有:卖空、杠杆操作、程序交易、互换交易、套利交易、衍生品种等。这些手段已经远远超出传统投资概念中的防止风险、保障收益范畴,再加上发起和设立对冲基金的法律门槛并不高,所以对冲基金的潜在风险较大,一般把它认定为是私募基金的一种,而不是公募的共同基金。也就是说,政府为了保护投资者,是严格限制普通投资者参与对冲基金的。
经过几十年来的演变,目前的对冲基金已经失去过去那种风险对冲的内涵,从而成为一种愿意承担高风险、同时也更加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并且从历史上看,对冲基金通过对冲手段来降低风险只是它的一厢情愿;事实证明,这些措施往往是事与愿违的。
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对冲基金是美国苹果公司旗下的Braeburn Capital。它成立于2006年,管理着苹果公司1170亿美元的庞大现金,目的主要是通过对冲交易来为苹果公司合理避税。[9]
1 张飒:《近8成融资平台贷款或已展期》,载《东方早报》,2013年1月31日。
2 所谓地方贷款债务率,是指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财政收入之比,反映了地方政府动用当期财政收入用于偿还债务的能力。该指标没有国际标准,实践中一般认为应控制在100%以内。
3 华强:《7.38万亿,地方政府拿什么还》,载《投资者报》,2010年5月23日。
4 贺军:《安邦:地方债务危机可能提前到来》,财经网,2013年1月25日。
5 华强:《7.38万亿,地方政府拿什么还》,载《投资者报》,2010年5月23日。
6 华强:《7.38万亿,地方政府拿什么还》,载《投资者报》,2010年5月23日。
7 沈丁立、任晓:《亚洲地缘经济与政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8 黄乐桢:《订单农业,谁来买单》,载《中国经济周刊》,2005年第15期。
9 金良:《苹果创建全球最大对冲基金:价值1170亿美元》,新浪财经,2012年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