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性厌学生多是中学生。一方面,生理激素的变化促使他们渴望享受成人待遇;另一方面,父母和老师却把他们当孩子看待,只许他们一门心思投入学习。面对决定自身命运的中考、高考,惧怕心理迫使他们过早弃学、走向社会。
经典案例
一位孩子虽然出生在贫困家庭,可是学习成绩很好,他为此感到非常自豪,父母也感到非常骄傲。每天孩子去上学时,父母总要一再叮嘱他好好学习,因为他是全家的希望。虽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孩子还是觉得很开心,每门功课都在全班前几名。
可是好景不长。孩子慢慢发觉,自己的艰苦生活与周围其他同学的高消费形成了强烈反差。毕竟是孩子,他经不起这种**,也开始追求享乐起来。课余时间不再那样刻苦学习了,而是跟着有钱的同学一起出去游玩、进出网吧,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每当他坐在教室里时,就会感到心烦意乱。他想:有钱多好啊,要买什么就买什么,可是自己家庭经济差,父母提供不了优越条件,一切都要依靠自己来拼搏。
有了这样的想法后,他上课时总是分心,有时甚至不上课了,整天想着星期天到哪里去打工挣钱,然后好去网吧玩游戏。自然而然地,学习成绩一天天掉下去。
父亲得知这一情况后,怒火中烧,对孩子进行暴打。孩子受不了皮肉之苦,干脆离家出走,正式开始了流浪生活。
他一走向社会,就遇到一些已经在外面流浪了很久的男孩。他们晚上睡在别人的卡车里,白天就想办法弄点吃的,渐渐学会了偷、学会了打架。有一次,一个老板有笔钱收不回来,交给他们去打架收账,从此以后,他们的胆子大了起来,一伙人专门从事抢劫的勾当。
当父亲重新见到日夜想念的儿子时,儿子已经进了监狱。他怎么也不敢相信,曾经如此令自己骄傲的儿子,会放弃学习去社会上去“闯**”,从而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闯**性厌学:指由于孩子一心想早点踏上社会、闯**天下而造成的厌学行为。
闯**性厌学生由于相当一部分在社会上混,这时候这种厌学实际上已经成了“弃学”。
闯**性厌学对孩子的破坏作用很大。这时候,孩子的心思不但不在学习上,而且已经投身于社会,并且是不知高低、汹涌险恶的不良环境。孩子稍不留神就会滑向违法、犯罪的边缘,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闯**性厌学生以弃学生的身份流向社会,会造成严重的社会负担。研究表明,在青少年犯罪中,这种孩子的比例很大,尤其是初中毕业或者初中还没有毕业的孩子,他们在心理、生理上都处于不稳定发展期,缺乏起码的是非判断能力,很容易受社会不良影响,走上犯罪道路。
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闯**性厌学生多是中学生。一方面,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好,觉得在学校里呆着“没意思”;另一方面,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以为自己已经有了到社会上去闯的“资本”。所以,了解一些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有效引导他们会有帮助。
身体发育会带来心理躁动
一方面,中学生的身体发育已经进入高峰,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另一方面,他们对此又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许多女孩对月经来临虽然有一种温暖的满足感,可是却又担心被男孩看作是肮脏和痛苦。尤其是为了使自己的身高和胸部尽量不被人注意,会穿上臃肿又奇形怪状的衣服来掩饰。男孩的心理变化虽然没有如此强烈,可是也会总担心和别人不一样。
所有这些烦恼,都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严重者会弃学、提早踏上社会。对此,父母有必要充分理解他们的这种心理状态。
成人感特别强
随着身体发育引发的另一个心理变化,是中学生的成人感特别强烈。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不需要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甚至觉得自己有能力出去闯**养活父母了。常常看到的是,有些父母过问孩子的事情时,孩子会说“我的事不要你管”,就是这个原因。
如果父母对孩子干涉太多,孩子就会在逆反心理作用下突然离家出走,他们需要的是在另一种背景下享受与成年人一样的待遇。对此,父母要尊重他们的这种心理,在某些方面像大人一样看待他。
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
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自我形象并不稳定。男孩会因为崇拜某个明星,在房间里贴满他的照片,可是某一天就会突然通通撕毁;女孩会在根本不知道将来找一个什么样的老公的背景下,憧憬着与某个男孩的夫妻生活,莫名其妙地为之担忧、兴奋、惧怕。
对此,父母对他们的想法可以正面引导,但不一定要信以为真。说不定正当你为他(她)担忧时,第二天他(她)自己就改过来了。
学习任务繁重容易引发心理障碍
