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回放】(1 / 1)

广州市一位家长当初为孩子选择初中时,特地挑了一所名气大,校风、管理、师资力量都很不错的民办寄宿制学校。可是没想到,孩子上学后作业总是做不完,每天睡眠严重不足,全家为此很后悔。

尤其是进入初二后,学校开始实行分层补习。每班同学被分成A、B、C三个等级,A级最差,B级中等,C级最好,每星期六要补习半天后才能回家,这种“等级森严”令孩子非常厌恶。

为此,孩子向母亲提出休学。身为大学老师的母亲对这种教育模式同样不满,她认为,孩子与其在这样的学校里受摧残,不如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学习更有利于发展。于是,在和孩子充分沟通后,她在网上发帖,希望能征求四五位志同道合、年龄相近的休学生组成“自学小组”一起学习。

这位母亲考虑,孩子休学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少集体生活。让几位休学生一起学习,既能利用自学小组这种形式开展活动,如旅游、当义工、到落后地区体验生活等;又能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孩子参加社会活动、接触同龄人,分担聘请家庭教师的费用。

短短几天内,该帖浏览人数高达900多人,回帖50多篇,愿意尝试休学的都是些年龄较小的孩子。由于没有找到同龄人,这位母亲最终决定让孩子读完初二后休学一年。休学期间,数理化等专门请老师辅导,语文由自己教,英语让孩子自学,一星期只上一次课。

这位母亲表示,待孩子一年休学期满后再确定下一步怎么走。如果成绩不错,就让他直接参加中考,否则回校复读初三,或者继续休学一年。而孩子也充满信心地表示,休学后自己想看更多的书,弹琴、写小说。

这位母亲再三表示,她作为大学教师并不反对考试,但学习的目的应该是促进孩子进步,而不是考试本身。现在的教学功利性太强,孩子如果成绩不好,在学校就没地位,充其量是一种学习工具。孩子休学并不代表要放弃中考、高考,父母能做的只是给他在现实的夹缝中增加一点呼吸空间,而这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是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