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5日,重庆市沙坪坝区小龙坎的一位母亲,在儿童医院心理门诊,紧张又担忧地描述着儿子频繁梦游的情形。
她的孩子读小学三年级,一人睡一个房间。大约一个多月前,她半夜里听到有人开冰箱门的声音,估计是儿子半夜起来“偷”东西吃。可是第二天早上就这件事问孩子,孩子却矢口否认。为了惩罚孩子“撒谎”,她还对孩子罚做作业了呢。
后来一连好几天,母亲都被儿子半夜里在房间里走动的声音惊醒。她蹑手蹑脚地起床,每次都看见儿子在黑灯黑火下行动自如地从**爬起来打开书包,一本本翻出书和本子,或者一个人坐在书桌前,口中念念有词,有时候还带着哭腔说“课课练”、“奥赛”、“做不完怎么办啊”等等。
见此情景,母亲轻轻地喊孩子的名字,问他“怎么不开灯啊?”孩子理都不理她。她正要上前问个究竟时,孩子却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乖乖上床睡觉了。时间短则几分钟,长则半小时。第二天问他,他一概否认。
这样的情形,每星期有四五次,有时候一夜有2次。与此同时,老师则打电话来告状说,孩子最近上课精神很不好,经常打瞌睡。
心理医生仔细了解了孩子的生活环境、作业状况后断定,这是作业压力太大造成的梦游。做这些事情时,孩子确实什么都不知道。
原来,这孩子每天回家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还要听父亲给他辅导奥数,然后根据母亲的要求写日记,最后要读半小时英语后才能上床。这样一来,他每天睡觉的时间都要超过11点。
睡觉太晚,做作业时大脑处于紧张兴奋状态,而8岁的孩子大脑兴奋抑制功能还不成熟,所以容易出现梦游。医生解释说,对此最好的办法是减少作业量,药物治疗只能起辅助作用。