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非常繁重,尤其是面对决定命运的中考、高考时,心理压力相当大。他们一方面害怕学习、考试,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而在他们周围,父母和老师整天对他们唠唠叨叨,谈的又都是这方面的事,这会让他感到心慌意乱、烦不胜烦。当这种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冒出还不如出“家”的念头。
对此,父母既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又不能给他们太大的心理压力,唯一的办法就是要采取务实的态度,真心实意地帮助、指导他。
有理想的孩子不迷路
闯**性厌学生往往缺乏人生理想。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哪里,只知道先踏上社会再说。由于缺乏理想,又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很容易走上歪门邪道。心中有一盏明灯,孩子就不会迷路。
树立理想,心无旁骛
让孩子多多接触先进人物、先进思想,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中获取巨大的前进动力。孩子有了理想,就会心无旁骛奋勇向前。
有两位中学生听生物学家说,我国有一种叫白头叶猴的濒危动物,在广西只有200只了。于是,他们产生了要了解白头叶猴的生活习性,保护这些野生动物的人生理想。
为此,他们从2003年开始,一连三年的寒暑假都用来去原始森林跟踪调查白头叶猴的生活习性。那里的环境非常恶劣,野兽、蛇、虫子到处出没,而白头叶猴数量又少,许多猎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过。可是由于他们心中有理想,还是一直坚持了下来。
后来,这两位孩子的论文获得了世界少年科学家大会一等奖。2006年,两人分别进入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不要张口闭口总谈钱
谈到理想,就不能不谈到钱。现在有许多父母对孩子张口闭口总提钱,要他们好好读书,归根到底说的还是将来可以挣一份“高工资”。在这些父母眼里,似乎“高工资”就应该是孩子的理想。
受这种消极思想的影响,孩子一旦什么时候“不希罕”钱了,就可能标志着厌学的开始。
一位做生意的母亲,总是叮嘱孩子“要好好学习,否则将来就没有能耐挣钱;挣不到钱,就只能去喝西北风了”。
有一天,孩子和母亲之间的这样一段对话,让母亲哑口无言。
“你们在外面有私生子吗?”
“你胡说些什么呀,我们就你一个。”
“这几年你们挣了不少钱吧?”
“是。还不都是为了你?”
“这我知道,你们还能赚钱,留三五十万就够用了,其他的都通通拿来给我吧,反正你们也带不走。”
“?#¥……”
看看,父母是这种境界,孩子就会成为这样的人。也难怪他们会厌学:不就是为了挣钱吗?他们看得清清楚楚,别人需要好好学习,将来要靠自己去挣钱;可是他不需要,他的将来不缺钱,所以不必这样苦读书。
正确的态度是,虽然目前整个社会衡量人才的价值观,已经从贡献转到了纯粹的金钱上来,可是父母对孩子却不能总是张口闭口就提钱。学习是孩子的一种人生责任,与钱无关。
让孩子回到地面上来
闯**性厌学生往往富于幻想,有些想法还非常可笑。遇到这种情况,让孩子正视现实、把他从天上拉回到地面上来,就很有必要。
孩子的成人化性格
孩子性格的成人化,是导致闯**性厌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践表明,现在的孩子成人化性格越来越提前、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孩子离开父母、和同伴们在一起时更是如此,如学生之间的“请客送礼”“等级现象”“官僚作风”“以强凌弱”等。
一位初中孩子家庭条件并不好,可是父母从小对孩子有求必应。上了初中后孩子的交往开销越来越大,嫌父母不能在经济上满足他的要求,让他在同学面前丢了脸,并且经常为此受同学欺负,于是决心自己闯**社会,早一点赚钱让其他同学瞧瞧他的“本事”。
有鉴于此,父母从小就不能对孩子娇生惯养,同时要培养他们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越是娇生惯养的孩子,在外面就表现得越是相对懦弱,经常被人压制。这种强烈反差,很容易把他们逼向社会。
欲擒故纵
有些孩子模仿成人化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以为自己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完全应该做“更重要的、更有意义”的事,如做大老板、搞发明创造等,“根本用不着”上学。
遇到这种情况,父母最好是欲擒故纵:首先是“同情”他,然后再进行开导。例如可以对孩子说,父母特别理解你“想干一番大事业”的心情,但是你必须打好基础,将来才可能实现理想。千万不要动辄就批评、责怪孩子,也不要整天唉声叹气。
一般来说,孩子之所以有上述观点,表明他的人格出了问题。如果问题不是很严重,通过放松、疏导的心理治疗法,帮助孩子克服厌学情绪;如果孩子已经出现躯体化症状,就应当暂时休学,去寻求心理医生帮助了。
预防针要提前打
孩子闯**性厌学的出现总是有苗头的,一般总会有一个反复考虑、掂量的过程。毕竟社会对他们来说还很陌生,他们需要有一个物质和心理的准备过程。如果你没有察觉到这些,那是不够细心的缘故。
从小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袭
让孩子从小就能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袭,有助于帮助他辨别是非,自觉端正人生方向。这样,即使周围的同伴再三邀请他出去闯**,他也会经过自己的思考,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一方面,父母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做个好榜样。一位染着紫红色头发、戴着鼻饰的高二女生说:“我爸爸妈妈特窝囊,整天就知道哭……他们管不了我……我外面有一帮兄弟呢……蹦迪、骑摩托兜风多有意思,上学干什么?”不难看出,父母在这方面有一定责任。
另一方面,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当孩子遇到学习困难时,要辅导孩子做功课,培养他的学习兴趣。如果孩子觉得处处无助,自然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培养孩子对学校、老师、同学的感情
一般来说,孩子之所以会离开学校闯**江湖,是因为学校、老师、同学这个大环境对他不再具有吸引力。所以,从小培养孩子对学校、老师、同学的感情,让他舍不得离开大家,是很重要的。
一方面,父母平时要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让他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在家里多讲一讲自己以前读书时的趣事,培养孩子对这个大集体的热爱之情。当孩子主动向你谈起学校的事情时,你要仔细聆听,以听为主,少量发表意见。
另一方面,要帮助孩子和同学建立友谊。例如,让孩子邀请好朋友到自己家里来玩、帮助孩子确定学习上的“一帮一”关系等等,让他感到友情的珍贵。
一旦孩子已经厌学,不要全盘否定他的厌学动机,而是可以先肯定他的兴趣是健康的,迷恋情绪也可以理解,但行为不足取。
浪子回头金不换
闯**性厌学生往往已经对学习厌恶透顶。所以,父母对他的帮助要有耐心、要不怕反复,要相信浪子回头金不换。父母如果信心不足,或者采取放弃态度,孩子就可能真的破罐子破摔了。
调整好自己心态
当父母听说孩子厌学甚至已经出去闯**江湖时,一定要调整好自己心态。要相信,即使这样,孩子对学习的放弃也只是阶段性的,在家里呆上一阵,或者到社会上去闯**一两年后,仍然可能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到那时,再帮助孩子重返校园,或者选择一个适合的专业,或者学一门社会急需的技能自谋出路,决非不可能。
北京的一位孩子对学习感到厌倦,上初中时就开始逃学,父母和老师想了很多办法都不管用,如把他寄托在老师家里、设立读书奖励基金、送到封闭式武术学校去学习等。读高二时,他和另一位同样不要好的同学突然一起离家出走、去闯**江湖了。
他们离开学校后,首先去电脑网吧做网管,一边玩电脑游戏,一边养活自己。后来由于没有文凭,竞争不过别人,就开始上夜校。两年后,他们都通过了成人高考,一个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另一个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的主持人专业。他们靠做平面模特和业余主持,不但支付了不菲的学费,而且还能养活自己,逢年过节还可以给家里寄钱。
父母感慨地说:“儿子从小就让我们操碎了心,没想到现在混得还象模象样的,真是做梦也没想到。”
厌学并不是对前途的终审判决
上述事例表明,父母对厌学生决不能彻底绝望,更不能彻底放弃。孩子厌学,并不表明这就是对他前途的“终审判决”。
有些父母之所以绝望,是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高考指挥棒误判造成的。在他们眼里,上技校的孩子就不如上大学有出息,可是,即使用目前最流行的、用来衡量人才价值高低的“月薪”指标来看,有些紧俏专业的技校学生毕业后供不应求,月薪高达六七千元;而一些供过于求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不但找不到工作,而且即使找到工作月薪也只有两三千元。两者相比,又作何解释呢?
请所有父母相信:年轻没有失败!孩子一旦觉悟过来,知道自己要强了,父母“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多着呢!
关键之关键
★闯**性厌学的高发期,在于开学日期临近时。一方面,一部分孩子对父母和老师的批评还记忆犹新;另一方面,又担心新学期的任务更重、日子更难过,于是产生了不如到社会上去闯一闯的想法。
★挑战生存环境,选择与周围人不同的生活,需要勇气和毅力。显然,在闯**性厌学生身上并不具备这些条件。尤其是城市郊区和农村的孩子,到了初二就不想上学、早点挣钱了,令人担忧。
★孩子经常旷课、逃学,老师比父母更了解,所以父母要经常和老师保持联系。一方面,可以请老师让孩子有事可做;另一方面,可以准备一个家校联系本,父母、老师、孩子各自留言,加强联系。
★如果有几个孩子群伙旷课、逃学,父母们要联合起来商讨对策,和老师一起研究帮助措施,帮助孩子进步。如:共同请家庭教师;订立互助促进计划;一起开展文体活动;成立“争气小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